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律素養是每一個合格公民必備的基本素質,高中時期是培養學生權利與義務、責任等法律意識的關鍵時期,作為祖國未來發展和建設的主力軍,在思想政治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高中生的法律素養,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針對性的培養策略,全面促進學生法律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學生法律素養;培養策略
一、 引言
法律素養是指一個人認識和運用法律的能力,是通過其掌握、運用法律知識的技能及其法律意識表現出來的素養。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物質條件都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同時各種不良信息對高中生而言產生了一定的誘惑和影響,因此教師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幫助學生梳理相關法律知識,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法律知識來約束自己的言行,維護自己合法權利和利益,堅決抵制破壞法律和秩序的行為,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
二、 開展情境創設,激發學習興趣
高中階段思想政治課程所涉及的內容相對較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簡單地進行教與學的過程,一味地按照課本內容進行照本宣科,面對枯燥的法律知識,根本無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順利實現法律素養的培養。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利用新鮮的時事政治引起學生關注,逐步滲透法律教育內容,可以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播放與法律相關的圖片以及視頻等法律資料,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充實教學資源,幫助學生在了解時事政治的過程中學習法律知識,感悟法律的真實性和權威性。
例如,在學習高一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中“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相關內容時,這是可以通過現在信息技術的優勢,播放一些關于全國人大召開的流程的圖片和視頻,使學生充分理解一些相關法律條文的提出、修訂和制定,感受全國人大在國家機構中的地位和職權。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引導學生展開情景創設,讓學生通過相關資料的查閱每人寫一篇演講稿,演講主題為《假如我是人大代表》,學生化身為一名人大代表,不僅需要知道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以及權利,而且還要認真行使人大代表的權利,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確實做到對人民群眾服務和負責。在情境的幫助下將學生帶入人大代表的角色中,學生在扮演過程中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更多的法律知識,將枯燥的法律條文變得更加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以及參與熱情,在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的同時,感受法律知識的奧秘,實現法律素養的有效培養。
教師在開展情境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學習興趣,即便是一個小小的進步,都要給予相應的鼓勵和表揚,不要限制學生的演講內容以及演講方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思考,在法律知識的背景下營造一個積極的課堂氛圍。
三、 開展案例分析,聯系實際生活
高中階段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尋找生活中的一些實際案例有效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案例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改變傳統條條框框的教學方法,將枯燥的法律條文化繁為簡,并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強化對法律知識的認知,以學生身邊的一些真實的生活為教學元素,吸引學生的關注度和注意力,引導學生切實地參與到案例的分析中,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效提高法律素養的實效性。
例如,在學習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經濟生活》中“生活與消費”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入手,隨著現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的購物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網購已經成了很多人購買物品的一種方式,但是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自己不愉快的網購經歷,教師以“網購”為主題領導學生進行案例分析,案例內容為:“主人公小明看到別人所買的物品非常羨慕,在未經過父母的同意下,私自使用父母的銀行卡通過網購的方式,在兩家店鋪分別購買了不同的物品,收到貨物后發現其中一家店鋪的商品質量存在嚴重的問題,他提出了退貨申請,但是商家卻以商品售出概不退換的理由,拒絕了小文退貨申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案例分析:“主人公小明的消費觀念正確嗎?如何做一名理智的消費者?”“在未經父母的同意下私自購買物品,小明不承擔怎樣的法律后果?”“在商家拒絕退貨的情況下,消費者應該如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等等。教師最后進行梳理和總結,給予正確的解決方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以及學會如何對待金錢,分析小明即將要承擔的法律后果,引導學生學會與賣家或交易平臺協商解決無果的情況下,可以采取向消費者協會投訴解決和法律訴訟維權的方式來解決,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維權途徑。
隨著現在社會環境的越發復雜,作為高中階段的學生如果沒有重視其法律素養的培養,在外界環境以及不利因素的影響下,面對各種問題將會束手無策,部分意志不堅定的學生極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要是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耐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以及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對相關法律知識的了解和掌握,通過聯系實際生活,全面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
四、 開展小組合作,增強互動交流
合作是課堂培養學生法律素養的主要途徑之一,面對抽象的法律知識,如果只是單純性地進行講解和灌輸,學生根本無法要具體的了解相關知識的真正含義,現階段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沒有注重課堂教學的互動和交流。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和交流法律知識,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其中,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
例如,在學習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經濟生活》中“企業與勞動者”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在班級內展開小組合作的模式進行知識的學習,通過科學的方式劃分學習小組,每個小組成員約為4至6人左右,教師可以設置幾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合作討論和交流,如:“作為企業,誠信經營對其生存和發展有何重要意義?”“企業如何與勞動者之間構建和諧、穩固的勞動關系?”“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如何樹立職業平等觀?”“勞動者的權利有哪些?”“作為勞動者,應如何維護好自身的權益不受侵害?”“作為新時代的就業、擇業青年,應做好哪些準備?”“通過學習你掌握了哪些法律知識?明白了哪些道理?”等等,將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組合在一個小組中,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幫助,取長補短,實現共同進步,教師及時關注學生的小組合作情況,根據不同小組的進度而給予相應的指導和幫助,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帶領學生一起走出課堂,利用課余時間或者是假期走入真實的勞動環境中,通過親身體驗深入體會課本內容的核心知識,有效增強學生的法律素養。
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通過各種視頻平臺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一些法制節目供學生觀看,增強學生的學習視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更多的法律知識,積極開展有助于提高學生法律素養的實踐活動,重視家校融合的教學模式,使法律素養真正深入每一個學生的心中。
五、 開展主題辯論,強化思維構建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開展主題辯論活動,能夠有效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內在辯論過程中實現自我導向,強化思維構建,全面培養學生的法律素養。辯論也給予了學生更多的表現以及表達機會,使學生以機敏的智慧和快捷的思維投入其中,在多種觀點的碰撞和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掌握更多的理論知識,積極總結和思考,在辯論中實現法律素養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學習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經濟生活》中“市場配置資源”的相關內容時,學生在學習關于市場經濟秩序方面產生了分歧,有的學生認為市場經濟秩序的維護主要依靠的是法律,有的學生卻認為法律在市場經濟維護過程中的作用并不大,主要依靠的是人們的道德支持,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主題辯論活動,以“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主要靠法律還是靠道德”為辯題,開展一個小型的辯論會,辯論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深刻地意識到市場經濟的維護既要依靠法律,也需要道德的支持。在辯論前要提前確定好正方與反方的辯手,正方的主題為“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主要靠法律”,反方的主題為“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主要靠道德”。在辯論前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去搜集資料,學生想要獲得整個辯論的勝利,必須有強大的理論知識做后盾,正方學生需要掌握法律是維護市場經濟的根本,不僅可以起到保護和預防作用,而且也可以懲戒各種違法行為,反方學生需要掌握道德是市場經濟的秩序的依據,主要起到制約力的作用,強調個人的自律,學生在辯論過程中可以采取舉例的方式來充實自己的論證,并轉化成自己的話在辯論過程中表達出來,對學生法律素養的提升將會有很大幫助。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準備好一個小型的辯論環境,并強調在辯論過程中要遵守辯論秩序,引導學生掌握辯論的技巧和方法,充分遵守對手的發言,不能進行人身攻擊,最后辯論結果由教師以及全體學生投票決定。
高中階段學生的專業知識還相對匱乏,在辯論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和幫助,并結合學生的辯論表現進行點評,通過科學的方式增強學生的法律素養,以教材為核心,具有挑戰性的辯題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幫助學習積極主動地投入辯論主題中,實現深度學習。
六、 結語
總之,在時代在不斷發展和進步今天,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只要注重學生法律素養的培養,充分多元化的教學設計和豐富的教學內容展開教學工作,全面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動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及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耀華.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J].甘肅教育,2019(15):130.
[2]劉昊天.試論高中《政治生活》教材中蘊含的法律意識[J].法制與社會,2018(20):205-206.
[3]舒暢.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法律意識培養之挑戰及應對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6):37-38.
[4]楊曉理.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法律意識的培養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6.
[5]劉書華.淺析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對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J].當代教研論叢,2016(2):107.
[6]歐陽林潔.高中《政治生活》教學中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李永懷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海南省陵水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