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彬
摘 要:學生在自主學習里處于主體地位,從中可以收獲不一樣的回饋,得到所想要的結果。一切的學習難題都會在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養成之后得到解決,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有關探究結論和科學理論作為基礎,根據自身教學經歷,淺易分析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一些方法。
關鍵詞:高中物理;自主學習;能力
相比初中所學的物理知識,高中物理無疑更深更難,所以,學生在剛接觸高中物理時往往顯得不適應,認為難度過大。伴隨近些年高中物理進一步加深知識難度,學生僅憑課堂上的40至45分鐘的學習很難全數吸收。為此,學生需要進一步提高效率。而自主學習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中物理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接下來筆者以有關探究結論和科學理論作為基礎,根據自身教學經歷,淺易分析高中物理教學中該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一、課前預習必須有,明確自學能力養成方向
學生經過預習,可以很快捕捉到每一章節的重難點所在,然后想辦法去解決這些重難點。而且,在了解重難點之后,在課堂的學習中學生可以更好地跟上教師的步伐。但要進一步提高學生課前預習的成效,高中物理教師就需要深度發掘課本內容,圍繞知識重點來布置學生課前預習工作。這樣一來,不但可以讓學生的預習明確方向,還可以慢慢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如高中物理科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節中“質點、參考系、空間、時間”的知識點,筆者根據教學目標設計了如下課前預習作業:舉出生活里三到五個和運動有關的事例,然后結合實際情況把事例里的有關物體作為質點,以此去發現現實生活與高中物理知識點的關聯,從而了解科學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概念。學生在認真完成課前預習后,一方面能夠更早了解到接下來課堂所學知識,另一方面自主學習能力也會逐漸養成。
二、科學高效運用多媒體,拓寬學生自學能力養成的通道
伴隨高中物理知識難度的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會面臨更多的難題。放在從前,這些難題會十分棘手,但是現在,由于教學更具信息化,學生可通過各種信息獲取來解決這些難題,使自主學習的效率進一步提高。科學結合信息技術能讓自學能力養成的通道得到拓寬。教師需要充分把握好教材的內容,與信息技術充分結合,將知識點化難為易,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養成自主學習習慣。
“運動快慢與方向的描述”是高中物理科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四節的內容。對于這一節知識點的講解,筆者以教學內容為準則,運用PR軟件剪接出一段視頻為教學所用。視頻里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物體運動的快慢與方向的描述,且視頻通俗易懂地講述了速度的意義、符號的表示、速度的單位等一系列相關知識。之后,筆者將這一段教學視頻共享到班級的共享網絡里,學生在課下的時間可以通過網絡共享實現自主學習。
三、課堂研究討論活動需拓展,為學生自學能力的養成奠定扎實基礎
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法。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圍繞教學目標開展課堂研究討論活動。學生經過課堂研究討論活動之后,一方面可以對所要學習的知識加深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順利完成自己的課堂學習目標,還能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以高中物理科教版必修二第二章“圓周運動”為例。筆者將學生隨機分成各個學習小組,對圓周運動進行討論,其中一個學習小組舉出了若干例子:車子前后輪的轉動、電風扇扇葉的轉動、地球的轉動等,將這些生活中的圓周運動作為基礎,學生通過討論學習可以總結出其含義。接下來教師提問學生:“以直線運動的物體作為參考,圓周運動的物體,我們怎樣去定義其運動的快慢?”就這樣循序漸進,筆者又將學生在學習小組中從一開始討論的“圓周運動”引向了討論“線速度與角速度”,接下來還可以引申至更多與圓周運動有關知識點的討論議題上。
總體來看,高中物理教師需要在深度開發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靈活巧妙地給學生安排課前預習任務,讓學生明確自學能力養成方向;教師要在當下信息化全面普及的時代,科學高效運用多媒體,拓寬學生自學能力養成的通道;教師要緊密結合教材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圍繞教學目標開展課堂研究討論活動,為學生自學能力的養成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教師對于學生的意義重點是幫助學生明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方法,學生在領會學習方法以后,就可以進行自主學習。自古以來,教育行業的領軍者都特別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學習的方法以及有關指導是當下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的關鍵所在,學生也能通過此進一步養成自主學習能力。想要更好地解決學習過程中的難題,優秀的自主學習能力必不可少。
參考文獻:
[1]閆華枝.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20(3):33.
[2]史生發.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40):194-195.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