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茹
【摘要】音樂教學作為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構成,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相對語文、數學等課程而言,音樂學科的作業極易被教師及家長忽視。其實適當地布置音樂作業,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啟迪學生智慧。因此,改變傳統的作業布置方式,結合學生情況合理優化音樂作業設計非常必要。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音樂;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485(2020)32-0148-02
Research on Music Homework Design in Primary School
(The Second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Fengze District,Quanzhou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HUANG Yanru
【Abstract】Music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and it bears a very impor‐tant value in improving students'comprehensive quality.Compared with courses such as language and mathematics,the homework of music subject is easily ignored by teachers and parents.In fact,properly arranging music homework can bet‐ter enhance students'interest in learning,and help enrich students'spiritual life and enlighten students'wisdom.Therefore,it is very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homework arrangement method and optimize the music homework design based on the students'situation.
【Keywords】New curriculum reform;Primary school music;Homework design
一、小學音樂作業特點分析
有別于語文、數學、英語這類文化課,在傳統教學理念中,小學音樂學科受重視程度不高,且多數教師及家長都認為小學音樂是不需要布置作業的,但其實小學音樂作業有其非常鮮明的特點,具體體現在下述三個方面:
第一,作業功能的愉悅性。小學音樂是非常受學生喜愛的一門學科,相對數學、語文等文化類學科而言,音樂作業的愉悅功能更強,教師布置的音樂作業通常不需要以解題、文字形式呈現,而是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融入音樂。比如在學習《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后,教師可以在課下引導學生進行拍手表演,課后作業也可以是讓學生和家長一起練習,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音樂的魅力,實現音樂的愉悅功能,在愉悅身心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與欣賞能力。
第二,作業過程的體驗性。小學音樂其實屬于情感性學科的一種,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對音樂進行感悟與體驗,啟迪學生思想。音樂教學其實也是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教學,然而,只有讓學生真正體驗、感受學習過程,才能引導學生真正發現美、感受美,從而培養其審美能力。然而小學生年齡較小,尚未形成系統的審美觀念,該階段強化對學生審美教育的重視,通常可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比如在學習《不再麻煩您啦好媽媽》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學習這首歌理解媽媽的辛勞與不易,讓學生在情感體驗過程中逐漸形成對媽媽的理解與感恩。
第三,作業形式的多樣性。音樂是一門非常有藝術價值的學科,合理優化音樂作業可顯著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情操。因此,教師必須結合小學生的特點,結合教材內容合理設置音樂作業,以多樣化的形式吸引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作業完成過程中。比如,在學習新歌曲后,可以鼓勵學生參與歌唱比賽等,促使學生的才華得到及時展示,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的信心。
二、音樂作業設計的方法分析
(一)音樂作業形式應實現多樣化
音樂作業不同于語文、數學等文化類學科的作業形式,其無須以文字或解題方式呈現,而是需要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因此,想要盡可能提高音樂作業效果,教師必須實現作業設計的多樣化,以盡可能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與積極性。比如,在學習新歌曲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表演,并以集體表演作為作業形式,讓學生在相互協作中完成作業,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間的協作能力。另外,教師也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歌唱練習,激發學生的表演欲望,讓學生在展示自己才華的同時完成作業,體驗完成作業的喜悅。此外,教師也可以布置與父母共同完成的作業,增進學生與家長間的互動,或者讓學生請教家長自己小學時代學習的歌曲,提升音樂教育意義。
(二)音樂作業形式應因材施教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獨特的存在,同時每個學生的天賦、特點不同,對于音樂的接受能力、認知程度也不相同。教師要明白,并非每個學生都有音樂天賦,也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在音樂方面取得較高的造詣。在布置音樂作業時一定要結合學生情況進行設計,以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于音樂的領悟能力等為依據因材施教,合理安排音樂作業。比如,在布置小組合唱時,教師就要根據學生情況挑選會唱的學生領唱,會跳舞的學生跳舞,讓學生的優勢都得以發揮,從而促使全體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提高學生興趣,促使學生個性化得到發展。
(三)音樂作業應重視合理評價
每個學生的音樂天賦都不同,教師在結合學生情況合理布置作業后,還需要做好相應的點評。然而,小學生年齡小,心理尚未發育成熟,對于教師的點評往往會非常在意。這也就需要教師在進行作業點評時要非常慎重,及時發現學生身上的優勢與長處,發現學生的進步,及時予以學生正確評價,積極鼓勵學生。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作業的實踐性較強,在進行作業布置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科內容、學生情況等各方面的因素,盡可能為學生布置多樣性、個性化的作業,讓學生在完成音樂作業的過程中感受到音樂學習的樂趣,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沙雅玲.新課標下優化小學音樂作業設計之我見[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4(13).
[2]王珊珍.淺談小學音樂作業的設計與操作[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2(07).
(責編 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