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玉
【摘要】教育評價作為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基本反饋機制,是幼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幼兒園課程改革、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的重要環節,是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其體系的完善,有助于促進幼兒的有效學習與身心發展。視頻手段是采集評價信息的重要手段,它具有把評價中記錄和解釋分成相對獨立的步驟、可以反復回放及研究和可以進行視頻分享等優越性。“評估———教學循環圈”運用視頻觀察與多主體研討,搭建評價與課程教學的橋梁。運用視頻信息開展評價的方法與路徑:聚焦視頻內容的多主體反思、指向全面發展的多維評價和追蹤個體兒童發展的診斷性評價。
【關鍵詞】視頻手段;教育評價;應用
評價是一種價值判斷的活動,是對客體滿足主體需要程度的判斷。《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教育評價要“傾聽幼兒的想法或感受,領會并尊重幼兒的創作意圖。”《浙江省教育廳關于全面推進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出,“深化課程評價改革,通過多元化的方式收集評價信息,對課程實施的過程與效果,進行全面、全程、多方位的評價。”教育評價作為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基本反饋機制,是幼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幼兒園課程改革、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的重要環節,其體系的完善,有助于促進幼兒的有效學習與身心發展,教育評價是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
教育評價有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等,基于對當代幼兒園課程改革趨勢的分析,把握課程評價的應有價值取向,應該建構一套符合實踐需求的幼兒園課程評價體系。通過課程評價來回答課程方案是否合理,過程實施是否有效,對課程效果作出一定的價值判斷。傳統的教育評價存在著指標體系不夠科學,教育評價的價值標準單一化、片面化,教育評價的目的、功能極端狹隘化等弊端。因此,教育評價需要多樣化的評價信息采集手段,以全面采集全面豐富的評價信息,通過對評價信息的綜合分析,對課程方案、課程實施過程、課程效果作出一定的價值判斷,視頻手段是采集評價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
所謂視頻手段,就是教師通過視頻拍攝、分析,收集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各項信息,讓當班教師、幼兒自我與同伴以及教研組教師及第三方(專家、家長),來共同參與評價,從而提升課程的實施水平,促進幼兒對學習過程的參與,優化幼兒園課程建設,實現幼兒的適宜性發展。教師在評價過程中注意把握評價的時機、密度和力度,注重對評價過程的反思和評價結果的運用。
例如,視頻手段在“趣搭搭”園本課程評價中應用的價值在于,讓幼兒盡興去搭,感受搭的樂趣;主動多去搭,養成搭的習慣;能越來越會搭,提高建構水平。就是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創造性地開展自主建構游戲。在整個游戲過程中,通過視頻手段,把一個個精彩片斷記錄下來,進行研究、評價,從而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建構,形成良性循環。實踐證明,視頻手段評價在“趣搭搭”園本課程的實施過程中的應用是適宜的和有效的。
一、運用視頻手段采集評價信息的優越性
1.視頻手段把記錄和解釋分成相對獨立的步驟。因為現在大部分教師對兒童進行發展性評價的能力相對較弱,或者說處于評價能力發展的初級階段,很難做到基于現場情境進行適宜的評價與指導,這個時候視頻手段的獨特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2.視頻信息可以反復回放、研究。通過不同評價主體的觀看與解釋,可以實現三個主體的評價:即當班教師的評價、兒童自我與同伴的評價、教研組教師的評價及第三方(專家、家長)的評價。主要它可以展現出幼兒行為以及發展進步的過程與時間,為進一步教學做好準備。
3.視頻信息可以進行分享。與家長進行視頻分享:如在家長會、家長訪談、或者其他家園活動中,幫助家長了解幼兒的發展情況,實現縱向及橫向對比。與兒童進行視頻分享:討論與分享視頻中自己與同伴成功的案例與出現的問題。與研究團隊進行分享:增強團隊的協同意識和職業發展。
二、基于視頻信息進行教育活動評價的基本原理
我們借鑒了美國教育EEDOU組織“基于視頻的評價框架”,將視頻作為記錄的主要方式,企圖建構一個從評估到教學的循環圈。
“評估———教學循環圈”,運用視頻觀察與多主體研討,搭建評價與課程教學的橋梁。觀察:明確評估的領域和幼兒發展目標,觀察事實、寬領域家園合作。記錄:選擇視頻記錄主要來自老師,也可以來自家庭或者其他。解釋:針對記錄信息進行提問,尋找模式或者不同,向專家、家庭征求意見。教學:在此基礎上,對記錄的解釋進行反思,繼續回到觀察,開展教育。
例如,為了構建“評估———教學循環圈”,我們制定了“趣搭搭”課程活動的評價流程圖。第一步:教師拍攝(定點拍攝+隨機抓拍)———第二步:教師編碼、存網盤———第三步:教師自我反思———第四步:視頻的進一步用途,用于與兒童的討論,用于與園內其他教師的教研,用于與第三方(專家、家長)的研討———第五步:歸類存檔等。
三、運用視頻信息開展評價的方法與路徑
運用視頻信息開展評價,要關注幼兒的多領域的發展,從而進行多維度的評價。在目標上實現多元化,在內容與選材上注重多樣化,在操作的行進過程中關注兒童的全面發展。根據視頻信息可以回放等優勢,根據需要,通過三大路徑開展教育評價。做到融入課程,強調真實性、過程性評價;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歷程,推崇個別化、發展性評價。結構性記錄幼兒的多領域發展,側重多元化評價。
1.聚焦視頻內容的多主體反思。幼兒園課程改革注重對幼兒進行多主體評價,強調教師、幼兒本人、同學、家長等積極參與到幼兒學習的評價過程中,將評價變為多主體共同參與的活動。
為明確評價主體、評價內容和評價結果,可以設計基于視頻的評價反思表,便于操作,有利于多主體反思。
從表中可見,它是針對關鍵視頻的總結性評價表,有當班教師本人的評價;有游戲結束后的全班討論,兒童的評價;有幼兒園內的討論,其他教師及第三方(專家、家長)的評價。反思表格中教師在這個環節觀察到的孩子們科學領域關鍵發展指標,一個是觀察,一個是經驗交流。在觀察和評價孩子的時候,就有了一定的方向性。

基于視頻的反思,教師填寫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更重要的一步是圍繞視頻進行研討。園內研討時使用到三色紙策略:就是在研討發給每位教師三種顏色的便利貼,讓他們在紅色紙上寫“我看到的……”,在綠色紙上寫“我想到的……”,在藍色紙上寫“我想知道的……”。寫好后互相交流,共同研討。通過視頻評價模式我們積累了幼兒個體發展的各種信息,教師逐漸了然于心。
2.指向全面發展的多維評價。指向全面發展的多維評價,是一種綜合的、多層面、多角度的評價,這種評價更適應學生的全面發展。運用視頻信息開展評價,引導教師關注兒童的關鍵經驗,提供探索機會,優化支持性策略。除了這種全程跟蹤式拍攝,分環節剖析兒童發展,教師指導策略的方式,我們還要求教師針對兒童發展的某個關鍵經驗,進行捕捉式拍攝。
設計制作能夠提升幼兒的探究能力,能夠有效地激發和增強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在進行設計和制作時,幼兒需要運用已有的經驗積極思考、不斷嘗試,統整各項能力,發揮自身的創作力,這個過程就是對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和訓練。還能夠加深和豐富幼兒對有關科學現象的理解。在借助“不倒翁怎樣才不會倒”視頻,分析幼兒在玩不倒翁的過程中獲得的相關經驗,培養幼兒動腦思考的習慣和動手操作的技能。
結合反思表,在借鑒已有《指南》經驗的基礎上,老師們認真閱讀《高瞻課程的理論與實踐》之《學前兒童觀察評價體系》“學習品質”“社會性和情感發展”“科學和技術”“語言、讀寫和交流”四個領域的內容,并適時對觀察到的情景進行分析,并給出初步的指導建議。最后,我們將零碎的多維度指標進行分類收集,資源整理共享。
3.追蹤個體兒童發展的診斷性評價。診斷性評價指對評價對象的現實狀況及存在的問題、產生的原因所進行的價值判斷。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進行的診斷性評價,其主要目的是分析原因,以便對癥下藥采取相應的改進手段。任何類型的游戲,教師在組織和指導兒童任何活動的時候,要關注兒童所有的一個個的行為表現上。李季湄老師指出,“對孩子全面深入的了解,是教育最基本的東西。”而對于兒童的深入了解,需要針對個案通過視頻進行診斷性評價。針對個體幼兒進行視頻拍攝,來觀察他們的項目行進過程。日積月累,可以對幼兒個體在一學期或一年中的動手操作技能、交往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探究能力、學習品質等進行個體的發展變化進行縱向比較評價。
以大班《您好,天安門》項目活動開展為例,在經歷觀察、發現、研討、指導、成效后,孩子們的建構水平,老師的指導有效性都得到了提升。活動中,注重對大班幼兒建構游戲的持續觀察和記錄,采用適宜的觀察方法,分析幼兒的現有游戲水平,并根據幼兒的需要,提供適宜的材料支持,在教師適當的指引、提示、建議和啟發下,促進幼兒的不斷發展,為下次主題游戲的開展做好鋪墊。
總之,視頻手段在幼兒園教育活動評價中的應用,不僅評價了游戲中的兒童、支持中的教師,還完善了反思中的教研共同體構建,實現了與專家的合作、與家長的溝通,從而推動課程質量的持續提升。當然,我們要辯證看待視頻手段的作用,正確認識它的不足。例如,視頻信息的準備需要花費教師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某種程度上不利于課堂師生感情的交流,也存在信息不全面的、利用不充分等問題。為避免視頻手段在評價中的不足,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評價,要多元路徑采集評價信息,注重不同來源信息的交叉驗證,進行綜合性評價。實現視頻手段與傳統教學評價是相輔相成,進行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北京:北京師范出版社,201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李帆.對幼兒園游戲異化現象的思考[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12).
[4]楊波.新課程背景下形成性評價的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7.
[5]陳靜爽.幼兒園課程方案評價的探索研究:以三套省編課程方案為例[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8.
[6]田方,黃瑾.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中的互動分析———基于視頻的微觀情境分析[J].學前教育研究,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