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科學課程承擔著培育學生科學素養的責任,是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的重要平臺。為了促進科學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科學課程內容,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討。雖然小學階段開設了專門的科學課程,但是這些課程資源和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需求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就對科學校本課程建設和實施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師需要選擇生活化的教育方法,找準科學和生活之間的關聯性,讓學生的科學素養與研究能力得到綜合發展。把生活化教育方法和科學校本課程進行融合已經成為教學改革的方向,要求教師調整教學思路,進一步拉近生活和科學之間的關系,從而提高科學校本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校本課程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46-0057-02
引 言
小學科學是一門具有趣味性和實用性的課程,不僅能夠引發學生的奇思妙想,滿足學生對物質世界的了解需求,還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提高科學應用能力??茖W課程和生活本身有著天然而又密切的聯系,大多數科學知識是對生活現象的解釋說明,所以科學教育必須和生活相結合。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運用生活化教學方法簡化科學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科學能力??茖W校本課程是對小學科學課程的延伸和拓展,能夠補充教學中的不足,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學生對科學的認知走向深層。為了提高科學校本課程的教學質量,教師要靈活運用生活化教學方法,指導學生正確認識生活和科學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學會用科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并通過生活素材進一步加深對科學知識的理解。
一、小學科學校本課程概述
科學校本課程是立足學校實際,綜合研究學生科學學習需求,整合應用學校及本土多樣化資源而著手建設的科學課程。從科學校本課程和學??茖W課程的關系進行分析,二者都是學??茖W課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校本課程可以推動科學課程的延伸與拓展,幫助學生開闊眼界,讓學生接觸到課本上沒有涉及的知識與方法。在校本課程的建設過程中,學校需要嚴格遵照科學課程內容的選擇標準,確??茖W校本課程具有典型性,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認知水平,促使學生把所學科學知識應用到學習和生活中。當然,在課程選擇過程中,教師還必須堅持科學性原則評估內容的準確性和有效性,考量學生是否可以真正接受。另外,根據小學生的成長特征及學習特點,科學校本課程應該是豐富有趣和具備較強可操作性的,這樣才能夠對學生產生強大的吸引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課程的內容也會發生變化,教師可以在校本課程中引入大量的時代元素,彰顯時代精神,讓學生的科學學習步入與時俱進的新層次。為確??茖W校本課程的順利建設和落實,教師要提高思想認識,明確科學課程在各個學科中的重要性,從關注科學知識的傳授轉變為著力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在牢牢把握這種大方向的基礎上,小學科學校本課程建設會步入科學化軌道,從而幫助學生更全面、深入地認識和了解世界。
二、小學科學生活化教育與科學校本課程融合的意義
在小學科學校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積極探究有效的教學方法,思考能夠增強學生科學學習動力和提高興趣的教學策略,而且生活化教學也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并逐步與科學校本課程進行融合[1]。二者融合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能夠進一步豐富科學校本課程內容??茖W校本課程的資源來自自然和社會生活中,所以開展生活化教學將會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學生從生活中獲取資源,這會為科學校本課程的內容拓展帶來更大的幫助,能不斷完善科學校本課程體系。二是能夠提高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興趣培養是科學教學的第一步,對于科學校本課程的實施來說,教師更要把興趣作為重要支撐。假如學生在科學校本課程的學習中缺乏濃厚興趣和參與積極性,教師要想順利推進各項教學活動就會非常困難,而且最終可能會影響學生科學知識的掌握和科學精神的建立。三是能夠完善學生的科學知識體系。生活化教學是一種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現代化教學策略,也迎合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所以,教師可以把生活化教學作為突破口,讓學生把生活和科學知識的理解與應用結合起來,這樣能大幅度降低學生構建科學知識體系的難度。
三、小學科學生活化教育與科學校本課程融合的實踐方法
1.模擬生活化環境,引導科學探究
通過審視傳統的小學科學校本課程的實施環境,我們發現,教師在環境的設置方面往往更加強調學習功能,而沒有考慮到學生的需求及接受能力,沒有認識到溫馨的學習環境與良好的人際關系會對學生的科學校本課程學習帶來積極的促進作用。生活化環境有助于學生把以往生活中的輕松體驗遷移到科學校本課程的學習中,有助于他們在自由自在、愉悅和諧的生活場景中與教師和同學進行情感交流、思想表達、觀點溝通,進而順利完成科學學習任務。
例如,科學校本課程“奇妙的食物”的重點內容是讓學生通過了解生活中各種各樣食物的特點,發現生活中的科學知識,感受到小小的廚房蘊藏著大大的奧秘。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先在導入環節給學生創設一個吃飯的情境,并將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作為切入點來提出問題:“八寶粥味道很甜,但為什么沒有看到糖?”“菜是咸的,但是沒有看到鹽,這是怎么回事?”“菜湯上漂浮著一層油的原因是什么?”很多學生雖然對這些生活現象并不陌生,但是通常不會對其進行深層次探究。教師通過模擬生活化環境,能夠讓學生回憶生活場景,發現食物中包含的科學奧秘,并對科學探索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動力。
2.補充生活化內容,拓展科學知識
隨著科學課程改革的實施,科學課程建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很多學校開始大力推進科學校本課程建設,以便和當前的科學課程融合為一個完整而又系統的科學教育體系。科學校本課程在內容層面上體現出拓展性和延伸性,但是要保證校本課程內容的有效性和吸引力,教師必須拓展生活化內容,彌補學生生活積累貧乏的缺陷,實現校本課程和現實生活的有效鏈接。在補充生活化內容時,教師可以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在教學中盡可能增加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將生活化教學思想貫穿教學活動的全過程[2]。
例如,在教學科學校本課程中的“保護消化器官”時,為了讓教學內容更具生活化特色,教師可以先用學生耳熟能詳的兒歌《人有兩個寶》導入新課,以此來引起學生的共鳴,并促使學生主動了解人體的各種器官。接下來,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人體內部消化器官的具體位置和名稱。之后,教師不要直接告訴學生食物在消化器官中的運轉過程,而是讓學生品嘗教師事先準備的點心,并用聽診器聽一聽彼此的身體,在親身體驗中探索奧秘,積極猜測并主動驗證。這樣的科學內容具備濃郁的生活化色彩,會讓學生在接下來的科學學習中更輕松、愉悅,能有效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
3.運用生活化方法,創新科學教學模式
科學校本課程的開展應該使用獨特且具備吸引力的教學方式,而不是依靠教師機械性的講解與演示,因為這會導致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無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者和親歷者。所以在科學校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鼓勵學生提問。對此,教師可以以生活化教育思想為指導,將生活化教學方法應用到校本課程的教學中,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同時提高學生的實踐探索能力。
例如,在學習以“研究紙張”為主題的科學校本課程時,針對各種不同紙張特征的研究,學生會有自己的方法,不過學生更感興趣的內容是紙是如何制造出來的。因此,在引導學生研究總結了紙的性質后,教師可以提議:“大家能不能制造一張紙?請大家暢所欲言,說一說我們可以用怎樣的方法造出紙張,在這一過程中要運用哪些工具?!痹诮處煹膯l下,學生會產生強烈的科學探索熱情,想要對紙張的生產制作過程進行深入研究。為了降低學生的科學學習難度,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目前仍舊流行的手工造紙的視頻資料,讓學生對造紙過程進行認真分析,進而認識到造紙其實并不難,只要掌握了其中的科學原理,積極實踐操作,就可以收獲碩果。生活化的教學方法還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如畫一畫、嘗一嘗等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能夠讓科學課堂突破時空限制,開拓學生科學學習新空間。
結 語
校本課程是能夠體現學校特色且專門針對學生的課程學習需求而開設的課程??茖W校本課程既能夠對小學科學教學原有的課程設置進行補充和延展,滿足學生探索研究科學的內在需求,又能夠突顯學校與地方特色,增強學生對科學的認識,從而強化科學和實踐之間的關系。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打造更加完善的科學課程體系,推動科學校本課程建設,小學科學教師應積極探索和研究學生接受度高的教學策略,進而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大量教育實踐表明,生活化教學方法與校本課程的融合擁有天然優勢,可以為學生科學知識學習與科學精神培養提供絕佳載體,能讓學生在廣闊的生活空間中學習與應用科學知識。
[參考文獻]
顧曉光.巧用教學策略 實現高效科學課堂[J].名師在線,2018(04):64-65.
楊瑞花.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時代教育,2018(10):156-156.
作者簡介:王潔(1991.9—),女,江蘇揚州人,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