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也隨之發生了改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成為每位教師重要的教學目標。但是語文教學中最主要的是閱讀與寫作,讀寫結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所以,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依托創新理念,將讀寫結合更好地運用在課堂中,以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讀寫互進;初中語文;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48-0016-02
引 言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延伸。在實際教學中,一方面,教師要豐富自己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給予學生更好的指導;另一方面,教師應將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因為閱讀與寫作相輔相成,息息相關,寫作是閱讀最好的體現。二者的有效結合,有利于學生在閱讀和寫作的過程中展現自己,從而激發其學習語文的興趣,促進其綜合能力的提高。
一、初中語文教學現狀
在現階段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機械地授課,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一般在閱讀或寫作課堂上,教師都是一帶而過,沒有進行深刻的講解,所以在授課的過程中,無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長此以往,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就會下降。要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教師就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改變固化的課堂氛圍,打造不一樣的語文課堂[1]。
二、運用模仿式教學,培養學生讀寫結合的能力
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上,一定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依托創新理念,將閱讀和寫作相結合,打造不一樣的初中語文課堂。當前,情境教學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中,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真情實感。閱讀效果的好壞主要體現在學生能否明白作者想要通過文章表達的真意和美感。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對文章進行分段,從詞語、語句、段落等方面,找出作者運用的寫作手法,并讓學生進行仿寫,將其更好地運用在寫作中。
現階段,模仿式教學已經成為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手段之一。所以教師要利用好這一教學手段,以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做到讀寫互進。例如,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春》這一課中包含了許多的知識點。教師可以采取模仿式教學,讓學生通過閱讀這篇課文了解朱自清的寫作手法,并將其靈活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例如,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從“偷偷地鉆”可以看出小草破土而出,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嫩嫩的、綠綠的”可以讓讀者知道春草又嫩又綠的特點。這樣簡單的一句話不僅將小草的特點寫了出來,還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小草生動的形象。學生可以在自己的寫作中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描繪出自己所寫事物的特點,豐富作文內容,并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引導學生,將模仿式教學落到實處,能使閱讀與寫作相互促進,從而構建高效的初中語文課堂。
三、閱讀與寫作的有效結合
現階段,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上已十分常見,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方式,打造不一樣的初中語文課堂。
首先,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語文在初中階段占據重要位置,所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十分重要。初中生的心智還不夠成熟,在閱讀時急于求成,往往在沒有仔細閱讀文章的情況下,就急于做課后習題,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這樣快速的閱讀不利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受文章中的真情實感,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觀察插圖,將插圖作為輔助閱讀的手段。需要注意的是,在課堂上教師一定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提問,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活躍學生的思維。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也要進行指導,告訴學生閱讀文章后不要馬上核對課后練習的答案,而是要先體會文章中的內容,觀察文章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了解清楚之后再做題。這樣做能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效率,改變學生讀完就忘的狀態。
其次,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延伸,教師只有培養好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要想讓學生有物可寫、有話可說,教師就應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可以多設計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以開闊眼界、增加閱歷。這樣,學生了解的知識多了,有了寫作的內容,寫作時就會得心應手。但是每位學生的寫作能力是不同的,對于寫作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一定要進行有效指導,增強他們的信心,教給他們有效的寫作方法,并及時給予其鼓勵。
最后,要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做到讀寫互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只有先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寫出一篇好文章。教師在教學中要運用讀寫互進的教學方法,讓閱讀促進寫作,使寫作反作用于閱讀,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
例如,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朱自清的《背影》一課講述了一個關于父愛的故事。在朱自清的筆下,父愛總是深沉的、默默無聞的,卻無處不在。這篇課文所表達的中心思想是讓學生知道父愛的偉大,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父母對自己的愛。文章中有幾句話寫得特別好,如“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從這些語句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運用了動作描寫,將父親肥胖的身軀,穿過柵欄時的艱難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出來,從父親的話語中也可以體會到父親對作者的愛。在文章中作者回憶父親背影的這一段,極容易將人們代入其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所以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與學生共同閱讀,將自己的情感融入進去,讓學生體會樸實的語言中包含著的深情。
四、創意寫作與主題教學相結合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開展創意寫作,還要進行主題式教學。所謂創意式寫作,就是要求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創作[3]。而主題式教學,就是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圍繞一個主題進行教學。在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中,教師總是限制學生的思維,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而創意寫作與主題教學相結合的模式下,教師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拓展學生的思維,使閱讀促進寫作,寫作作用于閱讀,進而促進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共同提高。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一定不要進行機械式教學,機械式教學不利于學生的發展,而是要有效結合創意寫作和主題式教學,使學生的寫作過程更加順利。主題式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一個主題,如圍繞“愛”這個主題來完成寫作,或圍繞“善良誠實”完成寫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抓住主題中的重點進行教學,讓學生清楚地了解主題中包含的知識。語文課文包含不同的主題,每篇文章作者表達的情感不同,運用的寫作手法也不同,教師要與學生一起了解課文更深層次的內容,將主題中的內容有效運用在寫作中。
例如,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魯迅先生的作品《故鄉》主要講述了在當時社會中人們所經歷的一些苦難,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情感。這篇文章以時間為序,以作者回故鄉的所見所聞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全文可按離故鄉越來越近、在故鄉、離開故鄉這三個場景分為三個部分。這篇文章所包含的情感不同于其他文章,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價值觀。所以,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從作者的寫作手法和思想感情入手,圍繞這個主題和創意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4]。
結 語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兩部分就是閱讀和寫作,閱讀能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豐富其頭腦;寫作則能鍛煉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學生的閱讀與寫作,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董慧.“讀寫結合”理念下“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寫作系統使用情況調查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9.
段慶陽.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法初探[J].學周刊,2019(04):45-46.
劉嬌.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策略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
南小妍.初中語文課堂“讀寫結合”教學現狀及改進策略研究[D].伊寧:伊犁師范大學,2019.
作者簡介:王學玉(1991.2—),女,甘肅白銀人,中學二級教師,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