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娟
【摘要】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正積極倡導實施教學改革,小學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重要途徑。如何通過廣泛而有序的閱讀獲取、篩選信息,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各種能力,應該引起人們的不斷重視。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策略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分析
第一,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還處于傳統模式的教學,在這種教學中,學生僅僅是作為知識的接受者,教師依舊是教學的主體,學生只能通過教師的講解掌握知識。可以說,這種教學模式對小學語文閱讀寫作教學沒有產生深遠的影響,學生僅僅是學習過程中知識的接收者,并沒有讓學生真正掌握閱讀的方法。
第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格式化。這種格式化的教學讓學生體會不到閱讀的樂趣,學生對于這種閱讀教學也沒有產生很大的興趣,完全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學生僅僅是義務式的將知識裝進自己的腦袋,并沒有對知識進行一個有效的整合,融會貫通,教師在這種教學中也沒有起到引導的作用。
第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多半與社會沒有太大的聯系,這就使得學生對閱讀課本沒有任何的興趣。學生所閱讀的書籍多半也是語文的教科書,教師不能有效地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擴展,學生原本就對閱讀沒有興趣,教師的教學又全都是課內知識,漸漸地學生對閱讀學習產生了厭倦心理。
以上這三點就是閱讀教學的現狀分析,我們發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困難重重。新課標對閱讀教學的要求是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所以,我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二、如何有效的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于學生的個人發展是相當重要的,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發現閱讀教學的現狀困難重重,以下談談我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第一,從教師的角度出發。一個人知識的獲取主要靠的是閱讀,語文教學一定要重視培養學生閱讀的樂趣,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學活動的設計。假設教師能發現、獎勵和發展學生在閱讀中所表現出來的每一個長處,那么他們就會以樂觀的態度去對待教師的教學活動,愛上閱讀課程。低年級語文老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便是讓教育學生喜歡上語文課,體會到閱讀的樂趣。教學盡量增加趣味性,在活動中、在游戲中帶領學生學習語文,應用語文,使學生品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這樣才氣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的教學必須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在這種教學中讓學生充分的參與到教學中來,讓學生自己先進行一個有效的閱讀,教師只是起到有效地引導作用。
第二,從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逐漸養成閱讀能力。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啟蒙老師,因此教師的教學首先從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出發。教師可以利用繪本閱讀教學,在面對一篇新的文章時,讓學生對閱讀的文章進行描述,在這種描述中逐漸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教育學生具有體會、理解、欣賞和評價的本領。這種各方面的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該把他們機械的割裂開來。”這里說的是“重點”,自然還有別的本領。課標還提出“逐步教育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本領”,當然還應當有語感,朗讀、默讀、背誦以及速讀等本領。這種各方面的能力還被表述為獨立閱讀本領,理解本領是獨立閱讀本領的基礎和核心。
第三,養成寫作的習慣。社會生活本身是豐富多彩的,小學生也不例外。他們有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生活經驗,有自己對生活的體會和認識,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內心世界和語言世界,與成年人相比,有的時候是幼稚可笑的,但他們的習作所表現的恰恰就是幼稚可笑的童真童趣。依據他們的認識本領,而不是有意或無意去拔高他們的認識本領,再加上充足的語言訓練,他們對語言現象、語言的形式有了較多地了解和積累,對一個意思可以選擇更加準確乃至于帶有生動的語言來表達,這樣他們對寫作就不會感到太困難,起碼文從字順是不難做到的。也就是說,有了一定的閱讀積累,習作的內容對小學生不是什么太大的難題。作文教學無非是處理寫什么和如何寫的難題,寫什么屬于內容的范疇,主要靠學生的生活積累;如何寫屬于形式的范疇,主要靠的是學生閱讀的積累。如何寫也可以說是寫作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第四,重視閱讀感受的體驗。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大多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閱讀又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所以在閱讀中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要充分尊重學生鮮活的生命存在,牢固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閱讀過程中要落實“對話”的理念,轉變我們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是閱讀活動的參與者、引導者,要鼓勵學生積極探索、獨立思考、敢于發表自己獨特的感受,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以讀為主,在自讀自悟中,在邊讀邊思中,在相互討論中,在小組交流中,在合作學習中動口、動腦、動手中學習閱讀,理解詞句。學生有自己的心得,有自己的看法和疑問,有自己的評價,有自己的體驗,有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讓閱讀過程真正成為學生快樂的精神體驗的過程。
第五,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學貴有疑”,知識往往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的,而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必要前提。閱讀也不例外,抓住關鍵問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種能力對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閱讀中要提出自己的疑問,要探討疑難問題。閱讀應是開放性的,閱讀不僅在課堂,也可以在課外,如圖書館、網絡等。閱讀應是挑戰性的,要敢于探究未知的,要張揚個性,要有創新。閱讀還應是實踐性的,要讓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方法進行綜合運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第六,注重積累,培養語感。語文的學習是很難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厚積”才能“薄發”。沒有積累,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所以,豐富的積累、良好的語感,全部通過閱讀來實現。首先要加大學生的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有益讀物。另外,還要注意在閱讀中的積累,積累詞語,包括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的篇段,通過閱讀積累形象材料、情感材料、思維材料以及佳詞好句,以此來增強語感,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總之,閱讀教學對于學生的個人發展是相當重要的,但是我們卻發現現階段的閱讀教學情況并不是很樂觀。教師的教學多半處于傳統的教學現狀,學生對閱讀教學也沒有很大的興趣,因此實施一種良好的閱讀教學方法是相當重要的。將閱讀教學與傳媒相結合是一種新式的教學方法,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讓學生真正學到了知識,掌握了閱讀方法,將這些閱讀中學來的寫作技巧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達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