黃桂娟
2016年,教育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聯合發文《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同年,國家首次在小學部編版的教材《道德與與法治》中以規范的課程系統推進憲法教育的工作。2019年,廣東省教育廳等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憲法宣傳教育制度化、經常化和陣地化建設。因此,小學憲法教育成為當前基礎教育的新任務。那如何落實這項新任務,有效培育小學生的憲法素養呢,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注意加強憲法教育的師資培養培訓
憲法教育要順利推進,靠的是教師。小學絕大多數的《道德與法治》教師都是兼任的,缺少必要的憲法教育專業知識,教師對憲法概念不清晰, 對其內在邏輯也不明確, 開展憲法教育效果必然受影響。因此學校要重視做好師資的培養培訓,例如邀請懂憲法的專家到校對教師進行專門的系統的指導,給每一位教師配備《憲法》的文本,為教師學習憲法教育購買或訂閱相關的輔助資料,引導教師上“學習強國”“教育部青少年普法網”等平臺的憲法課堂進行學習,開展針對《憲法》學習和憲法教育的校本研究,等等。與此同時,注意憲法教育行政人員以及骨干教師的培養,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帶領并推動學校的憲法教育扎實開展。
二、營造濃厚的憲法教育校園環境氛圍
學校要重視憲法教育校園環境建設,從加強人文關懷、完善育人管理以及加大環境布置等方面營造育人的氛圍,會對憲法教育的效果產生積極的影響。學校只有在人文關懷和育人管理方面做得到位,憲法的理念和精神才能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得到潛移默化的貫徹于落實。另外,加大環境的布置也是很重要的任務,從學校大廳、走廊到班級,都應有憲法教育的宣傳資料。通過環境氛圍的精心布置,讓憲法教育融入校園,使之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有針對性地指導小學生讀懂《憲法》
這幾年,通過每年12月4日國家憲法日的宣傳,學生對憲法開始有認識,但是這種認識并不廣泛也不深入。憲法教育能否有效,與學生對憲法的認知是否充分有著很大的關系。
指導小學生讀《憲法》,首先,要注意在目標定位方面有針對性。小學開展憲法教育的目標定位是啟蒙,指導學生讀《憲法》文本,只要求學生讀懂一些基本常識就行,不需要學生讀懂整本憲法。
其次,在內容選取方面也要有針對性。注意根據教育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教材法治專冊介紹》當中提到的小學法治專冊主要內容進行,指導學生重點讀和小學教材配套的部分。學生的年段不一樣,讀的內容也應有所不同,如小學低年級,重點指導讀國旗、國徽、國歌、首都等內容,小學中高年級,重點指導讀憲法地位、公民權利與義務、國家機構、人大職責等內容,以便學生更好的認識和理解憲法。
第三,在組織實施方面要有針對性。因為六年級學生在課程上有憲法專題學習任務,因此針對六年級學生,學校可安排他們在學習專題學習的同時閱讀理解《憲法》對應的內容。對于其他年級來說,也要指導他們讀《憲法》,可先建立學校憲法學習社團組織,指導部分學生讀《憲法》,成為學校憲法教育小宣講員,利用在班隊會時間,帶領全校學生讀讀懂《憲法》。
四、落實《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憲法教育
在《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有很多憲法教育的案例、法律條文、觀點連線以及判斷分析等,在教學當中,要注意把憲法教育和學生的認知以及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如對公民權利的認識和理解,既要引導學生看《憲法》的條文,也要引導學生用身邊的例子來說明,讓學生對憲法有真切和具體的認識。另外,憲法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憲法意識和憲法信仰,學生要真正產生這種意識和信仰,一定不是僅僅靠灌輸的,教師必須注意設計開放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覺構建出對憲法的意識和信仰,從而讓憲法教育真正生根落地。
五、開展豐富的校內外憲法教育體驗活動
小學開展的憲法教育,還應通過開展各種校內外活動營造學生“在場”的體驗。校內方面,可進行國旗下憲法主題發言、憲法誦讀、憲法演講、憲法手抄報創作、憲法漫畫比賽、憲法書法作品比賽、憲法情景劇表演等活動。校外方面,可組織到法院、檢察院、政府部門、社區等進行參觀學習活動。學校在組織這些憲法教育活動時,要注意精心策劃、細致指導、充分展示和總結表彰,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和憲法“親密”接觸,進而認識,進而感悟,進而理解并運用。【注:本文系廣東省教研院2019立項課題《小學憲法教育實踐研究》相關成果(課題編號GDJY-2019-A-df04)】
責任編輯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