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錦霞
摘 要:中考是檢驗學生初中階段學習水平的一次大型考試,也是學生人生中較為關鍵的一次考試,可以說是學生人生中的第一次轉折點,所以學校、教師、家長以及學生本人都非常看重這次考試,并希望學生在中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但這種大型考試往往是“十年磨一劍”,也就是說中考的時間是短暫的,但中考的準備過程是漫長且艱辛的?;诖?,作為一名新時代下的初中英語教師,要認清楚唯有通過高效的復習策略優化復習效果,才能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和英語學習成績,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使學生在中考中有一個出色的表現。
關鍵詞:中考英語;復習效果;策略分析;教材內容;閱讀教學;聽力訓練
英語是母語體系以外的一門學科,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所接觸的英語知識不深,但對于學生所處的年齡段來講,理解起來仍然是有難度的?;诖?,英語教師要根據考試大綱和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設計優質的復習策略,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復習中考英語,不僅要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優化學生的英語交際水平。下面,筆者將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經驗,對優化中考英語復習效果的策略作以下幾方面分析。
一、緊抓教材內容,進行系統復習
在傳統教學時期,面臨中考之時,大部分教師往往通過“題?!毙再|的大量習題來壓迫學生學習,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促進學中考英語成績的提高。實踐證明,這種方式僅僅對心理承受能力較強、學習成績本就優異的學生有一定程度上的幫助,但無法促進這部分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對學習能力一般的大部分學生起到的幫助作用則是微乎其微的。因此,作為一名素質教育理念背景下的初中英語教師,要緊抓教材內容,根據考試大綱的具體要求,利用教材系統性地帶領學生復習知識點,讓學生對考點內容有一定的了解,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活動,讓學生成為學習英語的真正主體,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復習效率,實現優化中考英語復習效率的目標。
二、重視閱讀教學,培養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讓學生有充足的學習動力,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助推劑,而閱讀作為中考英語中分值占比極高的一部分內容,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進行優化不僅可以提升學生閱讀部分的成績,對提升中考英語試卷中其他知識點的考查也有極大程度上的積極作用,所以當下絕大多數英語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做好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因此,作為一名初中英語教師,要對閱讀教學予以充分的重視,以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調動學生進行英語閱讀的積極主動性,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在擁有濃厚興趣的基礎上更好地理解英文知識,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成績,為學生中考英語成績的提高助力,從而充分達到優化中考英語復習效果的目的。
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復習Sad movies make me cry.這一單元的內容時,首先,教師可通過聽寫的方式檢驗學生對本單元單詞的印象,再以完形填空的方式檢驗學生靈活運用單詞的能力。然后,再要求學生閱讀了3a部分的內容,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讓學生相互交流短文中有哪些是表達情感的詞語,并要求學生根據這篇短文相互談論外在事情如何會影響自己的心情,讓學生之間用英文表達自己的情緒。之后,我指導學生閱讀文章的技巧,并對學生就這篇短文提出了存在選項的幾個問題,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素養,使學生懂得了如何掌控自己的心情和情緒,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幸福觀。最后,我布置了幾篇閱讀作業,組織學生交流了如何針對中考復習英語。這樣,我通過重視閱讀教學,提升了英語閱讀教學質量,讓學生認識到了閱讀在中考英語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英語閱讀的積極性,切實達到了優化中考英語復習效果的目的。
三、堅持聽力訓練,實戰有條不紊
英語雖然是初中課程體系中的重點內容,也是初中升學考試中重點考查的學科,但是我們所處的生活環境終究還是以中文為主,而聽力又是中考英語試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若是以臨陣磨槍的方式對待英語聽力復習,未必能讓學生在實戰中達到不快也光的效果。因此,作為一名初中英語教師,要帶領學生堅持不懈地訓練聽力,比如每天早晨利用三十分鐘進行聽力訓練,以求在日積月累的情況下鍛煉學生的英語聽感,進而指導學生英語聽力技巧,讓學生通過筆記進行積累,若是考場當中無法聽清錄音,旨在使學生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如此必定能夠在中考中提高學生英語聽力部分的成績,極大程度上優化中考英語的復習效果。
總而言之,以有效的教學策略讓學生以輕松愉悅的心情學習英語知識能夠使學生在中考時正常發揮或超常發揮,若是教師沒有將符合積極心理學的教學策略落實到初中英語復習當中,就會使學生對中考產生畏懼心理。因此,作為一名初中英語教師,要以積極的教學態度對待中考英語復習這件促進學生發展的事情,將學生良好的復習情緒調整到極致,最大化地優化中考英語的復習效果,使學生在中考中交出一份滿意的英語答卷。
參考文獻:
[1]賴秀慧.中考英語總復習課堂教學策略探討[J].海外英語,2019(10):133-134.
[2]段麗云.關于初中英語中考復習策略研究[J].英語廣場,2018(5):133-134.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