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麗蘋
【摘要】伴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化,加強學生的美育越來越受到關注,已經成為當前學校教育關注的重點。高中政治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對于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形成高尚的審美情操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立足于審美教育,對高中政治教學中審美教育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高中政治 審美教育 途徑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已經成為學校教育關注的重點。這就要求學校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德育、智育、體育,還要加強學生的美育,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操、審美能力等,進而促使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一、審美教育與高中政治的關系
1.審美教育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加強學生的美育工作已經成為學校實施教育的重點。美育是加強學生素質教育體系下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對此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持有相同的看法,他認為:“兒童思想的本性要求有詩的創作,美和活躍的思想猶如陽光和花朵有機聯系著”。尤其是針對高中青少年學生來說,正值感知美、理解美,形成審美能力的關鍵階段。在這一時期加強學生的審美教育,直接關系著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全面發展。
審美教育又被簡稱為美育,主要是通過自然美、社會美、生活美而展開的一項教育實踐,其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審美理念、審美情操,并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審美能力、創造美的能力等,最終引導學生完成心靈的凈化。基于此,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中,必須要借助一定的途徑,將審美教育貫穿于課堂教學中,并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進而達到凈化學生心靈、改善學生行為、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
2.審美教育與高中政治的關系分析
高中政治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載體和途徑。這主要是因為二者目的具有一致性。高中政治教育最終目的是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并促使學生成長為四有新人,使其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美育的最終目的是凈化學生心靈、改善學生行為,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這一方面上來講,二者最終目的是一直的,并且美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高中政治教育屬于德育的范疇,加強學生美育則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德育工作。基于此,將二者有機融合到一起,在政治德育中穿插學生的審美教育,教學效果要遠遠高于以往的單純說教式教學效果。
二、高中政治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滲透途徑
1.借助政治課堂,培養學生審美情操
高中學生美育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高中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對高中政治課本進行深入的研究,對其中的審美資源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并在此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設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包括高中生的興趣愛好、年齡認知特點和規律等,將學生感興趣的熱點話題、資料等融入到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并以此為切入點,對學生進行美育。
例如,教師在進行“財政與稅收”的教學中,就結合教材中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使得學生認識到雖然高中學生沒有納稅的義務、納稅的能力,但必須要認識到納稅是每一個公民的義務,逃稅、漏稅是一項可恥、丑陋的行為。在此基礎上,還可以結合當前明星逃稅的案例,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另外,在審美教育中,教師還可以結合當前國家的惠民政策,使得學生感受到國家和政府的關愛,不斷增強其愛國情操。
2.在教學中,完成思辨美教育
正如羅丹所言:“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看別人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社會上到處都充滿美,問題在于我們是否可以發現他。基于這一點,教師在開展整治課堂教學中,必須要引導學生學會發現美、實現美。尤其是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師在開展整治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堅持“生本教育”的觀念,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可充分借助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使學生在交流學習過程中,感悟到其中的美,并發現美。
例如,教師在進行“傳統文化的繼承”教學中,就可以結合傳統文化的繼承是促進了現代文明的發展,還是抑制了其發展兩個方面,指導學生對其進行談論。并促使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提升思辨能力,并感受到思維之美,進而促使學生發現傳統文化中存在的美,不斷提升學生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
3.在政治教學中,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之美
在傳統的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常常將知識的傳授、習題的講解等作為教學的重要目標,而忽視了政治課本與生活實際的有機結合,以及對學生的審美教育。而在審美教育的背景下,教師在進行高中政治教學中,必須要將理論知識與學生相關的實際生活場景結合到一起,使得學生借助政治理論知識發現生活中所隱藏的美,進而感受生活之美,實現美育的目的。
例如,在“消費及類型”教學中,教師就結合理論知識開展了“模擬市場買賣”的活動,使得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細細品味生活的味道,并體會出蘊含在生活中的美,感悟到一些豐富多彩的精美瞬間,進而在深化理論知識教育的基礎上,實現了學生的美育教育,并引領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4.區分美丑,激發審美情趣
美的事物能夠激發學生的愉悅感,因此,美具有形象性,其中包含著客觀真理和理性因素。美與丑是對立的,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既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美好事物,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也要讓學生能夠區分美丑,通過美丑的對比,加深學生的印象,給學生深刻的審美體會。學生對美丑的區分直接反映出學生對善惡、真假的態度,審美趣味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不可或缺的內容,就如朱光潛所說,趣味無可爭辯,但是可以修養。高中政治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美丑的區分,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就是引導學生逐步地由低級趣味向高級趣味轉變。
以“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教學為例,教材中提到了大量的文化生活內容,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的文化生活也逐步的多元化。多元的文化可以滿足人們不同的需求,提高人們的文化品味,潛移默化人們的價值觀,同時,伴隨著經濟的發展,一些低級趣味的文化也被瘋狂地傳播。鑒于此,高中政治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具體實例,引導學生進行美丑的區分,讓學生能夠直觀地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能夠自主地抵制文化中的丑,發揚文化的美。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逐步地提高審美情趣,能夠明確自己對美和丑的態度,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念,增強學生的審美信念,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加強學生的美育教育已經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高中政治作為高中階段一門重要的學習,其學科與審美教育之間存在著天然的聯系,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因此,必須要將學生的審美教育與政治教育結合到一起,將其貫穿到整個政治課堂教學中,通過具體的教學案例和生活中的現象,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能夠正確的分辨美丑,發現生活中的美,愉悅學生的心情,給學生良好的政治學習體驗,從而實現政治教學的美育價值。
參考文獻:
[1]曾秀慧.高中政治課教學中運用審美教育方法的研究[D].廣州大學,2018.
[2]于漫.思想政治課中的審美教育探究[D].渤海大學,2017.
[3]周鴻蓮.淺談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7,(09):50.
[4]于漫.思想政治課的審美教育探究[J].科教導刊,2017,(0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