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玲 王麗霞 杜麗娜
摘要 針對園藝產品貯藏運銷學在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根據課程特點及人才發展需要,從構建豐富的課程資源、優化課程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加強實驗實踐教學建設、建立多元化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旨在提高教學質量和改善教學效果,為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水平應用型農林人才奠定基礎。
關鍵詞 園藝產品貯藏運銷學;教學改革;探索;實踐
中圖分類號 S-01;G642.0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517-6611(2020)22-0271-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22.07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in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of Horticultural Products
MO Yan-ling, WANG Li-xia, DU Li-na
(School of Advanced Agriculture and Bioengineering,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8000)
Abstract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practical teaching of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of horticultural products, and according to the course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of talent development, we performed teaching reform from the aspects of establishing abundant teaching resources, optimizing course contents, flexibly using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s, strengthening experiment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ultiplex evaluation system,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s, and further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applied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talents whom could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ave innovation spirit as well as practice ability.
Key word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of horticultural products;Teaching reform;Exploration;Practice
基金項目 長江師范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JG2019128)。
作者簡介 莫言玲(1987—),女,重慶人,講師,博士,從事蔬菜栽培與育種研究。
收稿日期 2020-04-14
園藝學是長江師范學院重點發展專業,也是校級特色建設專業,自辦學以來就定位于培養服務地方園藝產業發展需求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2017年被立項為重慶市高等學校“十三五”市級重點學科,形成了較強的比較優勢和鮮明的特色優勢。園藝產品貯藏運銷學是園藝專業必修的核心課程,該課程主要圍繞園藝產品從田間到消費者手里的流通路徑,系統講授果品、蔬菜和花卉的采前管理、采后生理生化變化及病害控制、采后商品化處理、采后貯運保鮮和經營銷售等知識點[1],使學生掌握園藝產品采前、采收和采后的基本理論知識,具備園藝產品采收、貯藏保鮮、運輸和經營銷售的能力,具有從事相關工作所應遵循的專業思想和行為規范以及求實創新意識,從而達到降低園藝產品損耗、延長保藏期、實現周年供給、增加收入的目的[2]。課程具有知識點多、與生產實際緊密聯系、綜合性和應用性都較強的特點[3]。近年來,隨著社會對農林人才實踐能力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及高等農業院校“厚基礎,寬口徑,強技能,高素質”人才培養目標的提出[4],如何訓練學生將園藝產品貯藏運銷學理論知識與具體生產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理論水平和實踐動手能力,將是課程教學的主要任務[5]。但在園藝產品貯藏運銷學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如課程資源少、課程內容重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課時比例嚴重失衡、教學方法單一、課程考核不全面等[6],這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不能有效解決生產實際問題。鑒于此,筆者根據地方本科院校園藝專業的人才培養定位,結合課程特點及社會對農林人才發展的需要,圍繞培養學生較強的實踐能力和一定的創新能力,對該課程的教學進行了一些探索性改革[7],旨在為提高其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提供參考。
1 構建豐富的課程資源
優質和豐富的課程資源是保障教學工作有效開展和教學質量提高的前提和基礎[8]。為改善園藝產品貯藏運銷學現有教學資源與學生實際需求不匹配的現狀,課題組一方面不斷建設和完善課程的基本資源,完成高質量的教學大綱擬定、電子教案撰寫、課件制作、重要知識點微課和教學視頻錄制、習題和試題庫建設、實驗指導材料編制等;另一方面還充分利用和整合信息化教學平臺共享的網絡資源,通過中國大學MOOC、愛課程等優質網絡教學平臺,搜集與園藝產品貯藏運銷學相關的慕課和公開課資源,借助四川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浙江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高校建設的園藝產品貯藏運銷學、園藝產品貯藏學、果蔬貯藏加工等精品課程資源,分門別類加以整理、篩選,根據自身教學安排和需要借鑒引用到課程教學當中;同時,不斷從《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食品科學》《園藝學報》等各類學術期刊及相關網站搜集課程前沿信息、微課、視頻、案例等作為拓展教學資源,補充和豐富現有教學資源。最后,借助校園網絡平臺如超星學習通以及現代智慧教學工具如雨課堂等,完成課程資源的創建和發布,加強課程資源的推送,從而方便教師開展線上輔助教學和學生開展自主學習,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2 優化課程教學內容
2.1 調整教學學時
現有的園藝產品貯藏運銷學總學時為32,均為理論教學,缺乏必要的實驗實踐教學環節,從而無法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消化和應用[9]。因此,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增加實驗實踐教學24學時,總學時調整為56學時。在此前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園藝產品貯藏運銷學的理論課在“園藝產品采收與采后商品化處理”及“園藝產品營銷”2部分必要內容上分配學時為0,而在與園藝產品商品學、花卉學等課程有重疊的“園藝產品運輸”及“花卉產品貯藏與保鮮”內容上分配大量學時,課程學時分配不合理、輕重點不實,從而消弱了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有必要對該課程理論授課學時進行調整,調整后的具體學時分配如下:認識園藝產品貯藏運銷學(2學時),園藝產品的品質(4學時),采前因素對園藝產品貯運性的影響(4學時),園藝產品采后生理與病害控制(6學時),采收與采后商品化處理(4學時),園藝產品貯藏與管理(8學時),運輸與流通(2學時),園藝產品營銷(2學時)。通過教學學時的調整,可充分體現該課程的實踐性和應用性,使課程內容更全面、合理,有利于提高學生課程理論水平并增強實踐動手能力。
2.2 更新教學內容
園藝產品貯運技術發展迅速,教學過程中必須緊跟科技發展趨勢及產業發展需要,及時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和更新,擴寬學生知識面[10]。教學改革中,根據課程目標及定位,深入研究饒景萍主編的《園藝產品貯運學》等多本教材,梳理出主要的教學內容,在此基礎上,將園藝產品采后生理、病害控制、商品化處理、貯藏與管理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及商業化應用技術引入教學,讓學生緊跟時代,及時了解園藝產品采后貯藏運銷技術的最新發展動態和科學前沿,如增加常見果蔬侵染性病害實例展示及目前廣泛應用的控制措施,增補一些大宗果蔬化學、物理及生物保鮮技術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國內外先進商品化處理操作流程的影像視頻及園藝產品低溫冷鏈運輸系統的成功案例分析等。同時,在“園藝產品貯藏與管理”部分,除重點講授典型果蔬,如蘋果、梨、大白菜等的貯藏保鮮技術外,還根據當地產業特色,以重力發展的榨菜、柑橘、龍眼、荔枝和百合產品等為主要案例,講解特色果蔬產品的貯藏管理思路及技術,并讓學生結合自己家鄉發展的園藝產品,查閱資料,設計合理的貯藏管理方案,進行課堂匯報與討論,使學生真正掌握果蔬花卉貯運的基本處理方法和管理技術,并學會根據生產實際靈活分析和解決問題。此外,教學過程中,應有效利用現代互聯網信息資源,及時更新如損失率、貿易量、冷庫利用率與建設量等陳舊數據,引用最新統計數據和資料,保證教學內容的時代性和先進性。
3 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3.1 以學生為中心,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
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單向授課”和“填鴨式”教學方法,代之以“學生為中心”的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方法進行教學。教學過程中,提前將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通過在線平臺拋給學生,如揮發性物質對園藝產品品質有哪些影響,呼吸躍變產生的原因有哪些,為什么水果放在密封塑料袋子里過一會兒后會有水珠等,引導學生養成課前查閱資料來了解知識點的習慣,課堂中講授的同時將問題引入,啟發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和參與討論,教師再針對性地掃盲和答疑,進而增強課堂教學互動效果,實現知識在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雙向流動,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11]。另外,基于采前因素對園藝產品貯運的影響、商品化處理流程、貯藏保鮮技術、終端銷售市場等內容而設置一些專題討論、課外實踐調查、文獻綜述撰寫、探索性實驗項目研究等任務,以課堂講授為主體,有效結合課堂討論、小組課外動手實踐、科學探究等多種教學方式,鍛煉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探究未知知識的能力,激發學生求知欲,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而教師只作為他們學習的引領者,充分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3.2 理論聯系實際,案例教學
園藝產品貯藏運銷學與生產實際密切相關,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案例,巧妙構思如何將知識點融入到教學案例中。例如,通過利用乙烯利催熟香蕉的案例來加深學生對乙烯生理功能的認識,通過四川浦江縣大興鎮-水果冷鏈物流企業建設的案例讓學生體會到冷鏈系統在園藝產品貯藏和銷售中的關鍵作用,通過“潘蘋果”及“云南褚橙”的案例讓學生理解利用名人效應進行園藝產品銷售的營銷策略等。這樣將課堂講授的理論知識與生產應用緊密聯系,通過教學案例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可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真正做到學以致用、觸類旁通。
3.3 充分利用現代智慧教學工具,實現師生良好溝通與互動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各類現代智慧教學工具如“雨課堂”“學習通”“對分易”等相繼開發,為高效、優質的課堂教學建設提供了技術保障。在園藝產品貯藏運銷學教學過程中,利用“雨課堂”共享課件、預習作業、視頻及習題等資源,方便學生在課前和課后隨時開展自主學習。同時,借助“雨課堂”靈活安排一些課堂小測驗,建立課堂情景對話,及時檢驗學生學習效果、強化學生主動參與感;對于專題討論,隨機對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首先通過投稿的方式積極發表意見,然后每組選擇1個代表陳述觀點,教師再根據學生的陳述進行點評和進一步解釋;課后導出數據,實現對學生學習狀況個性化的分析。課上課下,教師根據學生利用“雨課堂”對難點知識進行的標記以及提問,可隨時隨地進行解答和進一步講解,提高學生解決難點知識的時效性。教學中通過有效利用現代智慧教學工具,使教師在課上課下與學生建立良好溝通與互動,提高了教學效果。
4 加強實驗實踐教學建設,鍛煉學生實踐能力
園藝產品貯藏運銷學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3],單純的理論學習不僅使學生感覺枯燥,且與生產實際嚴重脫節。因此,通過借鑒其他兄弟院校的課程安排,在理論學習基礎之上,增設課含實驗教學和課外實踐教學環節。實驗教學建設中,充分利用學校良好的實驗條件,結合地域特點開設驗證性、綜合性和設計性3類實驗項目,實驗內容涵蓋園藝產品品質測定、采后呼吸生理測定、貯藏保鮮與加工實操等,以此加強學生對相應理論知識的掌握和應用。課外實踐教學部分應加強與校外企業、當地合作社、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等單位聯系,為學生現場參觀果蔬生產基地、商品化處理流程、冷庫貯藏果蔬等提供條件和機會;同時引導學生開展大中小果蔬市場調查,掌握園藝產品主要的銷售渠道及營銷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措施。從而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真正做到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在園藝產品貯藏運銷學教學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