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克化
【摘要】現階段獨生子女較多,大部分學生依賴性、惰性較強,“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現象普遍存在。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勢在必行。本文從抓好兩項工程建設、建設三重教育陣地、創設四重宣傳氛圍、開展五項主題活動等幾個方面做了簡要論述。
【關鍵詞】學生;行為習慣;策略方法
養成教育是中小學德育中的主體工程,貫穿德育的全過程中。現階段,學生中獨生子女頗多,其依賴性、惰性更強更明顯,但學校重規范知識傳遞,輕行為實踐導引,造成了不少少年兒童行為霸道、不懂禮貌、磨蹭馬虎、好吃懶做、自私任性、孤僻膽小,“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現象普遍存在。因此,針對學生的實際,探究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內容、途徑以及方法,總結出可操作的并帶有規律性示范性的教育措施,使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逐步科學化、系列化、規范化非常必要。學校根據青少年生活實際,遵循他們身心發展的特點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抓好兩項工程建設
1.班主任建設。班主任是養成教育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做好班級日常管理,建設良好乃至優秀班集體是班主任的重要職責。班主任應加強學生文明禮貌、衛生習慣、勞動教育等常規管理,對學生課間的言行進行督促指導。學校紅領巾監督崗要對全校學生進行文明禮貌、衛生習慣等諸項每日督查,以班為單位進行打分,在校園的顯要位置公布。每日量化分數納入每學期學校校級優秀班主任評選工作重要內容。對評選出的優秀班主任,要大力宣傳其育人事跡。
2.考評內容建設。學校應制定完善的養成教育管理細則,對學生的習慣要求作出明確的規定。
行為習慣:(1)熱愛勞動,在家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2)早晚刷牙,飯前便后能洗手,一周洗一次澡,洗一個頭。(3)不玩火、水、電,不做危險的游戲。(4)外出之前向父母等長輩打好招呼。(5)收看內容健康的電視節目,不去游戲機房、網吧等場所玩樂。(6)在學校和同學友好相處,不欺負、譏笑、戲弄他人,不罵人,不打架。(7)待人有禮貌,說話文明,見到老師或客人老師等長輩主動打招呼。
學習習慣:(1)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功課做到提前一天預習。(2)上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和有關書本。(3)上課時不隨便講話、不開小差、不做小動作。(4)上課時積極思考、踴躍發言。(5)回答問題要聲音響亮,同學回答問題時不隨便插嘴。(6)作業及時、認真完成,書寫工整,并且按時上交。
二、建設三重教育陣地
1.學科教學教育陣地。努力把思品課、班隊課、晨會課和其它各科教學滲透作為學生良好行為習慣訓練的主渠道。學校教務處應有計劃地對這幾個方面作經常性的全面督查。
2.校外實踐活動教育陣地。學校經常組織學生去勞動基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并從中學得一些勞動技能。逐步把臨校的街道辟為紅領巾勞動一條街。組織學生去敬老院搞衛生,送物品,培養學生敬老愛幼的思想。
3.班隊活動教育陣地。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施展自己的才華,自編自演一些在行為習慣方面具有正反兩面典型的文娛節目。從中得到教益。
三、創設四重宣傳氛圍
為了更好更快地強化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學校應加強多重育人環境創設,使學生在校園里感受到濃烈的熏陶。
1.教室宣傳氛圍。從班級抓起,《小學生行為規范》掛上墻,張貼“認認真真寫字,端端正正做人”等標語、宣傳畫。統籌安排,每半月抓一項習慣養成教育,建立班級督查考評制度,努力提高良好習慣的養成率。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2.校園宣傳氛圍。辦好宣傳櫥窗,主要展出包括文明禮貌、勞動教育、衛生習慣等行為規范圖片及學生有關活動的照片,表彰習慣養成“文明之星”、“進步之星”等。辦好黑板報,圍繞學生校內外、課內外的學習、衛生、勞動等習慣,定期定主題出刊,讓學生接受教育。辦好紅領巾廣播,及時報道校園內外學生習慣的表現情況。校園環境布置有教育性,在走廊樓道懸掛整容鏡,張貼“請使用禮貌用語”宣傳牌,在醒目的地方懸掛名人、偉人畫像及警句,使校園的每個角落都在育人。
3.家庭教育氛圍。發揮家庭的教育作用,由家長對學生在家庭、社會上的表現作全面的跟蹤,通過教師家訪工作、“家校聯系卡”等傳達給學校,學校根據信息及時調整教育方法。
4.媒體教育氛圍。校園電視臺及時錄制并播放“行為標兵”“光榮升旗手”“優秀少先隊員”的事跡,小記者現場采訪將校園中的好人好事及時報道,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同時學校信息技術組將校園中浪費飯菜、隨地亂扔瓜皮果殼、踐踏草坪、損壞課桌椅等不良行為習慣拍攝下來,作為反面例子進行教育。
四、開展五項主題活動
1.專題講座活動。有計劃邀請校外有關人士來校做專題講座,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安全防范教育、人生觀價值觀、文明禮儀等方面的教育。
2.學生評價獎勵活動。建立班級督查考評制度,印發檢查評比表,由各班班主任組織本班學生先每天自查自評,再同學互評,做到的打“★”,沒有做到的打“○”。每2周班主任組織學生進行評議匯總,計算好達成率,填寫在班級匯總表中。每2周班級中評選出一位達成率最高的“文明標兵”和一位進步最大的“進步之星”上報德育處,“利用國旗下講話”的時間發獎章,進行全校通報表揚;并利用宣傳櫥窗展示“文明標兵”“進步之星”的照片、介紹他們的事跡。通過考核評比來形成相互影響、相互監督,共同進步的局面,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3.綜合實踐活動。對學生站、坐、寫、讀姿勢和課堂常規、禮貌用語、學生儀表衣著,按規范性要求進行反復實踐訓練。根據學生特點,注重導行,通過演小品,通過即興表演課本劇,通過實踐活動來訓練良好行為習慣,刺激學生始終保持一種興奮而樂于參與的良好心態,使學生在樂于參與訓練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覺中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習慣。
4.教師考核活動。學校每一位教師都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共同創設一個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員育人的和諧生動的教育環境。加強各科教師的德育工作考核,切實做好班級管理工作,把樹立優良班風作為所有教師的核心工作加以重視。
5.師生征文活動。學校為了督促師生關注生活中行為習慣,可要求教師撰寫教育日記和學生個案研究,要求學生留心身邊的不良行為和良好表現,撰寫自由習作,在校園網上開辟行為習慣習作專欄,舉辦與行為習慣養成相關的征文比賽,從細小的事例中挖掘教育資源。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雖然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學校及教師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愛心,潛下心來育人,學生就會從知道要這樣做的起點上逐步升華到自己應該這樣做,學生的修養會更高、行為會更規范。
【參考文獻】
[1]秦燕云.小學生行為習慣教育現狀和問題初探[J].教書育人,2020(7).
[2]張花英.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探討[J].教書育人,2020(11).
[3]劉玉霞.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J].甘肅教育,2020(3).
[4]王淑霞.小學生好習慣養成的有效策略和實施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
[5]陳曉玲.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要注意的幾個方面[J].求知導刊,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