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其對學生的培養要求逐步提高,不僅關注學生知識培養上,還要求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培養。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藝術學科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其關注在學生思想、情感、審美等品質的培養上,對于學生的綜合素養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農村初中美術課的展開,是農村學生藝術課程開展的重要形式,其能夠擴展學生的審美視野,促進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
關鍵詞:農村初中;美術課;審美觀
農村藝術教育一直是農村教育的短板,就美術學科而言,很多學校沒有具備專業的美術教師,美術課堂教學的展開一般是由其他學科教師兼職,教師的不專業性導致美術學科教學效率不高,難以發揮美術學科的審美教育。中學階段正是學生知識、能力、素養全面發展的黃金時期,農村學校教師引進專業教師,重視農村美術教育的展開,迎合了素質教育對初中生的教育要求,能夠利用美術的審美教育價值對學生進行熏陶,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促進學生思想、情感的發展。
一、基于課本教材內容,促進學生美感形成
美術是一門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學科,初中美術教材編制迎合了初中生身心發展特征,具有豐富性、專業性,教師在美術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內容,能夠促進學生美感的形成,提高美術課的教學效率。初中美術教材內容包含微觀到宏觀、歷史到現代的美術內容,值得學生對其進行系統的學習。在農村教學中,美術課本是教學的重要材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挖掘美術課本的審美教育價值,能夠提高學生美術基礎知識,促進學生美感的形成。例如,在七年級上的美術教材中,主要介紹了《藝術——生命與自然的和諧交融》《春天暢想》《校園春天》《校園藝術節》等內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有效分析,能夠促進學生美術欣賞、造型、設計、探索等能力的形成,提高學生的美術基礎能力,促進學生美感的形成。
二、引導學生進行作品欣賞,培養學生審美情趣
美術學科是一門審美教育學科,其最顯著的特點是能夠培養學生對美的情感感受。梁啟超先生曾經提道:“情感教育的最大利器是藝術?!币虼?,初中美術教師在展開美術學科教學時,可以利用美術知識對學生情感進行培養,促進學生審美情趣的發展。初中階段,學生接觸到的美術作品不多,其審美視野狹窄,難以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審美情趣。美需要用心去感受,而在學生學會感受之前,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意識。在農村中,學生能夠獲取的美術素材較為狹窄,很多一部分來源于課堂上教師的引入。因此,農村初中美術教師積極引進美術作品,引導學生進行作品鑒賞,對于開闊學生美學視野,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具有重要意義。例如,教師在課堂設計中利用網絡技術收集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進行展示,讓學生直觀感受蒙娜麗莎那神秘、夢幻般的笑容。與此同時,讓學生對蒙娜麗莎的笑容進行分析:你認為蒙娜麗莎的笑是怎樣的笑?這時候教師鼓勵學生積極進行探討,對達·芬奇創作《蒙娜麗莎》的歷史背景、人物故事等進行分析,從中得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部分學生通過對創造背景進行分析,得出這樣的答案:《蒙娜麗莎》是文藝復興時期著名作家達·芬奇的作品,其體現出了女性的深邃和高尚精神,反映了那個時代人們對女性的審美理念。部分學生或許會這樣認為:蒙娜麗莎的笑不是一種慈祥、善意的笑,她的笑是一種譏諷的笑,是作者達·芬奇對當時社會的一種諷刺。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美術作品欣賞時,給予學生的是引導與啟發,而不是思想的灌輸,教師將課堂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對作品進行分析、感受,得出自己的看法,如此才能促進學生審美情趣的有效發展。
三、促進學生進行動手,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
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美感、發展學生審美情趣不是美術教育的最終目標,其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想象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即培養學生利用美學知識和技巧去創造美的能力。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對人才培養要求逐步提高,更加注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學生作為人才培養的第一基地,其教育教學理念與社會人才培養需求相契合,以培養創新型人才作為學校教育的最終目標。美術教學的展開,對學生空間能力、想象能力等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能夠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創造意識的形成,發展學生審美創造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美術實踐,讓學生學會動手去進行美術作品創造,能夠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設計制作請柬”知識點時,讓學生自主動手去進行請柬制作。學生通過課本上的內容,基于實際情景積極進行思考,設計出獨一無二的請柬,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創造意識,在學生進行制作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
素質教育背景下,審美教育受到廣大教育者的關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審美教育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影響學生思想、情感、價值、審美等基礎品質的發展。美術學科是審美教育展開的重要學科,其能夠對學生審美意識、審美情趣、審美創造能力等進行發展,促進學生審美素養的有效發展。農村學校,美術學科教育較為落后,沒有充分發揮美術學科教育價值。本文基于農村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考慮,從教師教學角度對農村初中美術課提高孩子審美觀的教學策略進行探討,提出了以下三條教學策略:一是基于課本教材內容,促進學生美感形成;二是引導學生進行作品欣賞,培養學生審美情趣;三是促進學生進行動手,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曉玲.淺談初中美術課堂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廣東蠶業,2018,52(9):45-47.
[2]王慶豐.淺談農村初中美術課如何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提高創新能力[J].未來英才,2016(16):197.
作者簡介:王振乾,男,二級教師,就職于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太平中學,研究方向:初中美術教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