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努力推行閱讀教學,對于幫助學生更為扎實地掌握英語知識,鍛煉其記憶能力、表達能力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但縱觀當前的英語閱讀教學活動,單一的教學理念已經無法滿足教學要求,不科學的閱讀習慣反而會對學生的發音、單詞記憶等能力產生影響。本文針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活動展開論述,思考落實閱讀分層教學的可行方法。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分層教學;設計方法
【作者簡介】葉鷙,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署前路小學。
英語閱讀教學的開展效率直接對學生的單詞記憶能力、英語知識應用能力產生影響,作為學生的直接管理者,教師在努力發揮英語教育最大價值的同時,應利用智慧的鑰匙打開英語之門,為學生創造深入接觸英語理論的機會。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對學生能力進行分層,或許能為學生英語技能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一、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1. 閱讀積極性不高。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教育教學活動獲得更大的發展。在英語教學環節,陌生的語言體系、復雜的語法知識已然成為學生必須解決的關鍵難題,只有實現兩大板塊的定向突破,才能為學生英語技能的發展提供更多支持。但回顧現階段的英語教育及教學活動,大部分學生對于英語閱讀抱有較強的抵觸心理,參與閱讀活動的積極性極差,對于教師所提出的閱讀知識、閱讀技巧并不感興趣。這與英語的文化特點與教師的教學方式息息相關:一方面,面對陌生而復雜的語言結構,學生會不由自主地建立先接觸、再理解、再學習的語言框架,但盲目引入的閱讀活動卻將這一認知過程擾亂,在對語言知識缺乏理解的情況下,學生根本無法解決語言應用難題,也就無法形成濃厚的閱讀興趣;另一方面,部分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法并不科學,在閱讀教學活動中,僅要求學生開展閱讀,對于如何閱讀、為何閱讀等問題,并沒有給出一個清楚的答復。當閱讀教學與學生的認知興趣相互脫離時,學生并不會主動參與到閱讀活動當中,一些學生甚至對英語閱讀產生極明顯的抵觸心理。在這種情況下,閱讀教學的語言傳遞價值并不能完全展現出來,對于學生來說,其只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負擔”而已。
2.閱讀教學方法落后。科學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規避語言學習環節的“暗礁”,提升語言學習效率,為其技能的發展、能力的發展提供更多保障。但回顧當前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活動,教與學之間的矛盾依然沒有得到妥善處理,教師教學方法落后、教學理念陳舊的尷尬問題依舊存在。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部分教師的能力比較有限,對于閱讀教學的重要價值,并沒有形成明確的概念,膚淺地將其理解為幫助學生理解英語知識、鍛煉英語表達技能的活動,在主觀意識上忽略英語閱讀教學中所包含的文化、思想、情感等知識,在這種情況下,閱讀材料的趣味性、科學性價值無法展現出來,學生只能將閱讀材料定義為“單詞堆砌而成的英語文章”,主動閱讀的興趣被全面壓制;一些教師則過度重視閱讀教學的實用價值,在教學活動中,除對閱讀素材中所包含的文化、歷史等知識進行解讀之外,還要引入大量的教學資源,對當前的閱讀教學進行補充論證。教師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對于單詞記憶能力、解讀能力并不出色的小學生來說,過量的課外閱讀資源只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從而造成“丟了西瓜撿芝麻”的尷尬局面。
二、 閱讀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的發展價值
1.鍛煉學生專業技能的重要渠道。無可否認,閱讀教學已經成為鍛煉學生英語技能的重要手段。英語教育在我國的起步較晚,教師的綜合技能水平較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關注點在于要求學生記憶單詞、背誦句式,使學生處于“被限制”的學習狀態。通過閱讀教學,能夠對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學活動進行優化:一方面,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其感興趣的閱讀材料,如童話故事、幽默笑話等,幫助學生在閱讀的同時獲得更多樂趣;另一方面,學生可根據閱讀內容與教師互動,通過英語交流、單詞積累等活動,不斷提升自身的英語表達能力。在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其記憶力、單詞閱讀能力、英語知識積累能力都能得到提升,通過針對性較強的教學活動,學生能夠對自身的多項技能發起針對性訓練,進而提升綜合技能水平。
2. 英語教育多元化發展的必經之路。在以往的教育教學體系中,英語教學依然沒有擺脫“啞巴英語”“中國式英語”的標簽,英語教學水平低,教學理論單調,在思維與能力短板的限制下,英語教學并不能取得長遠發展。閱讀教學則為英語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靈感,在適當減低單詞、句式、語法等模塊在教學活動中的占比之后,學生能夠將節約下來的學習精力轉移到閱讀活動當中,并在閱讀的過程中同步調動語言表達能力、記憶能力等素養,進而對新的英語知識做出回應。在閱讀教學的引導下,教學活動可從發音、語法、表達練習等角度展開,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理解也會隨之加深。
三、 小學英語閱讀分層教學設計內容
1. 對學生分層,把握教學難度。“因材施教”是基于我國的教學環境與教學要求發展而來的教學理念,積極落實因材施教,在幫助學生解決英語學習問題的同時,能夠為其英語技能的發展提供必要支持,從而減小學生之間的差距,為潛力生進步提供更多資源。在以往的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采取“一視同仁”的教學方式,將所有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習能力強行放在同一水平線上,導致難度過高的教學知識無法被學生理解,難度過低的閱讀材料又無法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活動處于“進退兩難”的尷尬位置。
在全新的教育教學環境下,教師應積極利用分層教學對閱讀教學活動進行設計,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更為扎實地掌握英語知識。以四年級下冊Unit 10 “I am very fast”的相關教學為例,為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知識與發音技巧,教師可在班級內同步開展交流和閱讀兩大活動,對于已經全面掌握英語知識的學生,繼續要求其閱讀相關材料無異于浪費時間,教師可為其安排交流任務,要求其記憶文章中的英語對話,與其他同學發起同步交流活動;而對于學習能力與閱讀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要求其對教材內容進行重點解讀,通過延長閱讀周期、適當增加閱讀頻率等方式提升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磨煉其閱讀技能。在教學環節,教師可主動承擔監督者的任務,要求學生根據不同的學習進度、學習要求展示個人的學習效果,并對學生的發音、閱讀、單詞拼寫等問題進行指正。通過對學生分層,同一板塊的教學知識能夠從兩個角度分別展開教學,在教師引導學生的同時,不同水平的學生也能夠相互影響,從而為英語閱讀教學提供更多的實質性支持。
2.對課程分層,解決備課難題。如果教師能夠在備課活動中對閱讀問題、技能訓練問題進行預判,在后續的教學活動中,其便能夠直接對學生的問題做出回應,從而節省大量的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但在當前的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中,備課的重點在于“課堂上講什么”“學生需要學什么”,對于課堂教學方法、課后教學問題缺乏考慮。在唐突開展教學活動的情況下,學生所提出的閱讀問題很可能會令教師“措手不及”。
教師應圍繞教學方法、學生問題、課后作業三大板塊做好備課準備工作,為解決教學問題,積累教學經驗創造相應的表達環境。以六年級上冊教材Unit 8 “A trip to Hong Kong”的相關教學為例,教學的核心內容在于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What/Where/Who/When/How的過去時特殊疑問句進行提問和回答,以引導學生讀懂和理解課文內容。教師可針對教學問題、教學方法兩大板塊制訂相應的教學策略,并在后續的教學活動中,圍繞如何幫助學生學習,讓學生初步借助閱讀文本的語言框架,用一般過去時描述一次去過的旅行等問題,制訂對應的教學方案。備課可視為對教學活動的預先猜測,備課方案的應用價值直接決定了教學效率。在備課體系中,應包含學生的學習問題、教師的教學方法、課后作業的相關要求三大板塊,教師應圍繞“how to learn”落實教學計劃,為學生創造接觸閱讀技能、提升閱讀表現水平的機會。
3.對興趣分層,保障教學進度。學生在閱讀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到其學習英語知識的效率,教師可針對學生的學習欲望、學習能力對學生的學習動力進行分層,通過優化教學配置,保障教學活動的順利推進。
以六年級上冊Unit 9 “Was I a good girl back then”的相關教學為例,在針對簡單疑問句發起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為了最大程度的展現教學效果,教師可按照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興趣對其進行分層。部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會表現出極為明顯的積極性與求知欲望,對于這一類學生,按部就班的教學方式并不能滿足其文化發展需求,在確保其已經牢固掌握當前文化知識的同時,教師應結合教學要求對學生能力進行鍛煉,為其提供更為豐富的閱讀材料;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差,英語學習興趣不強的學生,教師可結合學生自己與教學要求,通過英語猜謎活動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關注到英語閱讀教學的開放性、趣味性,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后續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積極發揮學生的感染作用,要求學習興趣比較濃厚的學生發揮自身的帶動作用,對其他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其關注到閱讀教學中存在的趣味知識點,從而營造活躍的學習環境。
4.對作業分層,鞏固課后知識。課后作業能夠對學生的學習質量進行檢測,進而為學生表達英語靈感提供更為豐富的渠道,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努力實現教學知識與英語知識的相互搭配,進而為學生創造發揮閱讀靈感的機會。但在當前的閱讀體系當中,少有教師會在閱讀教學之后導入檢測作業,學生處于“自力更生”狀態,對于已經出現的學習問題,其并不能及時解決。
教師應合理優化作業配置,為學生思維意識的發展提供硬性支持,利用課后作業,檢測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水平。以六年級下冊教材Unit 4 “We can save the animals”相關教學為例,教師可基于技能訓練要求為學生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部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教師可要求學生利用What animals are in danger、Why are these animals in danger、How to save these animals等句式進行表達,在特定的環境中,鍛煉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與英語表達能力;部分學生對于閱讀知識點的理解并不深刻,教師可為其布置寫作練習活動,要求其梳理文章中的知識點,加深學生的英語記憶。作業應該具有針對性、科學性,只有對學習任務進行合理分層,才能展現教學工作的最大價值。
5. 對測試分層,強化學生技能。分層測試是修正教學問題的重要手段,在閱讀分層教學活動設計過程中,教師應對測試活動投入足夠的關注,為學生設置相應的發展目標,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英語學習活動中有所收獲。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測試內容應該以基礎知識為主,教師可針對單詞、句式等內容對學生進行訓練,幫助學生掃清知識盲點;對于中等生,教師除幫助其穩固掌握基礎知識之外,更要為其創造較高的學習目標,避免其出現惰性心理,引導其勇攀高峰;優等生的學習能力較強,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出色,教師可針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觀念進行定向優化,為學生創造深入探索英語知識的機會。英語測試應該保留開放、科學的基本特點,在測試活動中,教師可對學生能力與思維進行針對性優化,為英語閱讀教學帶來新的靈感。
四、結語
閱讀教學分層設計所包含的內容極為復雜,教師可對學生、教學活動、課后作業進行同步分層,進而制定科學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擺脫對于教師的依賴心理,鍛煉學生的英語思維與探究意識,使其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發現更多知識。
參考文獻:
[1]張娟娟.淺談小學英語分層教學[J].校園英語,2017.
[2]吳會琴.淺談小學英語分層教學[J].讀書文摘:中,2017.
[3]付珍寧.小學英語課堂分層教學模式初探[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5):100-101.
[4]張慧君.小學英語分層教學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 013.
[5]王鑫,張波.分層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