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當前教育發展的需要,教師迫切需要轉變教學觀念、調整教學方法,利用網絡平臺打造全新的語文教學空間,深挖教學內涵,提高學生的自主選擇權,實現共同探索的教學理念,真正實現對課程結構的調整。這樣,學生的學習從線下轉移到線上,變得更加靈活,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形成主人翁意識,提高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關鍵詞:超星教學平臺;語文教學;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43?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48-0034-02
引 言
語文學科在職校屬于基礎課,學生對其的重視程度不足,學習興趣不高。他們片面地認為語文學科可有可無,上課無精打采。而教師對教學怨聲載道,工作積極性備受打擊。要想改變這一尷尬的局面,教師必須轉變自身教學觀念,加強對先進教育理念的學習,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加強教師間的合作互助,學習他人的智慧,開闊語文的學習視野,利用網絡平臺打造互動的、多元的教學空間。
新課程改革要求推動高職向多樣化發展,要求高職學校“減少必修,增加選修”,擴大學校課程設置權及教師課程開發權和學生主動參與權,允許學生跨專業、跨系部選課,全面推行“學分銀行”。新課程改革下的教法、學法和傳統意義上的教學存在較大不同,教師的教學行為也將發生質的變化,必將向合作性、有效性、多樣性及科研性發展[1]。同時教學內涵得到了更加深入的挖掘,教學空間也有了更深層次的拓展,從傳統的、相對封閉的教室到多元的、開放的網絡空間,學生的學習也從線下轉移到線上,變得更加靈活,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合理運用超星教學平臺,使多媒體閱讀更深入全面
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多維度思維的發展。多媒體技術的出現讓教育技術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教師必須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適應社會發展,學習使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的方法,如掌握學習平臺的使用方法[2]。超星教學平臺可以為學生構建良好的視覺和聽覺交互空間,豐富語文教學內容,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采用線上線下融合式閱讀、規定動作的體驗式閱讀、經典名著的沉浸式閱讀等方式,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培養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
1.線上線下融合式閱讀
線上閱讀是指學生通過教學平臺或其他網絡模式,搜集與課文內容有關的閱讀材料,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開展自主學習和自主閱讀,以完成課前預習、課中交流討論、課后拓展延伸的學習任務[3]。線下閱讀主要是指教師在課堂上通過一篇篇課文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和技巧,使學生體會閱讀的樂趣。將線上線下兩種閱讀方式相互融合、相互滲透,能使學生的閱讀體驗更加豐富,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幫助學生更有效地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模式和閱讀方法,提升其語文素養,培養其對閱讀的興趣。
例如,在講解《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這篇文章時,由于這篇文章屬于學術性論文,學生理解起來會比較吃力。教師可以采用線下線上融合式閱讀方法,讓學生在課前利用網絡平臺搜集一些關于學術論文的資料,使其對文章形成初步了解。課后,教師可以布置作業,讓學生在超星教學平臺上仿寫課文,如仿寫題目為“蜜蜂與蜂蜜”的文章,最后讓學生在平臺上對習作進行互相點評、互相學習。
2.規定動作的體驗式閱讀
眾所周知,體操比賽中有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語文教學中也可以采取這樣的方式。語文學習的規定動作可以理解為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通過課文學習使學生逐步掌握語文的聽、說、讀、寫能力,教學效果往往不理想。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多元化的教學平臺能夠讓學生更多地親身參與、體驗學習過程,從而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例如,教學《長江三峽》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導游專業特色,以課文為素材,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導游詞的講解。首先,教師創設情境:假如你是一名導游,正帶團坐船在長江三峽一帶游覽,你怎么向游客介紹三峽的美景呢?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利用超星教學平臺搜集資料,了解導游詞的基本構成,學習導游講解時的神情、動作。完成討論后,學生按照分組順序依次上臺講述三峽的導游詞,最后小組之間相互打分,相互點評。這樣,教師通過一次體驗式閱讀,把語文與專業課教學有機結合,既使學生掌握了課文內容,又鍛煉了他們的專業技能,一舉兩得。
3.經典名著的沉浸式閱讀
面對龐大的網絡信息,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摒棄其中糟粕,汲取其中的精華。對經典名著的閱讀不失為一種最有效的選擇,人們通過閱讀經典名著,能夠了解當時的社會現實和人文地理,感受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人的一生很短暫,閱讀經典名著可以幫助學生感受不一樣的人生經歷,體驗不一樣的生活。
例如,在講解老舍先生的著名話劇《茶館》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分角色演繹課文中的各色人物,讓學生沉浸到人物體驗中,體會人物當時的思想感情。同時,教師可以利用超星教學平臺,播放《茶館》的經典話劇片段,以供學生學習借鑒,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最后,由學生自由打分,根據舞臺表現力進行排名。教師對排名靠前的學生予以鼓勵,以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網絡作文教學互動性強、反饋更及時有效
網絡是當今與人們生活、學習關系最為密切的溝通媒介,也是人們與世界溝通的窗口。網絡上大量的資源可以成為學生的寫作素材。同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習作上傳到網上,使網上的讀者第一時間看到文章,分享讀后的感受。
1.網絡作文教學更具有交互性、溝通性
傳統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在黑板上分析作文要素,布置作文題目,然后由學生當堂完成作文,課后教師再逐一進行批閱。這種作文教學方式過于陳舊、呆板,使學生感到厭倦,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學生作文水平提高受到阻礙。而基于教學平臺的作文教學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靈感迸發,可以隨時隨地在寫作平臺上發表作品。例如,學生打算出外旅游,旅游前可以發布一篇旅游準備日記,旅途中可以發布自己的游記,還可以拍攝旅游圖片上傳至網絡平臺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旅游心得和美圖。其他學生可以在網上欣賞同學的習作,并發表評論。教師也可以與學生在網上進行互動交流,適時分享一些比較經典的游記散文,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解決學生在寫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給予學生中肯的評價和幫助。這樣,師生間進行良性溝通、平等對話,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2.網絡寫作教學反饋更及時、更高效
教學平臺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教師的作文批改模式。教師可以由以前單一的批閱模式轉變為學生間的互助式批閱。學生通過教學平臺可以實現互助批閱、交流心得、共同成長。同時,學生借助教學平臺可以看見全班,乃至全系、全校學生的優秀習作,從而看到自己與其他同學的差距,進而激發其學習熱情,不斷學習他人的長處。此外,家長也可以登錄平臺,閱讀學生的習作,參與溝通討論。這樣能夠消除家長與學生之間的隔閡,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家長與學生、家長與教師之間的多層次、多角度的溝通交流。
三、口語交際教學多樣化、經常化
1.利用教學平臺,讓學生想說、敢說
高職學生由于受到家庭或學習等因素影響,普遍比較自卑,不愿意在公開場合發表自己的觀點,課堂上也不愿意舉手發言。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把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課前在教學平臺上布置好一周的“課前三分鐘演講”內容,如對熱點新聞報道、假期生活交流、學校生活吐嘈、經典影片介紹、家鄉風土人情介紹、父親節的感悟等,確保題材多樣、內容豐富,讓學生有話可說。然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在網上搜集素材、剪輯小視頻、制作PPT,并發布到網絡平臺上。最后,生生間、師生間進行互相點評,讓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同時,小組間的互相競爭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引導學生向更好、更高的目標不斷努力。
2.利用教學平臺,結合教材開展系列口語訓練
(1)語文教材中的說明文單元向來比較枯燥乏味,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課堂氣氛較為沉悶。為了扭轉這一局面,教師在教學《蟬》一課時,可以利用教學平臺播放關于蟬生活習性的視頻,然后讓學生講一講“蟬的一生”,體會蟬在黑暗的地下生活四年而在陽光下生活一個月的短暫人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及對生命的感悟。通過小視頻生動有趣的介紹,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蟬的生活習性,從而對課文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學生能夠有話可說、有感可發,從而更加全面地講述蟬的一生。
(2)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口語交際訓練,分為若干主題。在教師的具體教學任務安排中,一般一個月會安排一到兩次口語交際訓練,教師可以提前在教學平臺上發布相關的內容、注意事項等,讓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例如,在“演講”這一單元的口語訓練中,教師事先在平臺上發布了綜藝節目《超級演說家》的視頻,讓學生直觀地了解何謂演講、怎么演講、怎么評價,然后上課時做到有的放矢,讓學生體會演講中的樂趣,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課后,學生將自己的演講過程拍成小視頻上傳到平臺,以供同學之間相互借鑒。
結? ?語
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當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在網絡的沖擊下,教學平臺的出現及時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多維互動教學和智慧課堂的構建,極大地激發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成為課堂的主人。網絡教學平臺上大量的教學資源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為將學生培養為新時代人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武法提.網絡課程設計與開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李盟盟.思維導圖在網絡教育課程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1.
趙琦.基于平板電腦的移動學習資源設計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潘姣(1980.4—),女,江蘇常州人,本科學歷,高校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