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秋菊
[摘 要]閱讀課堂要注重培養兒童良好的閱讀習慣,逐步建構閱讀思維,培養兒童成長為真正的閱讀者。教師可通過一系列創意讀寫繪活動和預測、聯結等實用閱讀策略,全方位提升孩子的閱讀素養,讓整本書閱讀“玩”起來、“活”起來。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繪本閱讀;閱讀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0)34-0071-02
繪本是什么?“繪本”大概是一本書,運用一組圖畫,去表達一個故事,或一個像故事的主題。一本好書最重要的是提供一個“體會的過程”,讓孩子學會打開情感的出口和入口。
閱讀是一切學習能力的核心,閱讀能力是所有學科學習的基礎。在提倡“全民閱讀”的今天,學會閱讀的技能尤為重要。本文從“開放導讀,自由閱讀的啟蒙”“學科融通,喚醒閱讀的喜悅”“戲劇加持,發掘閱讀的潛能”“多方共讀,提升閱讀的價值”這四方面來探索,通過一系列創意讀寫繪活動和預測、聯結等實用閱讀策略,全方位提升孩子的閱讀素養,讓整本書閱讀“玩”起來、“活”起來。
一、開放導讀,自由閱讀的啟蒙
預測與推想、問題與聯結,是兩種非常重要的閱讀策略。在閱讀過程中,借助教師(家長)講述、質疑猜測、問題引領和生活聯結等方法,可以讓孩子在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中,感受和體驗閱讀的樂趣。
(一)新書發布會
百班千人共讀計劃第23期的共讀書目是英國著名兒童詩人詹姆斯卡特的代表作《水滴的故事》,這是一本融藝術、科學和自然之美的詩意科普繪本。本書以問題開場,從構圖、色彩、韻律、文字等方面均很有特色。
依托我校放飛文學社小記者團優勢,我班開展了《水滴的故事》新書發布會。由兩位小記者主持新書發布會,并擔任新聞發言人,現場接受同學們的采訪。同時,小記者還現場采訪了同學們。有如下采訪問題:請問在新書發布會現場,你是什么樣的心情?你覺得《水滴的故事》可能是一本怎樣的書?能用一兩個詞形容一下嗎?你準備用多長時間去讀這本書?談一談你的閱讀計劃吧!
(二)新書猜想會
我引導孩子們初讀封面,進行“封面大猜想”:
看封面,你發現了什么?
什么最吸引你的注意?
你從封底捕捉到哪些信息?
如果只看書的封面和書名,請你用幾句話簡單猜猜書的內容?
繪本適合猜讀,邊讀邊猜,可以有效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也可鍛煉孩子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時,繪本的語言也比較簡練,留給讀者很多想象的空間。邊猜邊想象,對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與思辨力也是一種極大的鍛煉。
(三)開放導讀單
任務一:閱讀初體驗
本書作者:
本書繪者:
封面最吸引我的是:
我想用這幾個詞形容這本書:
任務二:封面設計師
如果讓你為本書設計封面,你會畫什么內容?使用哪幾種顏色?書名、作者放在什么位置?使用什么字體?請你畫下來。
任務三:閱讀采蜜站
讀完本書,我最喜歡第_____頁的_____(詞)、_____(句)
我最喜歡的段落是_____,我想把它大聲讀給爸爸媽媽聽。
二、學科融通,喚醒閱讀的喜悅
通過設計一系列延伸與拓展活動,可以啟發孩子在語言、科學、藝術等領域獲得全面發展。
(一)與美術融通:畫,水的多樣形態
孩子,是天生的畫家與詩人。基于繪本圖文結合的特點,我設計了一系列寫繪訓練。訓練之一:給你心中的小水滴畫一幅自畫像。訓練之二:這本書中有許多插圖非常漂亮,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幅也畫一畫吧!訓練之三:讀完這本書,我們來畫一畫關于“小水滴”的思維導圖吧!訓練之四:在百班千人活動的個人創意讀寫環節,我班12名孩子報名參加了“小水滴”巨幅畫集體創作,12張風格各異的水滴故事串聯在一起,共同構成一個磅礴的水滴王國,甚是壯觀!
通過細細品讀圖畫書的文字,引導兒童用畫筆描繪,將文字變成圖像,在文字和圖畫中自由穿梭。
(二)與音樂融通:聽,水的各種聲音
水,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自由閱讀階段,孩子們各顯其能,在生活中發現與感受水。有的學生錄下了水的各種聲音,如水池里滴答的流水聲、小溪嘩啦啦、瀑布轟隆隆……還有的學生用碗盛水,根據水的多少敲擊碗沿,而發出不一樣的聲音。
在繪本第16頁,有許多關于水的擬聲詞,我設計了簡單的寫話訓練《聽水》:
滴答滴答,那是_____的聲音;
啪嗒啪嗒,那是_____;
噼啪噼啪,那是_____;
滴答滴答,那是_____;
_____,那是_____。
通過發現、模仿、唱一唱、寫一寫不同的水的聲音,可以充分激發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增進孩子的多元學習能力。
(三)與科學融通:觸,水的萬千變化
通過構建一些話題,進行書本與書本、書本與生活的聯結。
走進生活,孩子們妙手偶得,有許多關于水的新奇的發現。有的學生做了水和油混合的物理實驗;有的將水與各種顏料有機融合;有的走出戶外,去尋找各種形態、各種材質的水;還有的在家長引導下,觀察了云、雨、霧等自然現象的變化,產生了更多關于水的奇思妙想。
三、戲劇加持,發掘閱讀的潛能
戲劇教學法是一種新的思路和理念,不是單純的故事戲劇改編和模仿表演,而是更注重孩子在其中的閱讀理解和參與創作性戲劇活動的全過程。在真實的角色體驗中,將教學內容和現實情境相鏈接,與學生的生活相鏈接。引導孩子在角色中真實體驗,在體驗中感受、領悟和創造。
(一)水之想象,用身體探索水的空間
在閱讀交流課上,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請你模仿小水滴走路的樣子,小溪走路呢?瀑布走路呢?腳的感覺如何?是越走越快?還是步伐越來越沉重?讓孩子體驗在不同的空間中,如何用身體與空間中的事物溝通。換言之,這是引導孩子用身體在閱讀,當感官(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被打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認識世界,情感自然被激發。
(二)水之雕塑,用肢體創造水的形態
我設計了這樣的閱讀活動:假設你是一個雕塑,想象你是一滴水,你將怎樣用肢體動作來創造水呢?你是一滴怎樣的水?
孩子們的想象被激發,瞬間炸開了鍋。有的孩子頭頂文具盒,手若蘭花:我是一滴正在念經的水。有的孩子做跳舞狀:我是一滴跳舞的水。有的孩子步履蹣跚,雙手后背:我是水爺爺,走路走了快三十年啦!
肢體動作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孩子的創造性,讓他們發現,身體與動作有無限延伸的可能性。這種創作性戲劇活動能讓孩子在閱讀繪本時,深入感受作品的語言、明白作者傳達的意圖以及理解故事中各種角色的行動。
挖掘教育戲劇獨特的育人價值,探索教育戲劇與課堂的深度整合、融通,讓每個學生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體驗創造出來的世界,使閱讀和戲劇二者融為一體,讓閱讀變得立體且易于操作。
四、多方共讀,提升閱讀的價值
(一)生生共讀,思維圓桌
臺灣著名作家王淑芬說過:一個人的閱讀,只能是一個點的閱讀,而一群人的閱讀,可以是一個圓的閱讀,因為在這里,可以看到來自360度不同角度的不同思索。
百班千人活動最具含金量的活動之一就是整本書的學生共讀之夜。在這一天晚上七點,全國的小朋友齊聚線上,共同交流、分享讀完《水滴的故事》的感受、困惑、收獲。導師退居二線,化身領讀者的角色,讓孩子們盡情地交流與表達,關于水的循環、水的作用、水的圖形、水的多國語言表達等,這一過程充分激發了孩子主體的自主性力量,嘗試從不同維度去理解一本書,不自覺地完成了某種深度閱讀的過程,讓孩子經歷閱讀的過程,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閱讀的美好。
(二)親子共讀,和諧融通
《朗讀手冊》的副標題是“大聲為孩子讀書吧”。小學一二年級是親子共讀非常重要的階段。《水滴的故事》是一本充滿詩意的科普繪本,有非常多的段落適合大聲朗讀。在“親子共讀導讀單”里,我布置了孩子和家長大聲朗讀書中段落的任務。同時,還通過微信小打卡程序、班級QQ群等助推親子共讀的堅持。在學生在線共讀之夜,我邀請家長們和孩子一起收聽、交流。很多家長聽完,覺得受益匪淺,原來繪本還可以這樣讀!之前對繪本閱讀的理解太過淺顯。大家紛紛感謝百千這樣一個平臺,既提升了家長的親子共讀素養,又無形中融洽了親子關系。
(三)師生共讀,引領提升
相比于轟轟烈烈的生生共讀之夜,和每日堅持的閱讀打卡活動,《水滴的故事》的師生共讀倒顯得安靜許多。但這種“安靜”是沉淀的、內化的。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的思維導圖比之前更精美、精細,呈現出畫風的童真與思維的初步分化。在交流分享“你覺得這本書最神奇的是哪一頁”時,孩子們的語言表達比之前更流暢、精準,神情、語態也比以前更自信、從容。
聚焦閱讀方法、淬煉領悟表達、融通綜合實踐。整本書的閱讀實踐,通過一系列創意讀寫繪活動,實現對兒童人格的養成、閱讀素養的提高、思辨能力的培養等多維度的關注與建構,具有深遠意義。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