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通過對“蛋白質”專題的深入研究,讓學生感知此內容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并通過構建模型、建立聯系、鞏固落實等策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復習思路,進一步幫助學生尋找疏漏,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蛋白質專題;教學策略;模型構建;建立聯系;學習效率
一、對蛋白質專題的認識
1.研究課本
高中生物課本中蛋白質內容覆蓋面大,分布廣,作用重要。蛋白質內容是高中生物知識的重要基礎,學好蛋白質內容有助于學生學習和理解其他相關內容。各模塊之間通過蛋白質內容建立起復雜的聯系,形成一個巨大的網絡,使高中生物知識形散神不散。
2.研究生物體的生命活動
所有的生物體中都含有蛋白質,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都與蛋白質有關。蛋白質在各種生命活動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蛋白質能夠參與細胞的代謝、增殖、分化、癌變、衰老、死亡等生命活動,還參與生物的遺傳、變異、基因表達的調節以及學習、記憶等多種生命活動過程。許多重要的酶和激素也都是蛋白質。它們是許多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物質。
3.研究高考真題
近5年高考題中涉及蛋白質的題目很多,分值在14分左右,且每年必考;必修一考查的內容最多,重視基礎知識;選擇題和非選擇題的側重點不同,選擇題側重理解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的考查,非選擇題則側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
二、備考策略
1.構建網絡,整合知識
(1)制作導圖
知識網絡將零碎的生物學知識進行歸納、聯系,形成一個整體,可以讓學生明確了解各個知識點在知識體系中的具體位置,建立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學生運用知識網絡可以訓練自己的歸納、整合能力,有助于在做題時迅速調取有用信息,提高解題速度,也有助于增強對本塊知識的深度理解能力,做到對題目更深入細致的分析,提高準確性。教師為學生提供主干,即核心概念模型,讓學生在核心概念模型的基礎上獨立完成網絡構建,再通過小組內合作、組間合作、班級匯報等形式修改、分析、整合,最后建構成綜合概念圖。這樣不但能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而且學生能深度掌握知識,拓展思維。
(2)建構模型(圖形),帶著問題思考,拓展深度
教師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再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片、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挖掘圖中提供的信息,對問題進行整理,形成梯度分明的問題串,出示給全班同學。師生共同復習,完成對生命現象的概括和總結。
圖1讓學生從整體到部分、從理論到實踐全方位掌握蛋白質的合成過程;圖2幫助學生重現蛋白質結構的基本概念;圖3以實例胰島素的結構為載體,深度探究蛋白質的加工過程。
習題:
①胰島素原是一個由 個氨基酸構成的? ,共分成? 部分。氨基酸之間通過? 鍵相連,A鏈與B鏈之間通過? 鍵相連。②要形成胰島素首先需要切除? ? ,剩余的部分至少含有? 個氨基、? 個羧基。③要形成胰島素還需要進行? 形成? ;④形成的胰島素具有? 的功能,可以治療? ?疾病;⑤如果病人口服胰島素,? (能、不能)發揮應有作用。
師生共同總結出:胰島素是一種蛋白質類的藥物;胰島素原是胰島素的前體物質;肽鍵和二硫鍵連接的部位不同;一條肽鏈至少含有一個氨基、一個羧基;形成胰島素需要合成、加工等過程;胰島素能降低血糖,可以治療糖尿病;胰島素只能口服不能注射。
2.建立聯系,拓展思維
(1)蛋白質的檢測與其他相關實驗的聯系
例:以下關于實驗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若要觀察處于減數分裂后期的染色體可用龍膽紫溶液染色
B.鑒定西瓜中的營養成分時,可將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混勻后使用
C.酵母菌懸液中加入臺盼藍染液后,在顯微鏡下觀察,有部分酵母菌被染色
D.稀豆漿溶液中加入雙縮脲試劑后,在水浴中加熱,可看到溶液變為紫色
本題中,稀豆漿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以使用雙縮脲試劑進行檢測,發生紫色反應,但不需要進行水浴加熱,常溫下即可發生反應,出現紫色。此處需要與斐林試劑的使用方法進行區分。西瓜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氨基酸、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鑒定時需要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配成斐林試劑或雙縮脲試劑使用。龍膽紫染液能將染色體染成深色,臺盼藍染液能將死細胞染成藍色,觀察染色體、酵母菌時需要借助顯微鏡。
由上題可看出,學生不僅要把蛋白質的相關性質記清楚,還需要把蛋白質和其他物質的檢測聯系在一起。生物學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明確提出,還原糖、脂肪及蛋白質的檢測是必修一中的基礎實驗,屬于高考必考范圍。
(2)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的聯系
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具有運輸氧的功能。血紅蛋白由4條肽鏈組成,各形成一個亞基,能夠分別與氧氣結合。亞基與氧結合時會導致血紅蛋白的結構改變,從而更好地運輸氧氣。若血紅蛋白中氨基酸順序發生改變,就會導致血紅蛋白的結構改變,其運輸氧氣的能力也會下降。鐮刀型細胞貧血癥便是如此?;颊唧w內血紅蛋白的結構異常導致紅細胞的形狀改變,其運輸氧氣的能力大大降低。
CFTR蛋白是人體細胞膜上的一種轉運氯離子的載體蛋白。囊性纖維病患者體內編碼CFTR蛋白的基因發生突變,結果導致CFTR蛋白的結構改變,其運輸氯離子的功能也隨之異常。患者支氣管、肺的功能嚴重受損。
胰島素在生物體內以前體的形式——胰島素原存在。當胰島素原被裂解,除去部分肽鏈片段之后才成為成熟的蛋白質,才具有生物活性,發揮其功能。
3.鞏固落實,掃除疏漏
(1)分析高考真題,尋找主要知識點及題型
教師幫助學生對近5年全國一卷中的蛋白質有關的習題進行深入分析,橫向明確高頻知識點、重點知識點;縱向明確考查的主要題型、出現的圖形類型及分析、文字表述、相關實驗等,確保學生對蛋白質方面的知識了然于胸、信手拈來。
(2)自測,分析自己的薄弱環節
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專題自測后的試卷分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它能幫助學生準確找到自己的疏漏點和薄弱環節。學生要重視錯題,收集整理錯題,對錯題進行分析,分析的方面包括涉及的知識點、錯因及改進措施等,并將其整理成表格,明確自己接下來的復習方向,制訂相應的復習計劃和措施,做到精準復習、高效復習。
(3)鞏固基礎和刻意練習相結合
學生在找到自己學習上的疏漏點后,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回歸課本,把每一道錯題從課本中找到對應的原文,讀課本,多思考,不放過課本中的每一句話。
如果是基礎知識沒有記住或者一些知識點混淆不清,那就需要總結、背誦,將滾動式背誦和聽寫、默寫相結合,把課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和實力相當的同學建立學習小組,互相督促,互相檢查,互相競爭,共同進步。
如果是做題時理解題意有誤或者思考問題不全面,那就需要刻意練習??桃饩毩暡捎梅种R點練習、分題型練習和混合練習相結合的辦法。學生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練習方法和難度適宜的習題,并進行大量的練習。集中練習一段時間后,就會不自覺地進行總結,發現規律,從而徹底掌握解題技巧。
總之,蛋白質專題復習不僅需要明確其重要地位,也需要運用建模思維讓學生自主構建模型,將復雜零碎的知識進行整合,建立蛋白質與其他物質間的關系,強化知識間的聯系,選擇不同方法尋找疏漏,彌補不足,提高復習的針對性。
最后,希望高三學子們都能做一名執著的攀登者,扎扎實實走好自己的每一步,掃除成功路上的一切障礙,收獲屬于自己的成功!
參考文獻:
[1]周荷靜.利用模型方法提高“蛋白質專題”的復習效率[J].生物學教學,2012,37(5):26-28.
[2]徐定冼.也談“蛋白質”專題復習[J].生物學通報,2005,40(11):46-47.
[3]林菊英.“蛋白質”專題復習中的十類問題[J].生物學教學,2015,40(3):71-73.
注:本論文系課題《發展學生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研究》下的研究成果,其編號為GH-18277。
作者簡介:楊李硯(1980.10—),女,漢族,山西臨汾人,本科,中教高級,研究方向: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