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 王文昊
摘要:區塊鏈技術發展迅速并在涉及信息技術的各個領域得到了極大的推廣和應用,金融行業作為依靠信息技術的重要領域,在前幾年就開始布局和投資區塊鏈領域。在分析了區塊鏈技術的特點及其在金融行業的應用優勢后,探討當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行業日益滲透時,為金融行業提供人才儲備的高校在《金融企業會計》教學中的積極變革,認為各高校應積極引入區塊鏈技術,從教學內容、實踐教學平臺和教學方法等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關鍵詞:區塊鏈技術? 金融企業會計? 教學內容? 實踐教學? 教學方法
區塊鏈技術是信息技術的一次重大突破,對依賴于信息系統的金融行業是一次較大的挑戰和機遇,全球各大金融機構近年來都大力投資于區塊鏈并在這一領域做出新布局,自2016年起,國際上共有約14家商業銀行不同程度涉足25個區塊鏈的應用場景,國內目前涉足區塊鏈范圍最廣的中國銀行部署了6種區塊鏈應用場景,并在資產業務、中間業務、負債業務和非銀行業務四類業務上應用區塊鏈技術[1]。為了應對區塊鏈技術對金融行業的業務和財務處理造成的影響,各金融機構短期內需要積極參與、抓住機遇、跟緊形勢、適時制定應對策略;但從長遠發展來看,更需要勇于改革、能快速適應技術發展的優秀人才[2],基于此,對人才培養,尤其是《金融企業會計》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一、區塊鏈技術及其特征
區塊鏈技術是在互聯網大數據的背景下,采用點對點傳輸、數據分布存儲、共識機制、加密算法創設節點等計算機技術,構建信息不對稱情況下的新型信任機制應用模式,它是一種以區塊為基本單位的鏈狀數據式結構[3]。區塊鏈技術基于塊鏈式的數據生成、存儲和驗證模式以及密碼學加持的數據訪問和傳輸模式是網絡科學、數學、密碼學等多種技術在互聯網上整合的呈現[4]。區塊鏈技術的核心是底層計算機分布式賬簿,形成一個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數據云,區塊鏈信息服務是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通過互聯網和應用程序等向社會提供信息服務[5]。在會計信息的披露上,區塊鏈技術用途的標準性,可以提供更準確、更安全的會計信息,促進會計信息開放共享,同時,對會計核算、會計信息管理、會計監督等工作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區塊鏈技術獨特的塊鏈式數據存儲結構,不但有利于財務數據的保存與檢驗;更有利于會計信息安全。區塊鏈技術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通過分布式記賬“去中心化”
傳統會計記賬均是圍繞某一會計主體進行,稱為中心化記賬模式,會計信息的質量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記賬中心機構的信用機制。區塊鏈技術的底層邏輯是分布式記賬模式,它不依賴于某一集中的管理體系,是按照一種“去中心化”的方式,在統一的規則下進行數據共享,其信任機制依賴于加密技術和集體維護規則。單一參與機構對賬本均無支配權,從而使得財務信息的安全性和整合效率更高,從而達到降低交易成本的效果[6]。
(二)加密保護以“去信任化”
區塊鏈技術依賴密碼學的加密技術讓數據更加安全,對數據安全的保障不再依賴于國家或某中心權威機構的信用背書,而是利用區塊鏈內部的執行規則和節點數字簽名等技術來取代傳統的信任方式,加密技術是“去信任化”的保證。而且,會計賬冊、會計記錄等會計信息存放在區塊鏈上,其安全等級也有大幅的提高。
(三)分布存儲、不可篡改
區塊鏈技術中密碼學加密技術讓數據更加安全的同時,分布式存儲方式讓數據更加的公開透明,使數據信息在使用者間可以共享,加之,每個節點的獨立性,導致單個節點的篡改是不被其他節點承認的、是無效的,也避免了信息丟失的風險,從而保障區塊鏈數據的安全可靠性和真實完整性,極大降低了數據安全隱患。
二、《金融企業會計》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在區塊鏈技術日益發展完善的背景下,國內外有多所知名高校已開展區塊鏈相關課程教學,其分布式記賬模式對會計領域和金融領域的影響將日益深入,在金融企業會計教學中引入區塊鏈技術是大勢所趨,區塊鏈技術教育將成為各院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核心競爭力。國內高校勢必發展創建區塊鏈實驗室或區塊鏈學院,開設區塊鏈課程,浙江大學于2018年5月成立區塊鏈研究中心并于同年9月開設區塊鏈相關課程,預示著將有更多的高校把區塊鏈技術和相關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重點,在金融會計課程中引入區塊鏈教育的必要性表現在:
(一)提前布局,搶占先機
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迅猛發展的大背景下,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態發生了極大地改變,金融和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也要積極探索、不斷發展以適應新形勢,區塊鏈技術為《金融企業會計》課程的教學創新和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各高校在《金融企業會計》教學中應積極探索行業應用前沿,布局金融和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戰略方向,搶占行業會計人才培養先機。
(二)強化專業課縱深發展,增強專業培養實力
隨著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行業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展,對《金融企業會計》課程的專業縱深要求也越來越高,各高校應強化該課程的縱深發展,引入新知識,拓展專業內涵,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加強教師專業課能力提升,增強本校專業人才培養實力,滿足市場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在已有的會計學和財務管理課程中融合區塊鏈知識,在會計實踐教學中加入區塊鏈技術,培養復合技能型專業人才是會計類專業的必然發展趨勢。
(三)提高學生就業能力,拓展學生就業范圍
目前,區塊鏈技術已經滲透到數據存儲、電子商務、財務管理、證券服務、供應鏈管理等各領域,分布式記賬模式在會計類課程中的應用契合度較高。培養學生的“區塊鏈+金融會計”的專業能力,可以極大拓展學生在各類金融機構的就業范圍,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三、區塊鏈技術在《金融企業會計》教學中應用的優勢
區塊鏈技術中的分布式賬本是一個存在于各個參與節點的、具有透明共享特征、可以實時更新的信息庫,它記錄了各參與節點間的各種信息交易,其優勢在于共享性,從而可以減少賬本訪問的時間、降低交易成本。同時,由于系統協議的存在,可以保證賬簿信息的真實、完整和安全,也可以使賬簿信息被更可靠、高效的創建、存儲和傳播。
(一)區塊鏈技術使金融會計教學內容更科學
基于區塊鏈技術,金融會計信息系統實現了人機協同操作模型。第一,區塊鏈技術改變了金融會計教學中的業務處理規則。人機協同模式使金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被固化,業務人員不能修改和調整財務數據,并需要具備較高的會計數據和財務資源管理能力;第二,區塊鏈技術使金融企業的數據采集點標準化、規范化。分布式記賬的特點就是數據分布存儲,金融會計業務流程被重新設計和梳理,數據間自動交流,金融會計核算程序和監督過程得到整合,以確保進入區塊鏈的財務數據真實可靠;第三,區塊鏈技術中的時間戳和非對稱加密等技術使金融企業財務數據的訪問和傳輸更安全。區塊鏈技術不但具有不可篡改性,而且還可以創建私有鏈,通過授權密鑰對金融企業財務數據進行加密權限設置,即使數據存儲非常分散,也可確保財務信息的安全性和真實性。同時,區塊鏈利用比特幣作為激勵吸引全網參與記賬,利用統一的電子交易和記賬憑證標準和規則,使記賬錯誤和漏記風險降到最低。
(二)區塊鏈技術提高了金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實時核算能力
傳統金融會計賬務處理過程中,人工操作涉及范圍較廣,風險較高,金融會計信息自動化程度略低,共享機制差,而且財務信息不完全公開,會形成數據孤島,存在金融活動和會計事項發生時間與金融會計賬務處理時間脫節現象。區塊鏈主張建立分布式賬簿聯盟,在大數據、云計算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區塊鏈技術加持的實時記賬、實時對賬平賬、實時審核監督,使金融會計核算流程面臨變革的機遇和挑戰。同時,金融會計信息共享機制使金融交易更透明、更開放、更容易達成共識,分布式記賬使金融會計賬簿很難作假,從而極大地提高了金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實時核算能力。
(三)區塊鏈技術優化了金融會計工作方式
區塊鏈技術也可以完成傳統金融會計核算流程和傳統會計信息管理系統與新的業務綜合平臺的對接,對金融會計信息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工作會自動完成,盡量避免同類金融會計信息的重復低效記錄,在核算、審核、監督等環節節省大量人工,而且區塊鏈技術中賬本數據記錄按需而定,降低記賬錯誤風險。在審計環節,審計人員可通過對金融機構賬簿實時監控獲取完整真實的審計證據鏈,審計工作將向全自動化發展,審計效率將得到極大提高。一旦區塊鏈技術更加成熟,網絡環境的安全性、穩定性和空間能夠滿足區塊鏈的技術發展,區塊鏈技術在金融會計領域會更好地發揮其分布式記賬、去信任化和去中心化等優秀性能。
四、區塊鏈技術對《金融企業會計》教學的影響
(一)教學內容上應體現“教、學、練、測、評”五個維度的設計
引入區塊鏈知識升級《金融企業會計》教學內容時,應注重內容創新、符合專業培養目標,起到學以致用的作用,可以通過三個步驟完成教學內容改革:第一步:教學大綱重建,剔除過時章節、找出需要融合區塊鏈知識的模塊;第二步:探索區塊鏈融入教學方案的途徑,做到無縫對接;第三步:利用區塊鏈技術提升相關專業深度。教學環節具體操作上,可以從“教、學、練、測、評”五個維度推進,提升整體教學能力。教——是指教師通過課堂講解、實訓指導等教學手段完成知識傳授,布置階段性學習任務,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達到教學相長;學——是指學生利用教師預先設計好的學習資源(學習視頻、教學PPT、知識導圖等)自主學習,分步驟完成各階段學習任務,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練——是指教師指導學生理論結合實踐,一方面通過課堂學習和自主學習完成理論知識的儲備,另一方面通過實踐平臺親自動手操作、體驗,加深學生對金融企業會計知識的掌握寬度和深度;測——是指在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完成后,安排學生進行綜合測試,通過測試一方面鞏固相關知識,使所學更扎實,另一方面測試前期教學效果;評——是指在教學任務完成后,通過問卷調查、學習心得等方式提煉學生在《金融企業會計》課程中的學習效果和學習體會,一方面讓學生總結所學知識、思考學習感悟、提升專業思考能力;另一方面評價教師的教學效果,以待改進。
從五個維度將區塊鏈技術引入《金融企業會計》教學內容中,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知識寬度、專業素養和職業能力;也可以拓展高校的專業培養渠道,提升高校的專業培養能力和知名度。
(二)基于區塊鏈的金融會計實踐教學模塊優化
引入區塊鏈技術的金融會計實踐教學平臺要集理論性、應用性、實操性和體驗感于一體,盡可能實現場景仿真模擬,利用金融會計實際案例,通過角色分工、任務分組、流程把控等方式,一方面加強理論課教學內容的貫穿效果,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財務思維和專業能力,力爭通過實踐平臺的操作,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扎實領悟,培養思維活躍、創新性強,既懂金融業務又懂會計知識的復合型人才。
在金融會計實踐教學中引入區塊鏈技術是大勢所趨,所以在實踐平臺設計上,應注重與理論知識的結合和操作平臺的吸引度??梢酝ㄟ^游戲設置、場景模擬等方式,讓學生快速理解區塊鏈的含義、掌握金融企業會計中區塊鏈的基本架構,通過對中心化記賬模式和去中心化記賬模式的比較,使學生清晰、快速理解區塊鏈在金融企業會計核算中的應用原理和業務應用場景,引導學生接受新知識、緊跟金融會計行業的創新步伐、提升自身專業素養。
(三)教學方法上應多元化設計
區塊鏈技術中的程序代碼、加密技術、共識性思維等對金融類和會計類學生來講有一定的理解難度,要使學生接受和理解區塊鏈技術在金融企業會計中的應用,必須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設計使區塊鏈技術特點通俗易懂、和金融企業會計無縫對接。具體來講可以采用以下教學方法:一是可以構建思維導圖,直觀、形象的展示區塊鏈技術在金融企業會計中的應用程序和對核算流程的影響,同時提供全方位的教學資源,供學生在線自學;二是可以開展案例教學或將經典案例設計成游戲,便于學生理解,通過組織學生體驗根據區塊鏈某一技術原理發生的真實案例設計的游戲,在實際操練中理解區塊鏈。還可以通過通關類游戲或分組答題PK等形式,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專業知識融會貫通的教學目標;三是開展仿真模擬實踐,可以依托真實的金融會計核算案例,在實驗室設置各種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通過仿真模擬真實的交易流程和交易場景,幫助學生構建區塊鏈思維、培養學生數據分析和挖掘能力、提升學生對新技術的感受力;四是探索更便捷的教學方式,例如區塊鏈金融會計實踐APP的開發、教師移動教學平臺的研發或購置等,可以構建可自動根據教學內容難度調整實踐內容、實踐場景的手機實踐教學APP等。
參考文獻:
[1]鐘瑋,賈英姿.區塊鏈技術在會計中的應用展望[J].會計之友,2016(17):122-125.
[2]胡晟昱,章振東.淺談區塊鏈技術在會計領域的應用[J].財會研究,2018(11):49~52.
[3]謝智菲.區塊鏈技術在資產證券化中的應用——基于法律與監管的視角[J].河北金融,2019(08):65~68.
[4]劉燕.從結繩記事到分布式記賬——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對金融行業以及商業銀行財務會計事務的影響[J].金融會計,2019(04):38~44.
[5]汪蕊.區塊鏈技術對傳統金融會計行業的影響研究[J].審計與理財,2019(05):28~30.
[6]謝曉晨.區塊鏈技術未來在會計領域的應用——或將發展復式記賬法[J].中國農業會計,2019(01):79~81.
基金項目:本文為安徽農業大學校級教學研究項目“區塊鏈技術對《金融企業會計學》教學影響研究”;安徽農業大學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地方高等院校會計專碩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研究(2019yjsjy16)”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王立群,安徽農業大學;王文昊,中國建設銀行安徽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