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村振興背景下,傳統鄉賢文化的內涵、主體、功能、治理方式等都發生了變化,新鄉賢文化是對傳統鄉賢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賦予了時代特色,從鄉村產業振興、生態宜居鄉村建設、文明鄉風涵育、鄉村有效治理、鄉村富裕生活實現五個方面對鄉村振興戰略起著積極推動作用。
關鍵詞:鄉賢文化;鄉村振興;作用
鄉賢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鄉村的表達方式,是植根于中國鄉村的母土文化,生動反映了千百年來鄉村農民的生活方式、情感信仰、民間智慧及鄉風文明。鄉賢文化在教化鄉里、培育鄉風文明、建設美麗幸福鄉村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因而對鄉村振興有著天然的內在作用。鄉村振興背景下,“既扎根傳統又富有時代氣息”[1]的鄉賢文化被賦予了時代新內涵,在鄉村空間內,通過鄉情與鄉愁為紐帶,凝聚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技能等資源要素,為構建和諧宜居鄉村助力,充分發揮了鄉賢文化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主力軍作用,彰顯了鄉賢文化助力鄉村振興了作用與價值。
一、新時代下鄉賢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隨著時代的發展、鄉村思想與物質條件的轉變,新時代下鄉賢文化在傳統鄉賢文化的基礎上進行了傳承與創新,雖然保留了傳統鄉賢文化的特性,但新時代下鄉賢文化的治理主體范疇、賢德意涵、作用功能、治理方式等進行了拓展與延伸,表征出新時代特色。
一是鄉賢治理主體創新,主要體現在新鄉賢的“標準放寬,打破了傳統的身份、階層、年齡、地域、家世背景等限制性要素,核心身份認同要素為內生賢德與才能,在社會身份上更加多元化,可涵蓋社會各個職業;在空間屬性上,不局限于本地在場的鄉賢,遠在他鄉不在場的鄉賢建功他鄉也得到了廣泛認可。
二是在賢德意涵上創新,傳統意義上的鄉賢文化的核心身份認同要素是德、賢、官等,新時代下的鄉賢文化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各個領域全面開花,不僅強調內生賢德品質,也注意外在技能習得,學識淵博、才技突出、資源敦實,彰顯新時代下鄉賢文化特質。
三是在作用功能上出新,傳統鄉賢文化更多的強調政治領域功能,以德、賢、官等特色參與鄉村治理,新時代下鄉賢文化不公在政治領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在產業帶動、經濟發展、資金注入、人才輸送、文化傳播、科技應用等各方面都起到了推動作用。
四是在治理方式上創新,除傳統鄉賢文化中以自身賢德起示范帶動的人治方式,更新治理方式、跟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協調溝通,如基層黨組織、社區、鄉民、投資商等,實現鄉村治理效果最優化,各相關利益者利益最大化。
二、鄉賢文化對鄉村振興的作用分析
(一)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鄉村振興20字戰略方針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產業興旺”,鄉村產業振興需要各個方面的力量支持與保障,如政策重視與支持、資金流入保障、技術支持與保障、人才輸送與管理等來拉動鄉村產業振興。鄉賢文化構建,助力鄉村產業振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輸入大量有技能與才干的人才,包括懂政治戰略、識經貿來往、通管理藝術、明科學技術、善文化教育、會醫療法律等各領域人才,為鄉村產業振興輸送一支強大的人才保障團隊;二是更新產業發展與管理新理念,通過鄉賢文化網絡,將本土在場鄉賢與外地不在場鄉賢結合,將現代化先進的產業發展與管理理念引入到鄉村產業發展中來;三是提供鄉村產業振興資金支持,充分利用鄉賢文化的鄉愁與鄉情紐帶,拓寬投融資渠道,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資金流量;四是更新鄉村產業發展業態,通過鄉賢文化人才團隊的廣聞博識、先進技術,在傳統的產業基礎上,更新鄉村產業業態,發展特色新業態,如鄉村遺產旅游、鄉村文創旅游、鄉村養老、鄉村民宿、鄉村網紅等多元化業態,充分利用鄉賢文化的優勢資源,為鄉村產業振興助力。
(二)助推生態宜居鄉村建設
十八大提出,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構建生態宜居鄉村也是鄉村振興戰略重要內容之一。鄉賢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鄉村特有表達方式,能夠為生態宜居鄉村建設凝心聚力,價值顯著,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整合資源,構建有效平臺,鄉賢文化吸引著各方人力、物力、財務及智力等資源,為建設生態宜居鄉村提供各種有效平臺及條件保障;二是完善鄉村公共配套服務設施,優化外在生態環境,不管是在場鄉賢還是不在場鄉賢,通過先進技術與理念、結合人力、物力及財力支持,完善鄉村公共配套服務設施,凈化外在生態鄉村環境;三是提高鄉愁與鄉情情懷,通過鄉賢文化的內生賢德感召力與凝聚力,傳播與發揚中華根文化、反哺桑梓、吃水不忘挖井人、奉獻等優秀傳統文化,凈化心靈,為生態宜居鄉村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支撐。
(三)推動文明鄉風涵育
鄉賢文化是植根于中國鄉村的優秀母土文化,凝聚著千百年來鄉村的生活習俗、情感信仰、治村智慧及鄉風文明,無論是傳統鄉賢文化,還是新時代下傳承與創新的鄉賢文化,對于培育鄉風文明、垂范鄉里、淳化民風、教化鄉民、構建和諧美麗鄉村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新時代下的鄉賢文化已經打破地域、身份、年齡、社會階層等界限,出身不斷平民化、地位越發平等化、內涵漸漸多元化、鄉情承諾日漸忠誠化,有著堅實的群眾基礎與良好的口碑,在草根舞臺上更具現身主義說教作用與示范效果,通過內外兼修的賢德品質與人格魅力及淵博學識,將中華傳統優秀美德及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移風易俗”[2],言行合一,實現涵育文明鄉風效果。涵育文明鄉風,全方位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讓鄉村充實崇鄉賢、敬鄉賢、愛鄉賢、學鄉賢、做鄉賢的和諧鄉風鄉氣。
(四)促進鄉村有效治理
鄉賢文化植根于鄉村,在傳統鄉賢文化中,鄉賢們在鄉村治理中就有著十分重要的踐行作用,新時代下鄉賢文化對于鄉村治理機制不斷的多元化了,除了傳統意義上的身體力行的人治方式,使鄉村治理模式更加多元化了,一方面依托新時代下的政治框架,在各方面力量領導下,利用自身內在賢德特技與外在學識與技能參與鄉村治理;另一方面通過組織、協調、調節手段實現協同治理。此外,積極與鄉村各方利益相關者進行溝通,如社區、鄉民、基層組織、投資商等,實現良好互動,為促進鄉村有效治理奠定多方基石,促進鄉村“善治”與鄉村治理現代化。
(五)實現富裕生活目標
目前鄉村振興的根本是實現鄉民生活富裕,這種富裕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富裕,還有精神上的富裕,鄉賢文化構建吸納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智力、理念等回歸,反哺桑梓,促進鄉民們實現富裕生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經濟上,促進產業興旺,使鄉民的物質生活富裕了;二是在文化上,傳承與發展著傳統優秀文化,凈化心靈,精神上富裕了;三是在環境保障上,涵育文明鄉風,完善公共配套服務設施,構建了和諧宜居生態環境;四是在鄉村治理上,更加有效有保障,在制度上富裕了,對鄉村原居民環境進行了改善,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質[3]。這些都離不開鄉賢文化的推動作用,全面促進鄉村振興,共同實現鄉村振興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張靜,王澤應.鄉賢文化的理論內涵及其傳承與創新[J].南通大學學報,2018(3):12-17.
[2]季中揚.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的民俗文化資源[J].江蘇社會科學,2019(2):89-94.
[3]陳慧英,馮宇棟.游客視角下城市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改造滿意度研究[J].武漢輕工大學學報,2020,39(2):125-133.
基金項目:2019年湖北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鄉賢文化資源挖掘利用與鄉村旅游發展互動研究》(19Q101)。
作者簡介:陳慧英(1987—),女,湖北武漢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文化產業管理、文化旅游與鄉村旅游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