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族地區高校針對公共體育籃球課程的教學改革,應將“終身教育”、“以人為本”教學理念,始終貫穿與落實到籃球教學各個流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令他們基于科學的籃球訓練思想與身心獲得健康成長。在此訴求下,高校應基于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科學配置籃球課程教學比例。以觀念導向行為,加強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基于科學的體育教學環境,使學生知識素養、能力素養、思維素養等獲得全面培養。
關鍵詞:民族地區;高校;公共體育;籃球課程
引言:
新時代背景下,國家對提高素質教育效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與明確的訴求。民族地區高校應在有限的條件與資源下,大力推動籃球課程教學改革。由此,基于科學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合理的籃球課程,更好的適應素質教育。而在對公共體育籃球課程教學進行改革的過程中,高校體育教師應將教育眼光放長遠。不應拘泥在學校本身教學任務的短期完成,需確保學生真正獲得知識與體育技能,并促使他們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即未來沒有教學考核的情況下,依舊能夠積極、自主的參與不同的體育運動項目。基于這樣的教學思想與最終的教學成效,才可切實展現新時代體育教育的先進性、優越性與科學性。由此,實現體育教學的根本任務與教育價值。
一、新時代對民族地區高校公共體育教學課程提出的新要求
(一)注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新時代背景下,國家教育部門多次進行教育深化改革。尤其,新課改的提出,為各校開展體育教學給予明確的指導。即公共體育課程的開展,應落實到教學實處。不應流于形式與教育改革倡議的表面化響應,令學生失去參與體育訓練的機會與平臺。高校體育教師應樹立新的教學思想,加強學生重視體育意識的培養。相關體育項目應形成學生常態化的運動,而不僅僅是在學校的學習任務。高校基于新時代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指向與要求,促使教育工作者能夠將正確的教學理念與倡議進行深入的貫徹與落實。通過對高校公共體育籃球課程等進行科學的改革,逐漸形成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使學生在體育知識及參與實踐訓練的過程中,不僅能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還能養成終身進行體育訓練的意識與行為。高校應切實關注到素質教育效能如何提升的問題上,能夠通過最大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令他們自主、積極的參與到體育教學中。基于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獲得有效培養。
(二)重視學生思想與身心的健康成長
民族地區相較沿海城市而言,在教學資源與師資質量方面還具有一定差距。但具體實際開展體育教學活動過程中,需能切實關注到學生思想與身心的健康成長。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資源,對體育教學質量進行提升。教師所設計的體育教學計劃,既要能充分發揮民族地區資源優勢,還能使學生在參與體育鍛煉的過程中,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雙提升。尤其,需對民族地區高校學生的不同的心理壓力與焦慮等進行動態化的了解,利用公共體育教學的優勢與功能,對其進行積極的引導與心理干預。確保學生建立更加強大的抗壓能力、堅持不懈、不懼怕困難等優秀品質的過程中,能夠引導他們科學、有層次性、條理性的學習籃球、足球等課程。
二、新時代民族地區高校公共體育籃球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一)基于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科學配置籃球課程教學比例
關于新時代民族地區高校公共體育籃球課程教學改革,教師應基于以人為本教學理念,對相關課程的教學比例進行科學的調整。民族地區高校若想確保籃球課程教學的改革具有高度的實效性、適應性,應結合地區教學特色、學生心理成長特點與學習需求等,編制可滿足自身體育教學需求的籃球課程。即將理論教學與籃球實踐訓練課程進行科學的配置,使學生知識層次與能力結構獲得有效豐富。一方面,教師可充分發揮傳統集中授課教學模式的優勢,系統化、循序漸漸的向學生傳授籃球基礎知識。由此,使民族地區高校的學生在教師正確教學思想的引導下,對體育學習建立正確的認識。不僅了解籃球運動的基礎知識、訓練方式與運球技巧等,還科學培養他們的籃球意識。但同時,教師需學會使用新時代背景下衍生出的現代化教學工具。利用慕課、微課等賦予籃球教學顯著的趣味性與娛樂性,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掌握籃球知識與關鍵技能。另一方面,教師確保理論課程的開展可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基礎上,應適當加大實踐訓練課程比例。基于理論課程使學生建立夯實基礎后,應帶領他們更多的參與到室外籃球訓練中。通過組織學生進行籃球競技比賽,使他們能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進行應用。在實戰中使學生能夠利用嫻熟的運球技巧、敏銳的戰術判斷等,使他們在學習籃球課程的過程中,獲得滿足感、榮譽感與自信心。由此,使學生對籃球課程建立濃厚的學習興趣,并基于其自身內在的驅動力,使他們養成良好的體育訓練習慣與方法。
(二)以觀念導向行為,加強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
教師應注重科學引導學生意識形態,令他們基于自身的自主能動力,更積極的、長久的參與體育鍛煉。而關于籃球課程教學改革,教師應切實做到以觀念導向行為,全面培養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將籃球課程作為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的載體,基于科學的訓練方式、指導方法等,使學生的籃球技能、心理素質等均可獲得大幅提升。教師應將正確的體育精神傳輸給學生,令他們了解籃球課程的學習不是為了完成學校的教學任務,而是對自身心理素質、優秀品質的培養。當學生對籃球訓練形成積極、正確的認識后,組織他們在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中建立體育核心素養。即能夠在知識素養、能力素養、思維素養等方面,都可基于科學的教學模式、良好的教學氛圍等獲得有效培養。在正確意識形態、科學學習觀念的作用下,使學生產生長期堅持訓練的行為。而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方案,只有獲得學生認可與積極的配合下,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必須從學生成長規律出發,對籃球課程教學進行改革與創新。教師可通過建立具有顯著互動性與娛樂性的籃球課程,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教學各個環節中。如教師將武術文化、現代流行音樂等融入到籃球課程中,使學生在武術精神的指引下、動感音樂的帶動下,愉悅的開展籃球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活動。而基于不同文化與籃球課程的融合,不僅可豐富體育教學資源,還可為學生帶來不同的學習體驗與感受。既可實現基本的教學目標,還可使學生建立更加豐富的知識層次與文化底蘊。由此,使學生在學習籃球課程的過程中,能夠在知識素養、能力素養等方面全面獲得提升。
結語:
總之,民族地區高校需根據新時代背景下所形成的教學新要求,對公共體育教學進行科學的改革。而針對籃球課程的調整與優化,教師需切實考慮到學生的心理健康與思想成長。由此,積極貫徹與落實以人為本教學理念,制定具有趣味性、符合學生成長規律的籃球教學活動。基于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籃球知識水平、籃球技能等獲得大幅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清明,朱麗華.高校新體育課程改革下籃球教學模式探析——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為例[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10):130-131.
[2]施吉良,張紅.新形勢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籃球教學改革的思路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9(19):178-179.
[3]宋哲光.慕課視野下高職院校籃球體育教學課程改革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9(13):11+13.
[4]鄧洪武.新時期籃球體育教學中趣味教學法的應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9(01):90-91.
[5]陸廣,蔡杰濤.慕課與我國體育院校籃球課程教學改革之思考[J].湖北體育科技,2018,37(12):1126-1128.
作者簡介:
韋寶(1986年8月),? 男 , 漢族, 河池學院體育學院,講師 , 本科, 碩士 ,廣西宜州,? ?研究方向:籃球課程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