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芯
摘 要:繪本是兒童文學形式的一種,因其具有圖文交融的特點,因此在內容上十分具有趣味性。同時,繪本中所蘊含的哲理也十分豐富,受到了很多低年級學生的喜愛。在課題“依托繪本閱讀,內化《中小學生守則》的養成教育研究”的研究中,繪本試著被納入低年級學生的課外拓展閱讀當中。通過采取“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方式,聚焦養成教育中的繪本閱讀方法。并且在不斷的摸索中,找到一系列如延伸拓展讀、主題引領讀、想象聯想讀、引發共鳴讀等行之有效的繪本閱讀策略。
關鍵詞:繪本閱讀;養成教育;教學策略
養成教育不僅包括正確的行為指導,還包括習慣的培養與訓練,如語言習慣和思維習慣等。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教是為了不教”[1]。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葉圣陶在教育學生時,并不滿足于讓學生知道不能做什么。此外,他還希望學生能夠約束好自己的言行舉止,通過繪本教學讓其知道如何才能做更好的自己。
一、養成教育與繪本閱讀概述
養成教育是為了讓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習慣,對其進行更好的培養。繪本作為一種兒童圖書能夠圖文并茂地反映兒童生活,其教學內容生動有趣,受到了很多低年級學生的喜愛。通過將繪本教學和低年級學生的養成教育進行有機融合,能夠讓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習慣。著名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從他的描述中也能看出習慣實際上是一種養成教育的產物,它的起源通常來自不經意的小事,但這其中卻蘊含了巨大的能量,完全可以改變人類的命運。養成教育指的是按照一定目的所進行的長期教育和訓練。通常這種教育會從行為訓練入手,通過綜合多種教育方式來全面提升孩子的素質,最終使其擁有一個良好的習慣[2]。
繪本具有圖文并茂的特點,可以更好地反映兒童的生活,在繪本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繪本中的材料,用講故事的方式對兒童進行教學,以此來實現教學目標。通常情況下,繪本內容都會有一個簡單的大綱,有時也會集中呈現出某種簡單的結構和意義,非常適合用來培養低年級兒童的閱讀興趣,能夠引導他們養成一個良好的語言習慣、思維習慣以及行為習慣。
二、繪本閱讀在促進低年級學生養成教育中的應用意義
一是培養了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繪本中的故事能夠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給讀者,符合他們的閱讀特點,有助于年級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其閱讀興趣。二是發展了低年級學生的個性。在繪本故事中會有很多不同類型的主題,通過對這些主題的閱讀,能夠讓低年級學生擁有一個堅強、勇敢誠實的性格。三是培養了低年級學生的想象力,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他們的想象力十分豐富,是天生的幻想家。而在繪本故事中可以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想象空間,讓低年級學生在這里盡情遨游。四是發展的低年級學生的社會性,繪本故事大多具有鮮活的圖畫,其語言也十分淺顯生動,將時間規律和世界萬物呈現在了學生面前,有利于他們自身社會化的發展,有助于讓學生擁有一個講文明、講衛生、守紀律、愛護公物的良好品德[3]。
三、繪本閱讀在幼兒品德養成教育中的應用對策
在教育過程中,我發現傳統的養成教育主題班會并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對于這些低年級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并不會記住班規校規,因而導致其頻頻違紀。于是我嘗試用大衛系列繪本對學生進行深入教育,通過組織讀書討論會,讓學生觀察繪本中的畫面、朗讀繪本中的文字,并且討論交流作為一名小學生的職責。通過觀念的轉變,讓學生很快適應自己的生活。在大衛系列繪本中,《大衛上學去》和《大衛惹麻煩》是美國作家大衛·香農出版《大衛,不可以》之后的續作。在1998年,《大衛,不可以》獲得了凱迪克銀獎[4]。書中將作者小時候的圖畫作為制作原型,描繪出了一個調皮的男孩形象。在書中列舉了很多小男孩兒不被媽媽允許的事情,他最常聽到的話就是“不行”和“不可以”,于是作者通過大幅的圖畫將現場情境直觀地呈現給了讀者,用極為精煉的文字對內容進行描述,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在《大衛上學去》中,作者同樣用精煉的文字概括了老師對大衛的話,同樣通過大篇幅的圖畫表現出大衛在學校中的種種不合規行為。而在《大衛惹麻煩》中,則通過大衛自己的發言描述了其在犯錯時所找出的種種借口。為了能夠將繪本教學與低年級的養成教育完美融合,我以“大衛系列”的繪本為例,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單元主題與養成教育對接,主題引領讀
每一個繪本都有一個十分鮮明的主題,這些主題包含在繪本的每一頁圖畫中,能夠幫助學生進行語文單元主題的拓展與延伸。通過將繪本中的主題作為抓手來滲透養成教育,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閱讀,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在閱讀中,學生的感悟能力也會得到提升,使其認識和人文性深入人心。舉例來說,在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主題“我愛閱讀”中,我將繪本故事中《吃書的狐貍》作為拓展延伸。在繪本故事中,狐貍先生特別喜歡書,他每次讀完書都會將其配上鹽和胡椒粉全部吃掉,即便是圖書館中的書他也不會放過。后來由于過于貧窮,狐貍先生用非法手段找來了“食物”,最終被關進監獄中。繪本的作者通過豐富的想象力和可愛無比的畫風告訴學生讀書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讀書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讓所有喜歡讀書的人都能理解和喜歡狐貍先生。
2.引導猜想,想象聯想讀
一些繪本中擁有簡明的文字和浪漫的圖畫,這樣的繪本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其習慣。因此在繪本的閱讀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讀圖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養。用繪本中最富有想象和動人的圖畫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對圖畫中的色彩、細節和形象進行觀察,使其感受畫面中所流露出的情感和意蘊。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猜想繪本中的故事情節,讓這些故事在學生的想象中完成銜接。舉例來說,在繪本《逃家小兔》中,全篇通過“如果你變成……我就變成……”的句式將整個故事描述了下來,十分具有想象力。在學生對于此繪本的閱讀過程中,我利用內容中的句式讓學生也參與進來,“如果你是兔媽媽,你會怎么變,讓小兔回家呢?”通過這種做法提升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猜測并推進故事的情節發展,體會母親對孩子的愛。
3.畫寫結合,延伸拓展讀
繪本所具有的特質能夠幫助學生,為他們提供一個豐富的畫寫素材,繪本創作可以展現學生的綜合素養,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動手實踐能力、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在整個創作過程中,學生欣賞美以及表現美的能力也會流露出來。因此提高學生自己創作繪本的興趣,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能夠培養他們主動觀察、發現和感受事物的能力。在創作時學生通過自己的語言和習作將自身獨特感悟表達了出來,這種做法能夠讓學生將繪本中所蘊含的主題思想和內涵內化到自己的情感體驗和道德認識中。如在閱讀完繪本《我爸爸》后,我讓學生以自己的父母作為原型,以小組為單位創造自己的繪本。在學生的分工合作中,有的人負責繪畫,有的人負責文本內容。當創作完成后,學生會把自己的作品張貼在教室,同時還會進行一次閱讀品評會,通過學生的交流評選出最佳繪本。在整個過程中,學生欣賞著自己的創作繪本,心情十分興奮,他們對于父母的愛也洋溢在自己臉上。繪本創作時應以學生的興趣為基點,做到由易到難,由仿到創。在繪本外觀的設計中,學生可以設計多種不同形狀和類型的手制書;進行繪本內容創作時,可以對所閱讀的繪本進行續寫和仿寫,最終實現自創;從繪本的篇幅上來看,學生從單頁開始,慢慢拓展到整本;在設計組合上,學生可以采用與伙伴、教師和家長進行合作等方式,一同完成整個繪本的創作。
4.拓展表演,引發共鳴讀
在閱讀中可以感受生活,在生活中也可以演繹文本,把文本內容延伸到真實的生活中。對于那些適合表演的繪本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激起他們的情感共鳴。如在《鳥窩里的樹》這一繪本中,學生就可以進行表演。在表演的過程中觀察他們的反應,聆聽他們的聲音。讓學生理解并幫助繪本中的角色,試著找出一個既能保護樹苗又能保護住鳥窩的兩全辦法。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關愛世界,使其萌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悅讀”繪本對學生有很多好處,雖然繪本中沒有任何教條,卻能促進學生的成長;繪本中也沒有任何說理,但可以讓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同樣繪本中也沒有任何喧鬧,但能夠學生會心大笑。讓學生喜歡繪本、善讀繪本可以讓大家在輕松愉快的閱讀中健康成長……
總之,繪本能夠利用圖文并茂的形式構筑出各種跌宕起伏的故事,在講述故事的同時,也賦予了更多的智慧與道理,與人生、情感和社會等都有很大關聯。因此,我們應該遵循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對繪本進行適當的解讀。同時也可以設計出多樣生動的活動,讓學生享受閱讀繪本的快樂,讓他們在交流中獲得愉悅的心情,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擁有良好的習慣。
參考文獻:
[1]胡靜.親子繪本閱讀在幼兒品德養成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7.
[2]謝東東.聚焦養成教育的新方法:繪本閱讀[J].青海教育,2017(11):15-16.
[3]陳燕.在繪本閱讀中促進幼兒的分享行為養成教育[J]家教世界,2016(10):125-126.
[4]賀俊虎.基于養成教育的繪本閱讀教學策略[J].青海教育,2017(12):25-26.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