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柏東
摘 要:小學六年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這不僅僅是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個年級,同時也是影響著學生升學情況的重要時期。因此開展六年級數學教學,教師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彰顯出數學課堂的高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性;策略
提高教學的效率,體現出數學課堂的高效性,是每一位教師的心愿。試想,誰不希望自己的教學能夠有所成果?誰不希望自己帶的學生能夠順利地考入重點初中呢?那么具體來說,我們應該做哪些工作來體現數學課堂的高效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呢?筆者根據教學經驗總結出以下三個觀點,希望能夠拋磚引玉。
一、提前準備,做好備課工作
備課是每一個教師的工作,相信現在每個教師都會在上課之前去備課。備課的效率會直接關系到上課的效率,然而有些教師的備課效率并不是特別的高。怎樣才能夠做到有效的備課呢?首先我們需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要了解下一節課的重點內容以及難點內容,要保證能做到對教材信手拈來。其次,我們需要對學生的學情仔細了解,要知道學生最近的學習程度,哪些學生已經完全掌握了學過的知識,哪些學生在知識板塊方面還有所欠缺,哪些知識是需要學生繼續鞏固的等。最后,要根據綜合情況進行教學設計。教材、學生兩抓緊,才算得上是真正做好了備課工作。
舉個例子,在開展比例尺這節課的教學之前,我進行了充分的備課工作。首先我仔細翻閱了教材,總結出這一單元是在學生學了與比有關的知識的基礎之上的一個應用型的單元,重點在于理解比例尺的意義,體會比例尺在生活當中的應用價值。此外,我還對學生進行了分析,大家對常見的地圖并不陌生,但是對比例尺的功能還不太了解,因此在開展教學的時候,我們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創設情境,這樣能夠將學生帶入學習狀態當中去。有了對教材和學生的充分了解之后,我們就可以胸有成竹地開展備課工作,備好每一個環節。
二、豐富策略,打造靈活課堂
數學這門學科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有較強的抽象性。尤其是在進入六年級之后,學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明顯,如果不對教學方式進行改變的話,非常容易造成學生學習程度參差不齊的狀況。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要做的就是豐富教學策略,打造靈活的課堂。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各具特色的教學資源,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夠體現出數學課堂的高效性。不斷地學習是每一個人都應當做的,所以我們教師更應當不斷地學習,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學習新鮮的教學策略,以便更好地為學生服務,為教學服務。
以百分數的應用這節課為例,為了能夠豐富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的興趣,我在導入部分采用了大家喜歡的摸獎主題。我準備了一個盒子,里面是一些小紙條,小紙條上寫著獎品,并且告訴大家,這個小紙盒里一共有100個小紙條,100個小紙條當中只有2個獎。然后邀請同學們來摸,最后的結果是沒有人中獎,于是我問大家:明明里面有獎項,為什么沒有中獎的人呢?經過大家的討論之后,我進行了總結,之所以沒有人中獎,是因為中獎率太低了。“中獎率”對大家來說是一個新的名詞,我對這個詞進行了這樣的解釋:摸獎的人多獎票數量少,說明中獎的可能性會怎么樣?中獎的可能性在數學上我們可以用中獎率來表示。之后,學生興致勃勃地開啟了本節課的學習。
三、關注學生,注重學法指導
我堅信大家都聽過這樣的一句話,叫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六年級數學當中所包含的知識點比較多,同時也比較難,如果每次上課我們都一味地付出精力去把這些知識灌輸給學生,那么不僅教師會勞累,學生的學習效率也不會理想。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新時代的教師應當做好這樣的工作——關注學生,注重學法指導。經過了前幾年的學習,有些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但仍然有的學生掌握的方法不充足或者不適用,這時我們需要關注他們每一個人,引導學生學會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去進行主動學習,進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圓的周長是六年級學習內容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節。在本次教學過程當中,我并沒有像往常那樣進行授課,而是對學生進行引導,組織學生自己探究圓的周長。首先,我組織大家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測量的方式來求幾個圓的周長,比如說可以用線繩將圓圍起來,然后測量繩子的長度,這就是我們的繞繩法。其次,我又組織學生進行猜想,猜一猜圓的周長與哪些因素有關。最后我帶領大家進行小組合作,測量三個不同大小的圓的周長,然后跟其直徑進行對比,通過實驗數據來找到周長與直徑的商,由此來讓學生發現圓周率,學習圓的周長公式。在這一節課上學生的表現都非常積極,通過測量法、猜想、實驗驗證,他們突破了一個知識難點,掌握了圓的周長公式。
綜上所述,想要實現小學數學課堂的高效性,我們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使用恰當的策略,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去開展教學,實施教學。在教育的道路上,我們需要不斷地前進,需要不斷地精進自己,才能為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
參考文獻:
[1]黃淑英.實踐有效教學提升數學思維[J].當代教研論叢,2019(6).
[2]曹利穩.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5(5).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