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峰
摘 要:新課標改革對英語學習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興趣點,以及一堂課程下每一位學生學習的效率是否達到要求,盡可能地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學習到更多知識,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課程學習小組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主能動性以及協作性。將學習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入課堂教學中,可以促進學生在多方面的學習,探究學習小組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小組合作;初中英語;課堂教學
初中英語課程作為學生學習的一門外語課程,小組模式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小組合作學習主要就是讓幾個學生組成一個共同的小組,小組之間進行相關的互動行為,小組內成員也有許多互動,通過共同的學習、合作,完成相同的學習目標任務,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小組合作的模式應用到初中英語教學中,讓學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小組教學所帶來的樂趣以及學習到的知識,對于小組學習模式的探討是具有很大意義的。
一、明確合理分組,實現學習的互幫互助
在英語教學的實際應用中,小組學習形式已經被一些教師應用到教學中,如何明確小組的具體成員是一件需要教師仔細斟酌的事情。首先根據班內情況,一個班一共有多少人,可以根據人數平均分組數量,但是小組人數的多少決定了學習效率的高低,且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動也會受到影響,小組內成員個數宜控制在二到五人之間,通過一系列的調查研究,每個小組中人數為三或四人時學習的效率和小組成員的能動性最高。
在確立小組人數后,選擇何種搭配進行分組也需要思考,每一小組學習水平應該保持統一,小組內選擇學習較好、一般、較差的學生進行組合式分組,結合每位學生的性格、學習能力、思考能力以及交流能力進行分組,確定小組組長,由組長帶領組員進行學習,這樣可以增強每一位組員的責任心與學習興趣,并且在組內成員有問題時可以互相討論,進而小組每位成員的能力可以得到共同提高。
有一個合理的分組對之后的學習會帶來很大的方便,學生參與英語課程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是決定其學習效率的關鍵,在同一個小組之中的成員間也會有評比,在小組共同學習、共同完成學習目標的過程中,學生增強了自身的學習能力與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二、確立小組分工,提升學習的交流效率
每一個小組內成員應有不同的分工,這樣才能充分調動每個人參與進課堂學習中來,這其中組長的責任要更加重大,組長應選擇較有責任心的同學來擔任,由組長帶領組員進行學習合作。初中英語教學中注重語言的表達和詞匯的積累,每個小組不僅在課堂中要進行一些合作,在課下同樣要有合作。
英語課堂教學中,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英語口語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中積極地用英語進行交流,比如在學習了一篇課文之后,讓每一個小組進行角色扮演,分別讀不同的段落,然后隨機選擇小組上臺表演,這樣不僅能促進學生口語能力的提升,而且還可以培養同學間的合作意識與互幫互助意識。
課下布置的作業中應注重小組間的共同協作,比如在聽寫詞匯中,由學習較好的一人讀,其他人寫,然后再反過來進行讀寫,每個人將所寫的內容交換,互相對照,判定分數,這樣學生可以在寫作業的過程中互相監督,提高課下作業的效率,并且在成員之間互相判別的過程中可以多次加強學習的深度。
三、加強教師監督,實現學習的有效推進
小組學習要加強教師對小組成員的監督,初中學生正處于發展的階段,還不能有較強的自控力,并且對教師教學的依賴性很大,所以在確立了小組之后,應該給小組一定的自由活動空間,但也要對小組加強監督管理,以免小組整體偏向于其中一個人的情況出現,這樣就造成一人學習能力的提升,其他人水平毫無變化,這樣就失去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當前在課堂中在進行小組討論的時候,有些學生則利用這些時間聊天,白白浪費了這些時間,所以教師在進行小組討論的時候,對小組討論內容加以研究,在討論期間不斷在教室中走動,或者隨時加入小組間進行聆聽,并提出一些建議,對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糾正,在小組討論結束后隨機選擇小組對所討論問題提出本小組所討論出來的結果,由其他小組進行補充糾正。
評價是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最后環節,同時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英語教師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在進行小組評價時,可將評價融入小組合作中,利用教師評價與小組互評的形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在評價時教師和學生會以兩種角度來對學生進行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可以有一個更加完善的評價,要保證評價的全面性和針對性,能對學生的提高有參考價值,對教師的進一步教學同樣有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秦治欣.基于三人互助合作學習小組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的實踐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2):85.
[2]黃麗華.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