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差異化教學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有效運用能更好地面向全體,兼顧個體,因材施教,尊重差異。這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更有利于提高中職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根本上解決中職生學不懂學不會的困惑。本文筆者主要針對差異化教學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實際應用進行探究,指出當前中職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不足,并提出了科學運用差異化教學的具體策略,希望能為中職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差異化教學;中職英語
【作者簡介】朱曉煒,甘肅省財政學校。
一、前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持續進步,對于中職學校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職生英語水平和學習能力普遍偏低,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非常欠缺,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及興趣目標,分層教學,按需培養,激發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充分調動了其潛在的學習需求與學習動機,提高了其對語言的應用能力,進而實現了教育教學效果的最大化,促進了學生英語語言水平的不斷提升。
二、差異化教學概述
差異化教學,通常指學習者在課堂學習中因學習能力及智力水平存在差異,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及個體需求不盡相同,從而針對性地采取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的教育教學活動,是一種符合學生個性特點的新型教學模式。分層教學是差異化教學體系中最為典型的教學方法,通過“學生分層、教學目標分層、教學方法分層、輔導分層、作業分層、評價分層”等靈活多樣的形式,激發和調動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在教材選擇上,教師要從學生英語語言的實際水平及現狀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及情感需求,訂制符合學生當前認知能力的規范教材,幫助學生樹立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和主動性,為中職生的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在差異化教學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遵循學生個體特征,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推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與自覺性,使學生以一種更加自由輕松的狀態參與課堂活動。在知識傳授環節,教師應多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以學生為客體的教學方式,變教師主導為教師指導,變課堂客體為學習主體,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小組互助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師還要從學生學習英語的基礎、困難、興趣、期望、動機、目的、信心、行為、效果等方面不斷探索符合中職生智力水平和學習能力的有效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有所獲,把外語學習方法的研究與學生智力的開發、動力的強化、心里調節水平的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改善等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
三、差異化教學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課時不足,難以兼顧個體差異。首先,由于中職生英語水平普遍停留在初中較低的水平,部分學生僅有小學水平,無法實現課堂上的有效交流和溝通;其次,是因為中職課堂人數較多,致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和交流難以全面開展,進而影響了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再次,目前,英語課堂的教學方式仍然以教師講授為主,由于課時限制,教師為了確保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無法給學生提供較多的課堂時間進行角色扮演、對話表演、情景交流、口語指導等活動,加之中職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口語表達能力存在較大差異,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順利開展口語交流活動,致使多年的英語學習永遠處在難以開口的啞巴英語階段。最后,由于部分中職學校生源嚴重匱乏,資金極度緊張,除課堂教學外,很少開展能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各種課外活動,少部分英語水平較好的學生也沒有機會來展示和提高自己現有的英語水平,這也阻礙了這部分學生繼續學習不斷提高英語水平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 教學手段落后,教學模式單一。中職學校由于生源嚴重匱乏,資金極度緊張,教學設備非常落后,大量優質的網絡教學資源難以與學生分享,先進的教學手段無條件在課堂中運用,先進的教學模式無法得以實現,學生學業評價體系缺乏即時性和科學性。迄今為止,在偏遠落后地區仍然有很多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學仍處在一本教材、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較原始狀態,在網絡技術如此發達、信息化教學手段如此多樣、各類網絡教學資源如此豐富、教學方法不斷翻新的當下,這種落后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遠不能滿足學生對獲取知識的各種需求,也很難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3. ?教材選擇隨意,教學內容脫離實際。有些中職學校在英語教材的選擇上隨意性很大,所選教材內容與當前社會發展和學生的生活脫節。有些與學生實際英語水平相去甚遠,教材內容的實用性、趣味性、知識性、針對性和關聯性不強,要么難度偏大,大多數基礎薄弱的學生學不懂跟不上,要么內容過于淺顯難以滿足程度較好的學生繼續提升英語水平的需求,致使英語課堂教學難以面向全體兼顧個體,滿足各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很難得到有效調動。
四、差異化教學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 分層教學,因材施教。中職學校生源質量相較于普通中學而言,無論是文化課水平還是綜合素質及自我控制能力差異都很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之初,遵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分層原則,按照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及學習動機、學習目標、學習需求及興趣愛好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既要考慮面向全體,又要兼顧個性發展,從高到低依次分為A、B、C三個層次,為后續的分層教學做好準備。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教師首先要確定分層標準,然后根據這個標準依次分層,中考英語成績是首要考慮的因素,另外,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及情感體驗等因素也應該納入到分層次考量中來,以確保相對合理的分層結果。其次,教師應注重對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即時跟蹤與分析,利用“最近發展區”的相應理論,并為各個層次的學生制訂明確的學習目標,同時借助各層次之間的差異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在自我挑戰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層次,最終提高英語水平;最后,教師應保證一視同仁的教學態度,避免學生在分層之后產生自卑心理,尤其要給予“學困生”特別關注,調動各個層次的學生積極參加各層教學活動,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
2. 教法靈活,學法多樣。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可以更好地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在實際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根據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對學生進行分層,而且還要根據不同的教學任務,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分層教學法,既能使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又能使程度較好的學生得到進一步提升,進而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體驗,這種愉快的體驗,可以極大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提高師生之間合作與交流的效率。
情景教學法。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展示各種各樣生活、學習、工作中的真實場景,然后指導學生在情景中學習新知,復習舊知,達到學以致用的學習效果。教師還可以用英文歌曲創設情境,這不僅能渲染和烘托教學氣氛,還能平復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氣氛,矯正學生發音。在用歌曲創設情境時,不要只局限于播放現成的歌曲,教師自己的彈奏、輕唱和學生的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辦法,選取的歌曲盡可能地與教材內容相吻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任務驅動法。任務驅動法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教師的協助下,圍繞一個共同的學習任務,通過對此任務的積極探索,互動協作,以小組形式展開學習的實踐活動。任務驅動教學法能為學生提供體驗實踐的情境和感悟問題的情境,以任務的完成結果檢驗和總結學習過程等,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使學生主動建構探究、實踐、思考、運用、解決、高智慧的學習體系。
此外,科學的學習方法是通向成功的橋梁。如果教師只埋頭教書,而不注重開發學生的智力,不重視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外語的影響,不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去獲取知識,就很難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適合中職生性格特點和認知能力的學習方法有:
問題學習法。課前預習,發現問題;有效聽課,理解問題;及時復習,鞏固問題;科學作業,消化問題;積累錯題,查缺補漏。
小組討論法。規定討論時間,提高討論效率,得出討論結果;小組匯報,小組互評;教師點評,肯定共性,尊重差異。分組原則必須遵守“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基本理念,使英語水平不同的學生都有能力參與小組學習而不被邊緣化。
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學習法能更好地彌補師生的教學不足,避免優更優、差更差的現象。學生在合作探究中不斷認識自我、審視自我,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協作、相互信任的關系,達到相互成就、共同進步的教學效果。具體步驟為:科學分組;任務布置;合作學習;巡視指導;及時評價;拓展延伸。
3. 分層評價,正向激勵。中職學校的教學目標與傳統應試教育的目標不同,中職教育更注重培養學生英語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因此中職英語教學中聽與說的訓練尤為重要,全方位多元化的綜合評價體系的必須建立。教師在綜合考核學生學業成績時,可以采用過程性考查進行評價,即對日常出勤、學習態度、課堂互動、作業完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等方面進行量化考查,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減少考前臨時突擊的不良學習習慣,杜絕考試作弊的違規行為,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英語學習不能靠臨時抱佛腳,而是要靠日積月累。
在成績的設置上,教師也可以運用6:4或7:3(平時的綜合考查占比60%,期末考試成績占比40%;或者平時綜合考查成績占比70%;期末考試成績占比30%)的比例,對學生一學期的學習表現進行綜合評價。教師在采取多元化、全方位的評價方式時,要加強學生過程性學習的考核,增加過程性考核在全學年綜合考核成績中的所占權重,讓學生明白英語學習不只是期末卷面成績,而是平時的過程性學習和期末考試的結合。
4. 整合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活動。中職學校英語教學對象在學習能力、基礎知識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時,必須要考慮這個現實狀況。這并不是說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開展一對一的教活動學,而是教師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個體差異,科學合理地設計針對性、實用性較強的教學內容,以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獲。例如,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對其提出更高的學習要求,設定更長遠的教學目標,適當地加快教學進度、加大教學難度。針對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則可以要求學生從最基礎的發音、詞匯、短語、句型開始學習,循序漸進,日積月累,然后再逐步提升聽、說、讀、寫能力,最終實現聽、說、讀、寫同步提高的教學目標。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和信息化教學手段,對教學活動的各項資源進行合理分配科學整合,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綜上所述,差異化教學可分層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優化課堂教學,整合教育資源,提高教學水平,促進英語教學活動的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茉.差異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交通職業教育,2011(1): 27-28.
[2]王東.淺談實現中職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探析[J].才智,2019 (20):39.
[3]代麗.中職英語分層組班教學策略的探索[J].知識經濟,2014(18): 133.
[4]歐汝君.素質教育視角下中職英語核心素養培養途徑探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9(4):48-51.
[5]付瑤.中職英語分層次教學實施的問題及應對[J].課程教育研究, 2018(27):91-92.
[6]劉海鷹.關于中職英語教學中應用形成性評價的研究[J].中等職業教育(理論),2008(8):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