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娟 齊祥濤
【摘要】隨著信息時代互聯網科技的發展,民間音樂教育產業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而,依托信息時代音樂文娛市場發展的最新業態,以及分眾化發展的新趨勢,闡明當前民間音樂教育得以實現產業化發展的有利契機,并借此論述當前推動民間音樂教育產業化發展的必要性、可行性與有利條件,已經成為一個重點的研究問題。不僅符合行業發展前沿動態,而且觀點與建議具有前瞻性和鮮明的時代特色。從多個角度切入,提出推動民間音樂教育產業化發展的具體措施與路線圖,依托高校和群藝機構整合多方面教學資源來促成社會音樂教育和院校音樂教學互補融通的策略體系。
【關鍵詞】民間音樂 教育產業化 互聯網 高校群藝機構
當前的民間音樂教育實現產業化發展,已成為歷史潮流的發展趨勢。此前,我國的民間音樂教育基本局限在高校,只有高等院校開設與民間音樂相關的各專業方向,以及相關的民間音樂類課程,教學方式也是以集體課為主。但是,隨著教育產業化的不斷發展和融合,也為民間音樂教育的轉型和優化注入了新的動力。
一、民間音樂教育實現產業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進入21世紀以來,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我國當代高等教育形勢的變化,民間音樂的教育呈現日益鮮明的產業化發展態勢。具體表現在:
第一,隨著高等院校的擴招,音樂院系各方向的辦學規模日益擴大,客觀上要求高校將包括民間音樂在內的各種類型的音樂教育按照產業化的方式運行,這就催生了高校教育體系內部的民間音樂教育產業化發展趨勢。
第二,由于互聯網技術所催生的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組織模式的涌現,以及眾多小微音樂生產和傳播機構的產生,客觀上為依托互聯網開展音樂教育提供了可能性與必要性。主要表現為: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科技的高速發展以及各種新媒體平臺的普及之勢,音樂文化市場上也涌現了諸如數字廣播影視與視聽內容服務、數字化娛樂服務等新業態,為移動互聯時代公眾的個性化音樂消費提供了條件,也促成了音樂文化市場分眾化的發展趨勢。在這種背景下,民間音樂的產業化發展也就可能在分眾化的市場上贏得一定受眾群體的青睞。因此,民間音樂表演的產業化發展已成為必然趨勢。民間音樂專門表演人才的培養,成為產業化發展的關鍵,這也就催生了民間音樂教育產業化發展的潛在趨勢。
二、民間音樂教育實現產業化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
(一)建設網絡資源庫是民間音樂教育實現產業化發展的先決條件
首先,網絡虛擬空間內的精神文明建設,客觀上需要搜集、整理并上傳豐富的優秀音樂資源,而民間音樂具有優秀的資源。因此,為了推進互聯網時代精神文明建設和音樂教育產業化的發展進程,必須建構起內容豐富、具有廣泛覆蓋面的民間音樂教育資源庫。其次,在民間音樂教育中采用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與互聯網相關的全新音樂教學方法和組織模式,客觀上也需要民間音樂教育網絡資源庫的支持。像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由互聯網所催生的全新教學方法,不僅正成為各級各類學校開展音樂教學的主流方法和手段,而且對于當前正在悄然展開的民間音樂教育產業化發展業態中,也能發揮舉足輕重的支撐作用。然而,從微課與慕課兩種教學方法的實施細節來看,其突出的特點在于采用視頻作為基本的教育手段。微課本身就是一種基于短視頻的教學方法,而慕課則是采用網絡視頻對話來開展教學活動的一種組織模式。而民間音樂,恰恰又是一種訴諸聽覺的藝術。為了增強民間音樂的形象性,給學習者帶來更加生動地體驗,則要采取視頻化的方法輔助民間音樂的教學活動。民間音樂教育網絡資源庫則可為民間音樂的產業化教育提供開展教學活動的輔助視頻化資源。民間音樂教育網絡資源庫主要是由對原生態民間音樂的表演場景和文化生活場景進行采風、攝錄而得到的視頻片段組構而成。這些視頻資源可以為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民間音樂產業化教育的主導教學方法和組織模式提供有力地支持。正是從上述幾點得出,建構民間音樂教育網絡資源庫成為推動民間音樂教育實現產業化發展的必要條件。
(二)緊隨音樂產業發展趨勢開展相關的創業教育和培訓
近年來,依托移動互聯網而涌現出的各種音樂產業新業態,在客觀上造就了音樂消費、傳播與接受的分眾化、個性化發展潮流。這是因為,通過網絡搜索與點播等個性化服務,公眾可以非常便捷地搜索到自己所青睞的音樂類型,進行個性化的音樂文化消費活動。這樣,原本作為一個大型集體人群存在的音樂文化消費者,就逐漸細化成為了無數較小型的、更加明確欣賞取向的音樂消費人群,這也就是音樂文化消費分眾化發展趨勢的內涵所在。那么,在這種分眾化的發展趨勢之下,各種音樂產品地制作也變得日益精細化。相應地,音樂曲目的品類也會變得越來越齊全。所以,在網絡信息社會中,民間音樂反而可能擁有與其風格特質相適應的一定規模的穩定消費人群。在數字廣播影視、數字化娛樂服務、數字新媒體服務、數字廣播影視與視聽節目服務、數字創意與融合服務、網絡音樂點播等各種信息化音樂新業態蓬勃發展的推動之下,大量依托網絡而興起的小微音樂機構,也必然將同音樂消費分眾化的發展態勢相適應,為民間音樂依托網絡空間的產業化創新發展提供有力的契機。作為推動民間音樂教育產業化發展前沿和主體地位的高等院校,就應未雨綢繆,積極開展各種與音樂創業相關的教育和培訓活動,以便學生能夠在畢業之后實現依托網絡空間,利用所學音樂唱、奏、演等項技能實現自主創業。在這其中,自然也應該包括以民間音樂表演和教育為主題的創業課程培訓活動,以便學生能夠了解當前文藝市場對于民間音樂各曲種的接受和消費態勢,掌握利用民間音樂進行自主創業的思路、方法和技能,從而有力地推動民間音樂教育在高校內部和網絡空間這兩個領域向著縱深維度的產業化發展。
(三)發揮群藝機構在民間音樂教育產業化中的積極作用
群藝館、文化館等群文機構是面向普通公眾開展音樂文化教育的一支生力軍。在推進民間音樂教育產業化發展方面,群藝部門具有明顯的優勢和有利條件:其一,群藝部門社會公關活動能力較強,與各級政府和各類社會團體都存在著較為廣泛地聯系和相對頻繁的聯絡、接觸。這也就為其調動、協調、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來推進民間音樂教育的產業化發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其二,在當前條件下,群藝館、文化館等群眾性的文化藝術機構已然開辦了面向普通公眾的免費的民間音樂教育和培訓等項活動,為進一步深入推進民間音樂教育的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這種有利態勢下,各級各類群藝機構應切實轉變自身的指導思想與工作模式,調整工作人員隊伍結構,建立起與音樂文化教育市場需求高度契合的、精干多能的民間音樂教學隊伍,從而積極投入文化教育市場競爭,真正地將民間音樂教育產業做大做強;其三,在推進民間音樂產業化發展的過程中,各級各類群藝機構還應著重強化同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文藝團體、音樂生產和傳播企業等各類社會團體的合作關系,以期達到取長補短,優勢互補的目的,從而得以協調、整合、調動以上各類型社會團體的力量,來共同推進民間音樂教育的產業化發展進程。
眾所周知,群藝部門掌握有大量的社會關系資源(包括與民間音樂藝人、民間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的聯絡關系)和相當數量的民間音樂曲目資源,而高等院校的音樂院系以及音樂類科研院所則掌握有大量的民間音樂教育資源和科研成果,并且與各類文藝團體和音樂生產、傳播企業之間存在著多樣化的合作關系。高校及科研院所掌握的這些資源,正是群藝館、文化館等群眾性文藝機構所欠缺的。所以,群藝機構同高校音樂院系以及音樂類科研院所加強合作關系,有助于實現雙方優勢資源的聯通與互補,從而為各方共同推進民間音樂教育的產業化發展提供更為強勁的支持力度。此外,群藝機構還可憑借與高校音樂院系以及音樂類科研院所的業務往來,間接地聯絡各類文藝團體和音樂生產、傳播企業等文藝市場主體單位,汲取后者所積累的市場運營經驗為我所用,從而為推進民間音樂教育的產業化發展進程提供有力的智力資源支持。由此可見,群藝館、文化館等群眾性文藝部門在推動民間音樂教育產業化發展方面,是大有可為的。
三、結論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公眾文化娛樂生活向網絡虛擬空間的傾斜導致的文藝消費分眾化潮流,民間音樂的受眾不是減少了,反而會逐漸增多。在這種形勢下,推動民間音樂教育的產業化發展,則成為了文化娛樂市場新業態創新演變的必然要求。在這種形勢下,高等院校、群藝機構、科研院所、文藝團體、音樂文化生產和傳播企業等各類相關社會團體應通力合作,達成優勢互補,群策群力來共同推動民間音樂教育產業化的進程向更深維度層次的演進和發展。而民間音樂教育產業,也必將在未來的文化教育市場上蔚然興起,成為中國當代音樂文化教育的一道奇異而靚麗的風景線。
參考文獻:
[1]林映釧.區域性傳統音樂文化產業發展策略研究[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18,(06):26.
[2]林戈爾.音樂產業的資源認識與資源開發[J].音樂探索,2018,(04):3.
[3]張娜.本土音樂文化在地方高校音樂教育中的實踐與創新[D].贛南師范學院,2012.
[4]關心.民國音樂會與社會生活變遷:1912-1945[D].南開大學,2014.
[5]舒暢.試論我國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傳承在普通高校音樂教育中的體現[D].首都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