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蛟
摘 要:短跑是初中體育教學中的一個基本項目。提升初中生的短跑能力自然也就成為教師努力的方向與研究的焦點。以相關理論研究成果為依據,典型案例為支撐,圍繞“開展持之以恒的力量訓練、進行富有成效的技巧點撥和強化有的放矢的趣味練習”三個方面,例談提升初中學生短跑能力的一些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學生;短跑能力;有效策略
短跑是初中體育教學中的一項基本內容。提升學生的短跑能力自然也就成為每一位初中體育教師費盡心思努力的方向。學生短跑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正因為如此,為了顯著提升初中學生的短跑能力,教師必須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不僅如此,教師還要依據科學的訓練理論,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如果教師采取的策略得當,那么,學生的短跑能力也就會穩步提升。反之,則不然。
一、開展持之以恒的力量訓練
身體各個肌肉群的力量是提高一個人短跑能力的關鍵所在。對于正處在身體發育黃金時期的初中生而言,教師可以通過采取科學的訓練方法,開展持之以恒的力量訓練,顯著提升他們各個肌肉群的力量。
“課課練”是每一節初中體育課堂中的常規練習活動。雷打不動的“課課練”活動,可以成為教師開展持之以恒的力量訓練的重要抓手。短跑能力的高低,不僅取決于一個人的上肢力量,還取決于一個人的下肢力量,也取決于一個人的腰腹力量。因此,初中體育教師可以本著訓練學生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和腰腹力量之目的,精挑細選一些“課課練”活動的內容,據此,對學生開展持之以恒的力量訓練。
比如說,教師可以將50米蛙跳作為一項“課課練”活動的內容。蛙跳,能夠對訓練學生的下肢力量、腰腹力量等起到顯著的作用。當然,為了更好地發揮蛙跳在訓練學生下肢力量和腰腹力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師一定要指導學生掌握標準的蛙跳動作。此外,教師也可以將“高抬腿”和“俯臥撐”等作為“課課練”活動的基本內容,據此對學生開展力量訓練。
實踐證明,以持之以恒的“課課練”活動為抓手,初中學生的上肢力量、下肢力量以及腰腹力量等都能夠得到明顯提升,而這又會為提升初中學生的短跑能力奠定基礎。
二、進行富有成效的技巧點撥
為了顯著提升初中學生的短跑能力,教師還要對他們進行富有成效的技巧點撥。那么,什么樣的點撥才是富有成效的呢?首先,教師必須要能夠讓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觀察短跑的技巧與要領;其次,教師要指導學生標準規范地掌握與靈活自如地運用這些技巧與要領;最后,教師還要為學生創造一些運用這些技巧與要領的機會等。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師可以巧妙地借助于信息技術手段,讓學生更為清晰地觀察、更為準確地掌握以及更為自如地運用各種短跑技巧與要領等。
比如說,起跑時用腳尖,起跑之后要用前腳掌用力,在接近最后30米時,要奮力向前沖;在跑動過程中,身體要努力向前傾,重心要始終向前移,擺臂既要有力度,又要有速度等,都是一些短跑的基本技巧。為了讓學生將這些基本技巧爛熟于心,教師可以圍繞這些基本短跑技巧制作一些微課視頻。這樣一來,通過讓學生觀看這些微課視頻,就可以讓他們更為清晰地觀察這些基本短跑技巧,為學生熟練掌握這些基本短跑技巧奠定基礎。
得益于教師富有成效的技巧點撥,學生就能夠將短跑技巧爛熟于心,進而在短跑實踐中靈活運用這些短跑技巧并顯著提升自身的短跑能力。
三、強化有的放矢的趣味練習
無論是肌肉力量的訓練,還是技巧要領的掌握,都離不開大量有的放矢的趣味練習。然而,在練習過程中,因為部分教師引領學生練習的目標不明確,過程太枯燥,所以導致練習缺乏實效性。
有鑒于此,在初中體育短跑訓練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實際學情,充分利用訓練器材與場地,強化有的放矢的趣味練習。具體而言,就是教師不僅要制定明確的練習目標,還要通過創新練習的形式,增強練習的目的性和趣味性。
比如說,為了讓學生掌握短跑技巧,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項趣味游戲活動,即“追拍跑游戲”。該游戲規則如下:首先,將學生進行分組,每4~6人一組;之后,第一小組的學生進入跑道并站在相應的位置上;緊接著,讓第二小組的學生進入跑道,并站在第一小組的學生身后,距離第一小組學生1.5米左右。在聽到“各就位”口令之后,做蹲踞式起跑動作。第二組同學奮力追趕第一組同學,在不同的區域追到前方同學得分不同,得分最高的一組為獲勝者。
因為練習目的明確,所以練習更加具有針對性;因為練習趣味盎然,所以練習更加具有實效性。
總而言之,在初中體育短跑訓練過程中,以持之以恒的力量訓練為保障,以富有成效的技巧點撥為推手,以有的放矢的趣味訓練為平臺,學生的短跑能力就能夠得到循序漸進、持續不斷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金偉.全面了解學情,科學設計活動:淺談初中生短跑能力訓練策略[J].新課程(中),2017(6):33.
[2]催月娥.中學生短跑訓練策略研究[J].數碼設計(下),2018(5):56.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