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學生沉迷于電子產品,再加上家長和老師對學生的期望過高,學生的課業負擔較繁重,不少學生逐漸喪失了學習興趣,甚至產生了厭學的心理。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讓學生真正愛上學習、快樂學習,才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快樂學習;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34-0077-02
【本文著錄格式】黃麗萍.從心出發,快樂學習[J].課外語文,2020,19(34):77-78.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由此可見,小學語文學習在整個教育過程中都顯得十分重要。那么究竟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愛上學習、快樂學習呢?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所謂“親其師則信其道”,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個體,都有著自己的感受,學生只有喜歡這個老師,才會認真地思考老師所說的話,朝著老師引導的方向去努力。正如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如果缺少同孩子的友誼,在精神上同孩子沒有共同點,教育就會在黑暗中迷失途徑。”同樣一個摸頭的動作,和老師關系好的學生會認為老師在關心他,而對老師有反感心理的學生則會覺得老師在打他。那么我們又該如何做呢?
教師要時刻保持一顆童心,對學生要有同理心,去傾聽學生的內心。學生犯錯誤在所難免,這時就需要老師耐心地傾聽,去接納他們的種種感受,去理解他們的種種行為。例如:筆者班級有一位小李同學,上課的時候總是開小差,對她進行批評教育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后來筆者便改變了方式,她開小差的時候并沒有直接批評她,而是走到她身邊提醒她,課后再慢慢和她談心,逐步打開她的心房,讓她吐露出內心真正的想法。找到問題所在之后,筆者便積極與她和她的父母進行溝通。經過幾次溝通,筆者發現雖然她上課還是會做一些小動作,但明顯要比之前認真。特別是在教學統編版二上《田家四季歌》時,小李同學積極舉手發言,概括出“采桑葉”“養蠶”“插秧”等農事活動,這是比較有難度的,對于她來說是一個不小的進步,同學們都紛紛為她鼓掌喝彩。瞧,她正在慢慢地改變,逐漸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慢慢對學習產生了信心。
站在學生的角度傾聽是贏得學生喜愛的最主要的方式,適時地去傾聽孩子的內心吧,相信會有不小的收獲。
二、采取多樣的教學方式
信息技術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學生會沉迷于各種電子產品和網絡游戲,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語文教學服務。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善用多媒體教學,同時配合多種教學方式,如開火車朗讀、男女生比賽讀、分角色朗讀等,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樂于學習。
筆者班上有一位小高同學,他非常聰明,但他的心理年齡卻相較于其他學生要低很多,腦子里面只想著玩,基本上每節課都不認真聽,還會隨便走下座位到其他同學那兒玩,哪怕是體育課、音樂課和美術課。但是,筆者發現他在語文課上還是會有那么幾分鐘積極地舉手回答問題,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一天,筆者專門找他談心,他坦言自己就是想玩,上課的時候沒人跟他玩,那他就自己玩橡皮之類的,說到為什么會積極主動舉手的時候,他直截了當地說因為“好玩”。是啊,開火車朗讀既簡單又好玩,所以他愿意參與到課堂中來,那么在語文教學中何不多設計一些“玩”的環節?經此一事,筆者在語文教學中時不時就會給學生猜猜謎語,看看視頻,欣賞欣賞美景,玩玩游戲,讓學習內容和“玩”結合在一起。
例如在教學統編版二上《狐貍分奶酪》時,筆者就讓學生四人一組進行角色扮演,分別扮演熊哥哥、熊弟弟、狐貍和導演。三個同學揣摩各自人物的動作、表情、心理活動、語言等,試圖將表演變得更加生動形象;而導演則是負責統籌安排,以旁觀者的身份進行指點,提出相應的建議,表揚做得好的同學。同學們相互合作,你一言我一語,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終呈現出許多優秀的作品,熊哥兒倆的“生氣”“斤斤計較”都表現得淋漓盡致,狐貍“貪婪”的形象也更加鮮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理解了每個人物,懂得了謙讓的道理,既掌握了知識,又學得非常開心。
讓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感受到學習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促使他們主動去學習,真正實現快樂學習。
三、實施多元的教學評價
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讓學生以更為穩定持久的學習興趣參與到教學中,就需要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進行不斷的鼓舞。特級教師鄭立平老師認為“缺點是永遠改不掉的,它只是被優點所覆蓋、沖淡而已”。每一個班級都會有一些“后進生”或者是“問題學生”,但是他們的內心卻是極度渴望得到老師的肯定的。這就需要老師積極去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公開進行表揚,哪怕只是“普通話說得標準”“字寫得端正”“黑板擦得干凈”等這些小事,卻也能極大地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得他們不斷擴大這些優點,最終讓優點蓋過缺點。
筆者班有一位小朱同學,班級里調皮搗蛋的事總有他一份,課上也愛開小差、和同學講話,因此成績一直處于中下水平。有一次,筆者驚奇地發現他的字好像有一些進步,于是立馬抓住機會進行公開表揚,說他的學習態度端正了不少,字越寫越好看了。沒想到,這一次表揚后,他的字一直保持較高的水準,甚至是越寫越端正,不僅如此,連帶著上課也認真了很多,會主動舉手回答問題。統編版二上《樹之歌》中有一句是“梧桐樹葉像手掌”,筆者在教學時就請同學們積極思考:“你還知道什么樹的葉子像什么嗎?”小朱同學不假思索,立馬就回答道:“松樹樹葉像鋼針,銀杏樹葉像扇子。”一口氣說了兩個答案,筆者趕緊表揚了他,說:“你觀察得可真仔細,將松樹和銀杏樹葉的形狀特點都說出來了,可真棒!”從此,小朱同學每次上課的時候都非常認真,能積極開動腦筋思考問題,也能勇于表達自己,成績也在慢慢提高。可見,激勵性的評價會對學生產生積極的作用,學生能看到自己的進步,也會享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愛上學習。
不過,我們在教育的時候也難免會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需要注意的是要及時通過表揚和鼓勵來消除學生的抵觸心理,避免造成反效果。于永正老師在《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中就提到他對學生進行批評后,一定會在當天找到學生身上的一個優點進行當眾表揚。如果實在找不到,也會請那位學生幫老師做一件小事。別看只是一件小事,這其實對學生也是一種極大的鼓舞,代表老師相信他可以做好,代表著老師對他的肯定,學生自然就不會記恨著老師,相反還會積極主動地幫老師做事。
所以,不要吝嗇自己贊美的語言,讓表揚發揮它積極的作用吧!
四、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
二年級的學生雖然沒有作文,但也有一些看圖寫話和口語交際,用于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為學寫作文打好基礎。但是筆者發現學生在這一板塊還是比較薄弱的,不少學生沒話可寫,久而久之就對看圖寫話產生了厭倦心理,一碰到看圖寫話就不愿意去動腦筋思考。筆者認為,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學生沒有親身經歷過,沒有仔細觀察過,所以他們沒有深刻的體驗,也就不知道從何下手。例如在一次練習中,筆者要求同學們寫一寫“我最喜歡的小動物”,同學們都很喜歡小白兔,都想寫出小白兔的可愛,但是由于基本上沒有人真正養過小白兔,他們對小白兔的認識只局限于書本上或者電視上的形象,所以,他們只是對小白兔有一個總體的印象,不清楚小白兔的嘴究竟是怎么樣的,小白兔是不是就只吃胡蘿卜……結果,同學們寫出來的內容大同小異,小白兔的特點并沒有突出。
全國模范教師桂賢娣老師在這一方面有著自己獨到的做法,她讓學生“養豆腐”,一天之內一刻也不能離身。豆腐這么“脆弱”,可想而知同學們都沒有成功。但是他們卻從“養豆腐”這一行為中深刻地感受到父母養育自己的不易,寫出來的文章富含真情實感,沒有一篇是重樣的。
因此,在讓學生寫一寫“我最喜歡吃的水果”的時候,筆者便是讓學生先觀察水果的外形,再用鼻子聞一聞氣味,接著慢慢地剝開或者是切開,感受水果的變化,然后細細品嘗味道,最后才讓學生將自己親身體驗到的內容寫下來。這一回,每一個學生都有話可寫了,雖然寫作水平仍有很大的差異,但是學生們吃得很開心,寫得也非常開心,達到了教學目的。
總之,教育是要用心做的,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他們,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讓學生親身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讓學生愛上學習。
參考文獻
[1]衛敬宣.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快樂學習[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教育教學研究專輯),2008(6).
[2]苗雨.讓學生在有效的語文教學中快樂學習[J].中國校外教育·課堂教學,2013(12).
[3]馬玉珠.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實現快樂學習[J].學周刊,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