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格
漢字是文化的載體。如今,人們越來越依賴電子化書寫,而慢慢地減少了傳統書寫。作為一名小學教師,筆者深知傳統漢字書寫的重要性,在此分享自己對小學生書法的教學經驗,希望能夠提升小學生漢字書寫水平。
一、漢字書寫的規范動作
1.正確的坐姿
寫好漢字,坐姿很重要,直接影響著書寫的正確和美觀。寫字時,上身平正,兩肩齊平;頭正,稍向前傾;背直,胸挺起,兩腳平放在地上與肩同寬;左右兩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紙,右手執筆;眼離紙面一尺,手離筆尖一寸,胸離桌沿一拳。為了方便學生記憶,我們可以編成口訣:雙腳并攏,抬頭挺胸。學生在書寫的過程中,我們須時時刻刻提醒他們保持正確的坐姿。
2.正確的執筆姿勢
教師可給學生示范正確的執筆姿勢,硬筆的執筆應該做到食指與拇指捏筆桿,離筆尖約一寸處,中指的第一指節處頂住筆桿,無名指和小指自然彎曲墊在下面,筆桿上部靠在食指根部的關節處,筆桿與紙面保持45度角;執筆時除拇指外的四個手指一個挨一個自然地在一起,不疏松拉開,掌心盡可能虛,即做到“指實掌虛”,這樣書寫起來才能靈活運筆。同樣,我們也可以編成口訣:大哥二哥頭對頭,三哥彎腰底部脫,四弟五弟排排坐,掌心空空真輕松。
二、漢字書寫的基本規律
1.練好基本筆畫
一草一木一世界,一筆一劃一乾坤。書寫橫畫時不能寫成水平,而應寫成左低右高;收筆時稍按一下筆,使筆畫加重些,這樣看起來才顯得平穩。其實人們常說的“橫平豎直”,不是真的指橫畫要水平書寫,而是要求看上去平穩的意思。
2.掌握正確的書寫順序
教師要指導學生牢記筆順順序——先橫后豎、先撇后捺、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先外后里再封口、先中間后兩邊。初學者要嚴格按照筆順順序進行書寫訓練,形成書寫習慣和思維定勢,把漢字寫正確、整潔、美觀、大方。
3.觀察字體結構
書寫之前,讓學生先觀察后動筆,培養學生對漢字結構的洞察力。如上下結構字體大至可分為兩種書寫方法(上小下大,上大下小),如果底部有長橫、四點底、心字底、皿字底等作為底部首時,應采用上小下大的書寫結構。寫字前若先分析清楚字體結構,那么再動筆寫出來的字體肯定會更加美觀。
4.掌握筆畫變化規律
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書寫的過程更是千變萬化。如“月”字單寫首筆是豎撇,當作為部首時發生變化。比如:育、肯、胃、有、肩,月在下方,首筆為豎;肚、肌、腸、期、朗,月在左右,首筆為撇。筆畫的變化規律是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逐漸掌握的。
5.章法訓練
積畫成字,積字成行,積行成幅,這就構成了所謂的章法。章法是書法技法的三大要素之一,它主要研究分行留白和謀篇布局的規律。前人曾有“十年學寫字,十年學章法”之說,可見章法對于學習書法的重要性。所以我們要教會學生怎樣謀篇布局,讓整個書寫作品看起來更美觀、大方。
三、漢字的教學方法
1.教師以身作則
教師要以身作則,嚴于律己,在課堂教學中,板書要工整規范、美觀大方,不能隨心所欲,任性而為。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無形中能使學生養成規范書寫的良好習慣。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教師可通過播放有關漢字的動畫視頻,講述書法家的故事,以及讓學生欣賞優秀的漢字書法作品,給學生普及漢字的起源、發展和演變,讓學生領會漢字的魅力,激發學生對漢字的熱愛,培養學生書寫漢字的興趣。在練習書寫過程中,可以同時播放古典音樂,因為在古典音樂的感染、熏陶下,學生更容易靜心凝神、專注書寫。還可以開展一些書法活動,通過活動,鍛煉學生的書寫能力,展示學生書寫才華,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并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培養學生對漢字文化的熱愛,讓學生在活動中成長。
3.趣味教學
漢字既是枯燥的,也是有趣的。如果學生只是應付式地書寫,教師也只是程序化地教學,學生肯定是提不起興趣的,但如果教師能夠做到趣味教學就不一樣。例如,在教學識字的時候穿插一些漢字的故事,或者跟學生玩簡繁體字猜猜猜、筆畫接龍等趣味小游戲,讓學生了解到漢字的魅力,激發學生對漢字的興趣,做到寓教于樂,課堂教學質量自然提升。
4.制定獎懲制度
教師的教學過程應當以表揚為主,懲罰為輔。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多表揚那些字寫得漂亮的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漢字書寫環境。也可以實行積分獎勵制度,書寫表現好的學生,可以得到一些小獎品,以此營造學生良性競爭的書寫氛圍。
責任編輯黃銘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