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剛
摘 要:隨著增值稅深化改革,全行業實現減稅降費,但此政策并非均衡降低稅率,如建筑企業下降1%,而成本結構中高稅率成本進項稅抵扣稅率下降3%。分析了新舊政策下成本結構與稅負變化的實際情況,分析了新稅率政策下建筑企業的稅負困局,提出了完善稅務籌劃的思路,促進建筑企業穩定健康發展。
關鍵詞:新稅率調整;建筑企業;稅負困局;籌劃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6-0148-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812.42;F426.92;F406.7? ? ? ? 文獻標志碼:A
1? 新稅率政策給建筑企業帶來的稅負管理困局
1.1? 進項成本結構改變
營改增政策實施后,全行業稅制統一,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的增值稅鏈條被打通,購買服務與不動產均可以抵扣進項稅,且營改增制度激發了市場的經營活力,保證了資源合理配置。抵扣鏈最復雜的是營改增納稅人。受以往稅制的影響,建筑企業除了鋼材與水泥成本,其他進項成本的增值稅稅率大多為3%,一般采用降低材料采購成本的方式提高項目的經濟效益。因此在改革后,建筑企業的進項抵扣稅額較低,稅負不斷增加。
為了解決稅負問題,企業應調整進項成本結構。例如建筑企業應合理控制運營成本,積極調整進項成本結構,改變以往選擇小規模納稅人作為購貨商的經營理念,將一般納稅人作為購貨商,提高進項抵扣率。同時,還應做好成本發票的控制工作,改為使用專用發票,適當提升進項成本結構的占比,將以往的25%提升至50%左右,減少稅金支出。還應整合建筑材料市場,提高整個建筑行業的進項抵扣成本,保證減稅降負政策可以惠及整個建筑行業[1-2]。
1.2? 建筑企業稅負上升
我國進行了3次稅率調整。第1次簡并稅率未對建筑企業的成本結構產生較大影響,稅負并未產生較大變化。第2次實現了結構性降稅,進項稅額與銷項稅額同比降低。第3次并非同比例降低稅率,銷項稅率下降1%,進項稅率下降3%,成本結構并未發生改變,進銷降幅并不匹配,無法降低稅負。
1.3? 企業內部關聯交易進銷不平衡
目前,經營規模較大的建筑企業關聯交易數量較多,類型復雜,包括建筑工程總包、分包、采購、租賃以及勞務服務等方面。設備租賃公司、材料供應商、施工單位等均屬于交易主體,各個交易主體的收入與成本存在較大差異,無法保證增值稅稅款的統一性。
同時,各個建筑企業內部子公司的進銷稅額并不相同。當進項稅額大于銷項稅額時,繳納增值稅會形成進項稅留抵額;當進項稅額小于銷項稅額時,需要較大的增值稅額度,導致進銷不平衡,進一步增大了建筑企業整體稅負。
2? 新稅率下建筑企業稅務籌劃的策略
2.1? 改變以往的籌劃思維
面對結構性稅負問題,建筑企業稅負上漲,陷入了決策困境。此時企業在稅務籌劃期間應以經營現金流量為主要目標,關注企業經濟利益,改變以往僅看重稅金的籌劃思維,保證決策經營的科學性。新稅率政策下,若建筑企業僅局限于稅負量化標準,會出現決策誤區。
在稅務籌劃期間結合現金流量,可以打破以往的稅務籌劃思想,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同時,建筑企業的內部管理人員也應充分了解營改增政策的變動情況,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效嘗試。除此之外,建筑企業的稅收籌劃應結合自身的實際發展情況,堅持合理避稅原則,保證稅收籌劃方案的靈活性與科學性。
2.2? 優化建筑企業進項成本結構
建筑企業進行效益籌劃時,應保證項目的經濟效益,降低稅負,優化進項成本結構。可以從低進項抵扣稅率的分包工程中拆解高進項抵扣稅率的材料,提高進項抵扣額。例如建筑企業采用勞務分包方式和簡易計稅方法將經進項抵扣稅額設定為3%。可以將安全材料、輔料以及工具材料等成本從勞務分包中剝離出來,以高進項抵扣稅率代替低進項抵扣稅率,提升抵扣稅率所占的比例,達到降低稅負的效果。
2.3? 創新升級建筑產業結構
稅負增加除了有政策方面的原因外,還受建筑企業生產成本結構的影響。若建筑企業僅優化進項成本結構,則無法獲得預期效果。建筑企業應引入新技術,創新改革方式,優化升級產業結構,從而走出稅負困局。例如可以在建筑工程中應用鋁膜板、全封閉爬架以及裝配式建筑等,改變建筑企業的成本結構,提高施工效率,減少環境污染,為建筑業帶來更高的進項抵扣額,獲得更多的稅收優惠政策。
2.4? 利用關聯交易降低稅負
在營改增背景下,建筑企業在稅收籌劃中應更關注降低稅收籌劃壓力,靈活應用關聯交易策略,以降低稅負。建筑企業應加強與財務物資供應商、設備供應商的往來,合理調整關聯交易價格。當建筑內部材料供應商與設備供應商存在較大的進項稅額時,會出現進項留抵額,此時應適當增加下游單位的進項稅額,加大進項稅額的抵扣程度,降低稅負。為了降低關聯交易價格,當上游單位銷項稅額大于進項稅額時,下游單位的銷項稅額應小于進項稅額,將上游單位的稅負轉移至下游單位。通過調整關聯價格,轉移增值稅稅負。
2.5? 選擇多元化的納稅籌劃方式
為了更好地進行稅收籌劃,建筑企業還應選擇多元化的稅收籌劃方式,建立更有效的籌劃方案。建筑企業在開展稅收籌劃的過程中,應全面推進各項工作,保證稅收籌劃方案更接近建筑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確定稅收籌劃方案后,還應保證其指導性與規范性,創新稅收繳納方法,提高稅收籌劃的工作效率。當前,各建筑企業均已實現會計信息化,可以在工作中引用信息軟件,使用網絡信息技術,由專業人員對供應商進行區分和比價,對比材料成本,從而選擇最佳的供應商與材料選購方式,為企業節約建筑成本,更好地應對稅負問題。
2.6?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當前建筑企業稅負增長的主要原因在于稅率降幅不均衡,即便稅負管理較好的企業,經過調整后,稅務管理帶來的稅收紅利明顯降低,稅負增加。對于管理效果較差的建筑項目,稅率調整之后,稅負反而下降,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甚至在經營期間出現決策失誤。傳統建筑行業間的競爭較為激烈,產生了大量就業崗位。為了促進建筑行業良性運轉,相關部門應加大支持力度,給予更多政策優惠,降低企業稅率與社保費用。出臺政策,要求建筑企業結合自身規模與業務類型確定納稅身份,合理選擇納稅時間。
3? 結束語
在我國深化增值稅改革進程中,稅率調整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振興實體經濟方面也可以采用降低增值稅稅率的方法。建筑企業在調整增值稅稅率過程中,既存在改革創新的機遇,也會陷入結構性稅負增長帶來的困局。從長遠來看,實行技術改革創新的建筑企業會享受更多的稅收紅利,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提高經濟與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劉欣旗.企業稅負問題調查分析——以H公司為例[J].科技經濟市場,2019(1):30-32.
[2]樓華豐.建筑施工企業“營改增”稅收籌劃的全新思路解析[J].財會學習,2017(7):14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