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加園
摘 要:角色游戲作為近幾年幼兒園教育中比較常見的游戲類型之一,在幼兒角色游戲中同伴沖突問題也一直是困擾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問題之一,如何針對不同階段幼兒同伴沖突行為發生的原因進行解決、優化就成為現階段幼兒園教育工作者需要解決的問題。從現階段幼兒角色游戲中常見的沖突行為模式入手進行闡述、研究,針對性地探究解決、優化策略,以期對后續幼兒園角色游戲的開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角色游戲;幼兒園教育;同伴沖突
游戲作為最受兒童們喜愛的教學模式之一,合理地開展幼兒園游戲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幼兒提升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同時也能夠有效促進幼兒潛在規則意識的養成[1]。尤其是近幾年,隨著我國傳統幼兒園教育的改革,角色游戲作為一種深受幼兒喜歡的課堂模式越發受到教師的關注,但是,隨著這一游戲模式應用的推進,其存在的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其中最為明顯的問題就是角色游戲過程中幼兒同伴沖突的問題,如何通過適當的方式解決可能存在或已經存在的幼兒角色沖突行為,已然成為現階段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一、常見的幼兒角色游戲同伴沖突行為產生的原因
(一)搶奪游戲材料或資源
就目前角色游戲的實際開展情況來說,幼兒爭搶有限的游戲資源是造成同伴沖突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近幾年,大部分幼兒都來源于獨生子女家庭,長時間“眾星拱月”的家庭環境必然會造成幼兒在心理上的自我性,這種心理特性在角色游戲中展現得更加明顯,不僅大部分幼兒很難將自己手中的玩具、資源交給別人,如果對方執意要搶奪自己手中的資源時幼兒就很容易出現同伴沖突的問題。
(二)不遵守游戲相關規則
不遵守游戲規則也是實際角色游戲中比較常見的問題之一,尤其是對于不同階段的幼兒來說,受成長環境因素的影響,很多幼兒對規則已經在家庭教育的影響下形成了初期的認知,在實際的角色活動中幼兒對規則的遵守程度略有不同,從而導致在實際的游戲過程中幼兒因是否遵守游戲規則而出現矛盾,引發后續角色游戲中出現同伴沖突行為[2]。
(三)游戲中意見出現分歧
因為意見分歧而造成的同伴沖突比較常見于中班及大班,這一階段幼兒思維已經逐步完善,具備更強的自我意識,意見的不統一就很容易造成其在團隊協作類游戲中出現分歧,嚴重的就會導致后續相關同伴沖突行為的發生。
二、解決幼兒角色游戲中幼兒同伴沖突行為的策略
(一)樹立游戲榜樣,指導后續游戲進程
結合以往的研究,筆者認為對于幼兒來說,“榜樣作用”是扭轉幼兒同伴沖突行為的主要路徑之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以身作則的方式,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游戲規則意識,幫助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思維上的轉變,以此降低后續游戲環節中同伴沖突行為的出現。
(二)轉變原有的獎懲方式,側重對幼兒的鼓勵
在以往的角色游戲活動中,一旦幼兒出現同伴沖突行為教師往往會通過斥責、懲罰等方式對幼兒做出警醒,但是隨著幼兒心智發育速率的提升,筆者認為相對于傳統的懲罰方式而言,了解造成幼兒同伴沖突行為的原因,鼓勵幼兒改正自身存在的不足才是從根源上解決幼兒同伴沖突行為的核心。所以,在未來的教育過程中教師應深化對幼兒的科學鼓勵,以此實現對幼兒心理、人格的多方面教育。
(三)關注幼兒游戲環境的創設
就這一環節,筆者認為在角色游戲中為幼兒創設科學、良好的物質、心理環境也是后續幼兒教育環節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比如,就這一環節,首先,教師應結合角色游戲的場景,為幼兒呈現輕松、愉悅的游戲環境,同時教師也應明確劃分游戲的區域和標識,以此明確幼兒的規則意識,為后續減少沖突奠定基礎;其次,教師應關注幼兒的心理需求,尊重幼兒對角色游戲的想法,避免強迫幼兒開展游戲,以此減少角色游戲中可能會出現的同伴沖突。
(四)重視游戲結束后的回顧、研討
根據以往幼兒角色游戲開展的經驗,筆者認為在游戲結束后引導幼兒對游戲內容、過程進行回顧、研討也是有效改善原有游戲中幼兒同伴沖突問題的方式,在這一環節,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將游戲中他們角色錯誤的問題表述出來,由教師幫助幼兒解釋其心中的疑惑和不解,在回顧和研討中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思想、行為觀念,最大限度地降低后續出現同伴沖突行為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推進,角色游戲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也逐漸凸顯出來,在角色游戲環節結合幼兒成長的實際情況,針對性地解決其游戲中出現的同伴沖突行為,才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面對未來社會生活、養成初級的團隊協作意識,繼而實現新時代背景下幼兒園教育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楊紅.關于中班幼兒在區域活動背景下同伴沖突行為的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7):208.
[2]李善英,陳惠婷.大班幼兒角色游戲中同伴互動行為分析及教育對策[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8,34(5):51-55.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