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杰
【摘要】品德教育是我國義務教育初級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優良道德品質、促進學生社會性人文精神內核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對農村小學學生來說,一般而言由于經濟條件和社會環境背景的影響,其在思想道德素養方面的綜合素質普遍不高,本文就當下農村社會和教學現狀,談談如何多渠道采取措施提高農村小學品德教育實際成效。
【關鍵詞】品德教育;小學;農村;策略分析
我國農村義務教育覆蓋面基本鋪開,基礎教育設備也在逐步完善,但由于師資力量和客觀因素的制約,當代農村小學品德教育仍面臨著教學形式古板僵化、課堂參與度低下、家庭教育缺失等問題。故筆者針對目前現狀,結合教學實踐,對于如何有效提高農村小學品德教育教學成效提出幾點策略分析:
一、提高教師準入門檻,強化教師繼續教育
要提升農村小學品德教育實際效果,優化農村小學師資力量是關鍵前提。小學教師是農村小學學生接觸知識的最直接橋梁,對學生的影響作用不可謂不重要。故在進行人才選拔時,不僅要關注教師預備隊伍的專業知識理論水平,也要考察其師德、師風和整體道德品質素養,以期教師可以以身作則,為農村小學學生樹立好的榜樣。這樣在校園中以教師牽頭營造良好的社會思想道德氛圍,在不知不覺中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起到熏陶作用。
二、建設品德實踐基地,增強社會德育體驗
由于既有教學模式和教學條件的限制,農村小學學生不僅在品德教育課堂上只能聽到教師照本宣科的講解和基礎品德概念的反復灌輸,也很難獲得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機會。農村小學品德教師可以積極聯系生活實際,在校園內創新性地建立品德教育實踐基地,定期開展品德教育社會實踐活動,以此來增強學生的社會品德教育體驗,提高品德教育教學成效。
例如,愛國教育是小學品德教育中重要的環節,教師在進行該知識的教學時,可以把握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把教材知識擴展,不僅僅局限于教材理論,更要貼合學生興趣。例如,教師可以搜集當地關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革命先烈事跡,搜集課外視頻內容在品德教育課堂上為學生進行教學內容擴展,鼓勵學生從愛國經典影視作品中總結提煉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感受愛國精神的熏陶。
三、提升家庭成員聯動,關懷留守學生心理
在農村小學品德教育的實際開展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小學生都是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工作,一年之內的相聚時間可能只有重大節日和農忙時分,這就造成了很多小學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對學生心理健康發育造成了阻礙。故對于農村小學品德教師來說,不僅要于在校時間開展教育教學,也要與學生家長積極聯動,借助微信群等便捷的方式,組建班級家長群,及時向家長滲透現代品德教育理念和反饋學生情況,與家長共同探討學生的品德教育培養。在此期間教師要注意學生家長的知識文化水平和溝通手段,要“接地氣”、平易近人地開展家庭成員聯動活動。
綜上所述,農村小學品德教育提升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多方機構聯動校園、家庭進行多管齊下的整體性改革,對于小學品德教師來說,需要跟緊時代步伐,更新教學策略和手段,進一步優化品德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王國順.農村小學品德教育成效的提升策略[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7(6).
[2]劉梅.農村小學德育教育之我見[J].考試周刊,20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