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康 王雅靜 謝太平 鄧啟煌 朱全喜
【摘要】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高校教學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在此背景下“互聯網+”的理念應運而生。基于“互聯網+”教育的國家戰略,針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師育人方面存在的問題,利用互聯網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優勢,采用基于互聯網的慕課、微課以及雨課堂等新型教學模式從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及考核方式上探討了陶瓷工藝學教學改革的路徑,通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最終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創造條件。
【關鍵詞】互聯網+ 教學模式 教學改革 陶瓷工藝學 線上線下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獲取不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人們獲取信息更加的方便與快捷,對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學習方式都產生了顯著的變化。為了充分利用互聯網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優勢來改善傳統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我國出臺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文件,旨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拓展優質教育資源,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打下堅實基礎。在此時代背景及新形勢下,為了貫徹“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導向”的教學理念。本文通過分析陶瓷工藝學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以及考核方式上存在的問題,并探索了利用互聯網在時間和空間不受限制以及信息技術的共享特性來改善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期通過“互聯網+”教育的線上線下教學模式來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其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最終提高教學的質量。
二、陶瓷工藝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陶瓷工藝學這門課程主要面向材料類專業開設的專業必修課,在內容上主要介紹陶瓷原料及坯料的類型與組成計算、釉的性質與釉料組成的計算、陶瓷的制備工藝及在制備過程中發生的物理化學變化,以及工藝參數和制備過程中的物理化學變化對陶瓷性能的影響等。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普遍采用現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考核方式,導致其無法滿足新時代與新形勢下人才培養的質量要求。
在教學內容上,教師普遍側重于對書本中知識進行講解,而書本內容較為陳舊,缺乏與陶瓷相關的最新研究動態與科研成果,使得學生無法了解最新的陶瓷生產工藝,導致其知識面較為狹窄;在教學手段上,教師更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即多媒體教學與板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整個教學過程以教師課堂授課、學生課上聽課為主,導致教學手段單一,師生互動及生生互動較少,課堂氣氛較為沉悶,使得學生學習的熱情不高,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另外,在考核方面,主要注重于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其中,平時成績主要從考勤、課堂表現和課后作業三方面評價,整個評價體系無法精確的反映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針對上述問題,急需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而互聯網技術為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可能。
三、“互聯網+”背景下陶瓷工藝學課程教學改革
移動互聯網時代使得教育不再受時間與空間的約束,使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的學習。為了推進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的變革,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應用于陶瓷工藝學的教學實踐中,而電腦、智能手機的普及為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線上,通過利用MOOC(慕課)教學模式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網絡共享,使學生可以提前在課外業余時間自主學習名家名師講授的陶瓷工藝學,拓展教學內容,同時,可將在自主學習中遇到的疑點難點問題記錄下來,通過即時通訊軟件如微信、QQ將不懂的知識點發送給授課教師;而在線下,授課老師可根據收到的信息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在課上對重點、難點部分作詳細講解,同時,在課堂上,可適當引入案例式教學、研討式教學等,改變一言堂的教學模式,調動大家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及分析、解決問題。與此同時,為了加強與鞏固學生所學的新知識,授課老師可將重點和難點部分的講授,以幾分鐘的課堂教學視頻即微課的形式發送給學生,使學生可在課下自主復習,實現對知識的掌握與鞏固。
近幾年,雨課堂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手段,實現了傳統教學模式與網絡教學的協調統一,為線上與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通過雨課堂,教師可將預習資料發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預習并實時監控和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學生也可將不懂的地方通過雨課堂發送給授課教師,授課教師可在課堂上針對學生不懂的地方著重講解。另外,為了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可向學生推送習題,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通過雨課堂及時統計學生的答題效果,為精確的調整教學內容提供數據支撐;課后,教師也可通過雨課堂與學生互動,及時解答疑點難點。通過雨課堂不僅為教師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師生間及學生間的交流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新思維能力。
在考核方式上,基于“互聯網+”背景的教學模式,使得考核方式不再單一,該教學模式不僅能夠體現傳統的考核方式,而且能夠使教師掌握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能更加全面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總之,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可讓學生在課外完成陶瓷工藝學課程的自主學習、答疑以及課程考核,而教師可提前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和拓展并在課上集中講解難點重點問題,加強和鞏固所學理論知識,通過將“自上而下”的教學方式轉變為“自下而上”教學模式可顯著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結論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轉變傳統教學模式,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通過對教學內容、教學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的教學改革,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最終提高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機與“互聯網+”課堂——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的新思維、新路徑[J].遠程教育雜志,2015,(04):14.
[2]于巖.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視角下陶瓷工藝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6,(05):1+72.
[3]于巖.創新創業背景下陶瓷工藝學課程教學改革設想[J].中國輕工教育,2017,(02):46.
[4]黃雅麗,婁本勇,徐清艷.“互聯網+”時代下把雨課堂融入物理化學教學改革[J].山東化工,2019,(04):169.
[5]白玉.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工科專業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9,(08):116.
[6]鄒振,鐘亞玲,譚淑珍,李丹,張玲.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分析化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科技經濟導刊,2019,(08):151.
[7]潘懋元,陳斌.“互聯網+教育”是高校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J].重慶高教研究,2017,(01):3.
基金項目:長江師范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JG201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