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林
摘 要:在素質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有不少人認為傳統的計算教學已經不再重要。他們也認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可以放松了。但是,作為初中階段基礎學科的一部分內容,有理數教學卻并不是那么簡單。有理數是初中階段數學的第一章,它對于培養學生的基礎能力,為學生的后期學習發展奠基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時代的改革教育模式下,教師需從具體形象出發,幫助學生認知概念,教會學生運用各類運算法則,要求學生說清運算步驟,在重重教學改革模式下做好學生的能力鍛煉。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生;有理數
良好的數學運算能力是學生后期發展的基礎,而良好、有效而又迅速的計算過程則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良好標準。在新模式下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由淺入深地教學,注重教學模式改革。打好學生的有理數學習基礎,加強學生能力鍛煉,利用有理數為學生奠基。讓學生更為清晰地理解自我所學習的相關內容,幫助學生感受數學這一門極具趣味性的學科。
一、從具體出發,幫助學生認知概念
若教師要想培養學生良好的有理數運算能力就必須從一些基礎的運算法則或者運算規律出發,幫助學生了解知識,使學生更為熟練地感受有理數運算法則的無窮奧秘,特別是在一些有理數運算的關鍵部分,教師更要強調學生進行記憶。對于初一階段的學生來講,這時的他們由于剛剛進入學校,在概念認知與行為習慣方面還存在著不小的偏差[1]。大多數時候,學生都會出現學習偏差狀況。為此在該時期,教師就要從一些基礎性的概念開始講解,聯系生活,運用一些有效的圖示使學生的記憶更為深刻。
例如,在講解“正負數”的相關概念時,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特別熟悉的溫度計的正10度與負10度作為有效對比,讓學生更熟練地運用“+”“-”來表示相關數字。同樣,除了溫度計之外,教師還可用上升、下降、運進、運出,這些具有相反意義的相關物理量,讓學生從內心中開始認識、理解。在認識基本的正負數概念之后,如何認識“0”也是教師教學的一大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闡述“0”的意義,幫助學生改變以往傳統印象中0是一個很小數的認識。采用直觀教學模式,讓學生理解0是正負數分界線的相關定義,使學生認識0的具體意義。在講解完畢數軸的相關知識之后,教師還可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將各類有理數標示在數軸之上,將其做到直觀形象,幫助學生進行記憶。
二、整理運算步驟,幫助學生歸納
在學生基本了解完數學概念之后,這時教師就可以順勢從有理數的具體變更方法進行整理和再次出發,針對學生不易理解的相關模式,采用抽象知識直觀化教學模式鞏固學生的知識記憶[2]。
在知識講解過程中改變以往的生搬硬套教學模式,鍛煉學生速度,幫助學生進行能力訓練,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自主發現知識,總結構建屬于自我的知識學習網絡,這樣的學習模式也會進一步鞏固學生對于相關運算法則的記憶。例如,在講解兩個負數相乘得正數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應用有效的實例:某火車以每小時30千米的速度向北京駛去,其中路過甲車站,請問此后三小時火車在車站的哪一邊,離甲車站幾千米。接著教師再要求學生列出算式(-60)×(-3)=180,幫助學生認知相關規律,使學生自主發現規律。讓學生從此例題中總結列出相關算式的具體方案,幫助學生認識、使用這些既有具體性又包含著一定趣味性的知識。
三、要求學生說清具體的運算步驟
在學生了解了一些基本的運算法則以及運算規律之后,教師需要培養學生正確運算、正確尋找規律的能力。當然,教師也不能夠僅僅依靠單方面的題海戰術,大多數時候,題海戰術往往都會讓學生出現一種厭倦現象。教師要重視規律應用,讓學生能夠說出具體的運算步驟,使學生能夠針對具體的運算步驟說出每一步運算步驟中蘊含的道理,加強學生具體的知識理解運用。
例如,在教學某道題目-4.5-(+3.25)+(-2.40)時,教師就可要求學生寫出如下兩步:原式=-4.5-3.25-2.40。要求學生在運算式子寫出之時說明相關的知識。原來這個式子中蘊含的第一步就是減法法則,并將其寫成一種有效的代數和模式,而第二步則是運用同號加法法則把這幾個數給加起來。在引導學生說出相關概念時,教師需注意整體評價方法的靈活多變,讓學生在自己了解的基礎之上開始總結。要求學生在各類思維變通過程中尋找到一種最優化的解題方案,最終幫助學生了解知識,讓學生根據自我特點尋找到一條屬于自我的特殊、有效學習方法。在學生說完基本的運算方法之后,教師還要注重評價模式的靈活多變,只要學生回答正確,教師就要給予學生正確評價,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獲取更多自信心。
在素質化教育改革升級的今天,教師要注重整體教學模式的變革,不能夠僅從學生的表層理解開始入手,教師還應該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整體思維發展,給予學生更多表現自我的機會。從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些細微之處開始出發,扎扎實實地打牢學生的學習基礎,注重學生的實際運算能力,讓學生在自我學習過程中了解初中數學這樣一門獨具趣味性的學科。最終鍛煉學生的相關思維,打好學生的基礎,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算能力。
參考文獻:
[1]周立志.淺談《有理數》教學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J]. 學園,2011(1):135.
[2]江沙.淺談初中數學有理數的混合運算教學優化[J].新課程(中學),2018(10).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