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曉莉
摘 要:當今社會飛速發展,對高素養人才的需求愈來愈大,要求人們身體、心理健康同時,更需要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以及在德智體美勞五方面能夠全面發展。按目前現狀來看,我國青少年整體的核心素養還有待提高,為此,討論體育教育在立足于學科素養的基礎上,怎樣才能更好地開展體育課堂教學才能夠使青少年成為更優秀的人、更好的自己,這是十分具有現實討論意義的。
關鍵詞:學科素養;體育教育;教學探究
以“全面發展”作為培養人才的核心素養,體育教育要以“學科素養”作為開展的立足點、基礎面,在此基礎上,實現全面合理地發展,提升學生的體育學科素養,加深其對體育該科目的理解與認識,更好地發展體育教育。
一、體育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優勢
對任何事物進行解釋前,都需要明白任何事物都具有外延與內涵兩大方面。體育教育在開展的過程中,要善于將教育從外延轉變到內涵,淘汰應試教育,提倡素質教育,在開展素質教育的前提下,重視青少年的培養,使其成為更優秀的人,更好的自己。體育教育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方面存在以下幾大優勢。
1.學生從幼稚園到大學,從啟蒙教育到義務教育再到后來的高等教育,這一路成長都需要接觸體育教育,這是人們必須接受的一門學科教育。因此,適時開展不同的體育教學,能夠實現青少年核心素養的理想化。
2.在體育教學進行的過程中,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肢體動作、行為動作與實踐手段來了解學生,從而更好地進行教學,對其做出相應的指導。老師可以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整體的核心素養培養。
3.體育教育的內容十分豐富,涵蓋的范圍也很廣泛。體育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與人的意志品質,精神內涵緊密相結合。比如中長跑體育項目中,能夠培養學生的奮斗精神以及吃苦耐勞與不輕易言棄的體育精神等。
二、反思體育教育在培養學生學科素養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
1.第一點是教師觀念的轉變,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學活動應該是“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學生是教學活動、教學過程中的主角,不再是以前的傳統三中心“教師、課堂、教材”。老師需要重點注意對學生的能力提升與體育技能訓練。除此之外,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相掛鉤,提高學生整體的核心素養。
2.一些學生對體育有著強烈的興趣,在進行各項體育活動的過程中,積極性與參與度都十分高,自身的體育素質也十分良好,掌握多類體育技能,不過也存在一些小問題,比如:部分學生的體育品格還有待提高,體育品質還需要加強培養。在參加團體賽時,比賽失利,一些隊員會去埋怨同隊其他隊員在比賽過程中沒有很好地發揮。這樣的行為與做法就是缺乏集體榮譽感、責任感以及缺乏包容心的表現。
3.在體育教育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對體育項目的方法的傳授還不夠,同時,缺乏體育健康知識的傳授。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在開展工作的時候,要側重關注點,加強對學生方式與方法的傳授,明確對學生體育品質的培養。
三、基于學科素養下的體育教育,如何實現更好地發展
1.體育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學習的機會,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學科水平以及專業素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老師要具有廣博的知識儲備,豐富的知識積累,才能更好地教導學生。因此,體育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學習的機會,抓住學習的機會,不斷豐富自身的體育學科知識體系,提高自身學科素養。
2.開展體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注重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知識與技能的培養固然重要,但是道德的培養才是最關鍵的。在體育教育過程,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德育的培養環節要滲透進課堂當中,要滲透進教學當中。
3.培養學生終身運動,終身健身,終身體育的意識。體育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對學生體育技能的培養以及體育興趣的培養,鼓勵學生有一門自己熱愛與喜愛的體育活動。老師與家長要轉變錯誤的觀念,對以往的傳統教學進行轉變,在重視應試教育的同時更要重視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基于學科素養下的體育教育,在開展的過程中,要注重對教師隊伍素質的整體培養,同時需要明白,教學是雙邊活動,“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角,老師要注意關注學生本身,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要注重對學生體育品質的培養以及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體育教育如何開展才能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更有助于學生的進步,這是每個體育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唐健編.大學體育[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8-12.
[2]大學體育與健康教程編寫組.大學體育與健康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3]體育教程編寫委員會.體育教程[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08.
[4]王杰,劉玉.體育發展方式轉變背景下的體育利益表機制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1(6).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