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紅玲
摘 要:課外閱讀作為初中語文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長期以來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是貫徹新課標要求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促進學生提升自身語文能力的一個關鍵。然而長期以來,語文課外閱讀的開展卻并不是那么順利,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诔踔须A段的語文教學開展情況,分析課外閱讀開展所面臨的一些問題與挑戰,展開初中語文課外閱讀策略研究,感受語文課外閱讀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課外閱讀;語文教學;教學策略
語文教學過程中,課外閱讀是非常重要并且不可缺少的一環,同時也是推進比較困難的一環。大量有效的課外閱讀對初中學生有巨大幫助,對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能力、寫作能力等都有著重大影響,能為學生語文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長遠發展。廣大一線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十分重視引導學生的課外閱讀,然而在實際工作開展中遇到了一些困難和挑戰。故而十分有必要基于現實情況進行初中語文課外閱讀開展策略研究,以便于更好地推進課外閱讀。
一、課外閱讀對于初中學生的意義
(一)貫徹初中語文新課標要求
新課標十分重視初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從字數上要求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都要閱讀兩到三部名著;同時還對閱讀方法和技巧提出了一定要求;而最重要的就是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要求學生初步領悟作品內涵,從中獲得自己的啟示。有效的課外閱讀無疑是貫徹新課標對學生閱讀能力要求的最佳途徑和手段,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對學生寫作能力有很大幫助。
(二)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打下扎實基礎
課外閱讀不僅對學生現階段學習有很大幫助,長遠來說,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積累使學生受益終身,對他們長期發展有重大意義。課外閱讀在促進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升的同時,還有利于陶冶他們的情操,培養他們的品性和健全的人格,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養成積極向上的態度,使他們在生活中受益無窮。
二、影響初中學生語文課外閱讀開展的因素分析
(一)初中學生自身閱讀能力與時間限制
初中學生整體閱讀能力水平有限,可以選擇的著作也有一定限制,所以學生在選擇課外閱讀著作時需要結合自身實際,選擇最合適的,在這一點上教師需要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結合課本選擇適合學生的作品,提高閱讀效率。此外初中學生也面臨著較大的學業壓力,每天的課外閱讀時間有限,考慮到這個實際情況,教師需要合理調控時間以及作業,給學生留下充足的課外閱讀時間,尤其利用好每一個假期。
(二)家庭缺乏良好的閱讀條件
課外閱讀最好的場所是家庭,其需要父母配合營造出適合學生讀書的氛圍。有許多家庭缺乏良好的閱讀條件,無論是干凈的書桌和充足的名著這樣的硬條件,還是家庭文化這樣的軟條件,對學生都非常重要。父母需要在孩子閱讀的同時給予適當的引導,啟發他們的思考,讓閱讀事半功倍。
(三)教師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一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沒有樹立起貫徹新課標、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理念。還有部分教師在學生課外閱讀的過程中缺乏對學生良好的引導,學生閱讀效率低下,閱讀內容選擇不合適。此外,教師有時還缺乏對學生整體閱讀的綜合性評價,使學生缺乏閱讀過后的反思與總結。這些問題都不利于初中學生課外活動的開展。
(四)學校缺乏硬件設施與閱讀課時
學校在學生課外閱讀方面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缺乏相應的硬件設施,例如公共圖書室等,也不利于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展。此外,學校應當設立相應的閱讀課時,以便于更好地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也更便于教師指導。
三、初中語文課外閱讀開展策略
(一)立足課本,加強聯系
充分研究初中語文課本,包含選文內容以及課本結構,學習領會教材關于課外閱讀開展的策略指導,了解課本選文背后的深層核心因素。立足課本選擇適合的課外閱讀材料,加強課內外聯系,形成課內外互補,對課本內容進行延伸拓展,這樣更有助于學生理解課外閱讀著作,形成“課內輔助課外,課外反哺課內”的良性循環模式。讓學生基于課本帶著目的和問題去進行閱讀,例如閱讀《莫泊桑短篇小說選集》的時候結合課文《我的叔叔于勒》領會莫泊桑短篇小說寫作的出色技巧。同時教師要良好引導學生將所學課內知識與課外閱讀內容相結合,激發學生思考與感悟。
(二)利用新媒體平臺,課外閱讀手段多樣化
新媒體環境下閱讀會更加便利,更加省時省力,學生可以獲取到的閱讀材料也會更加豐富,學生也能充分利用空閑時間進行閱讀。充分利用現在發達的新媒體技術與平臺,豐富課外閱讀的手段,提升閱讀趣味性,激發學生興趣。例如閱讀經典名著《紅樓夢》時可以結合有聲名著講讀,使學生可以充分融入情景中,加深自己的理解。教師在帶領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拓寬學生視野,使課外閱讀手段多樣化。
(三)家校聯合,交流互動
在課外閱讀環節中家庭作為不可缺少的一環發揮著重要作用,父母在孩子閱讀的過程中應該給予充分關注和陪伴,引導孩子不斷進步。家庭應與學校形成良好配合,關注孩子課外閱讀情況,樹立課外閱讀有益終身的理念。家校之間多溝通交流互動,形成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家長配合的課外閱讀模式。營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父母以身作則,給孩子建立良好的閱讀環境。
(四)教師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個人能力
教師應從教學現狀出發,選擇最適合學生的閱讀材料,在閱讀過程中加強引導和及時答疑解惑,學生閱讀完成后及時給予一定的反饋和評價,讓他們多反思總結。教師自身要明白課外閱讀在貫徹落實新課標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的重要性,明白閱讀對于學生的重大意義。此外教師自身也要不斷閱讀學習,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能力。
課外閱讀在初中學生的發展和學習中起著重要意義,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等,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使學生受到美好品行和文化的熏陶,不斷進步發展。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工作中有很大的影響,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多與家庭溝通交流,利用新媒體,立足于課本對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工作,讓學生在閱讀中不斷進步,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邢維.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有效性的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16.
[2]程曉彬.“部編本”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D].合肥:合肥師范學院,2018.
[3]黃曉山.課外閱讀與拓展訓練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