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華勤
摘 要:創新創業教育是推動學生就業乃至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分析歐洲部分國家創新創業教育成功經驗,針對福建省中職電子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策略,旨在促進我省中職電子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水平提升。
關鍵詞:中職電子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為激發民族的創業精神和創新基因,李克強總理提出要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勢態。我省中職學校也在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大力推進創新創業(簡稱“雙創”)教育,但在實施過程中發現,我省中職學校存在學生基礎薄弱、“雙創”師資力量緊缺及重理論輕實踐等問題。因此,借鑒歐洲部分國家“雙創”教育經驗,提升我省中職電子專業學生“雙創”能力,對我省中職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一、福建省中職電子專業創新創業現狀
省內部分中職學校創新創業的調研表明,中等職業學校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現狀不容樂觀。近三年來,隨著大數據信息時代的到來,傳統專業逐漸被新型專業取代,電子專業生源質量呈下降趨勢。從收回的問卷調查中看,對創新創業的理解“非常清楚”2%,“大致了解”43%,“不太清楚”55%;對所在學校創新創業工程,63%的受訪者表示不太了解。由此可知,中職學校普遍存在對“雙創”教育宣傳力度不夠,引導不足的問題。問卷中所學專業與創新創業聯系,“有關系但關系不大”71%,“完全沒關系”12%,由此反映出,當下中職學校專業課程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度不高。問卷調查中,大多數同學比較希望學校在創新創業方面可以“組織同學去創新創業基地實地考察”、“創立中職生創新創業基金”以及“設立中職生創新創業啟動項目”,由此可知,對部分創新創業熱情高的學生缺乏“雙創”實踐平臺,也缺少“雙創”資金支持。調研中還發現中職教師既有創新創業專業知識及實踐經驗的教師非常少,“雙創”師資力量較為薄弱。
二、福建省中職電子專業創新創業存在問題
就目前中職電子專業“雙創”現狀而言,中職學校創新創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雙創”理念認識不到位
部分中職學校對創新創業的理解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培養“雙創”能力的理念引導,造成多數學生在創新創業的本質理解上存在較嚴重的誤區,比如重創業成果輕精神培育,忽略了創新創業精神以及就業能力的培養。
(二)“雙創”思維與專業課程融合度不高
現階段,大部分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不完善,存在“雙創”課程單獨設置的問題,與專業課程聯系不大,沒有真正融入到人才培養或專業學科建設之中。同時,教師對“雙創”課程的授課偏于理論,缺乏實踐操作。
(三)“雙創”教學資源實踐平臺不健全
近年來,職業學校在響應創新創業教育情況下,教育實踐資源卻未能同步完善。一方面,一些學校對“雙創”教育參與度不夠,照搬照抄“創業一條街”、“創客空間”等,沒有突顯本校特色。另一方面,缺少資金的保障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實踐是開展“雙創”教育的有效方法,實踐平臺不完善將導致“雙創”教育難以落到實處。
(四)師資隊伍有待加強
目前,學校從事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的大部分教師都未經過專門的“雙創”教學培訓,一部分資深的老教師其專業教學能力經驗豐富,但對“雙創”教育教學新內容吸收較慢,一部分年輕的教師對創新創業教育較強的接受能力,但其知識儲備、教學經驗等還不能夠滿足實際教學和指導的需要。
為了中職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實施,切實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中職電子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中。結合以上中職電子專業創新創業現狀及存在問題,借鑒歐洲國家創新創業教育成熟經驗,提出幾點策略以促進我省中職電子專業“雙創”教育發展。
三、歐洲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對我省中職“雙創”人才培養的啟示
(一)回歸創新創業培養本質與重點
清晰的理念引導是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首要問題,明確教育的本質更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提升。例如丹麥,該國的創新創業教育是以創新為主,為實現學生創新和企業研發創立了Skylab創新中心;同樣地,瑞典的創新創業教育堪稱是全球的典范,有著“創新之國”的美譽。其教育體制也不是支持學生成立創業公司,是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及開創性的新思路新技術為主,以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為例,該學院培養的創新科技人才占全國的三分之一;荷蘭的教育體制也是培養創新思維為主,荷蘭的埃因霍溫理工大學以創新驅動創業,將埃因霍溫市打造成為一個全新的高科技尖端創新城市,全國40%的專利研發活動在該市完成,極大地促進了該市經濟發展。[1]
由此可見,瑞典、丹麥、荷蘭國家經濟發展迅速,與他們重視創新教育是分不開的。因此,針對我省存在的“雙創”教育理念不到位問題,借鑒上述國家的經驗,應該明確“雙創”教育的本質在于創新創業精神的培育,非創業行為的孵化[2],也就是說創新創業教育應更注重專業技能提升、就業能力提高與創新創業思維的培養,而不是將創業作為“雙創”教育的重點。雖然創新與創業教育是相互促進,但以目前我省中職電子專業學生的現狀來看,要想創業有一定的難度,在“雙創”教育上,應更注重創新精神的培養。
(二)研究制定創新創業能力與專業技能培養方案
制定專業課程方案是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重點內容。在德國,建成了一套結合學校實際情況與社會需求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課程涵蓋了創業意識、創業知識、創業能力、創業實踐操作、企業精神等內容;在瑞典,創新創業教育涵蓋了從初中、高中、大學直到研究生的正規教育體系中,開發了相關的課程,使學生對創業、競爭、創新、成本、利潤、企業等概念有清晰的了解;在丹麥,所有的職業教育課程都必須教授“雙創”教育,如講授創業意識、創辦企業相關的溝通以及創新性思維,還將創新和發展融入到職業教育的日常實踐中去,課程按教學占1/3和實踐占2/3的比例來實施。
1.針對我省中職電子專業創新創業課程培養情況,借鑒歐洲部分國家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建議:1.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將培養學生“雙創”思維作為電子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目標,要緊密結合市場經濟結構下對人才的要求,在具有一定專業理論及實踐技能基礎的基礎上,著重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最終發展成為有創新創業精神的應用型高級人才。
2.加強課程設置。“雙創”融入電子專業課程教育教學中,以專業知識技能教學為基礎,整合優化專業教學內容,進行多學科跨專業的課程設計。在傳統的教學中,各學科課程基本只涉及本學科的知識技能的培養,忽視汲取其他學科的優勢,因此,應該改變以往課程設置方案,融合電子專業課程與創新創業課程,強化專業項目研發能力;鼓勵設置選修課程,促進各專業知識交叉與復合[3];跟隨前沿技術工藝,引入企業最新技術,增強專業技能與實踐;校、企、生共同定制電子制作實訓模塊,及時修訂授課教材與內容,教學內容與崗位能力緊密融合,切合行業或企業的實際需求。
3.改革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在活動過程中激發學習熱情,養創新創造的興趣,鼓勵學生大膽創新。“電子技術基礎”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強的專業課,要讓學生在不厭學專業的基礎上有創新精神,教師應改變傳統教學方式。首先,教學要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對學習內容化抽象為形象,如在講授三人表決器時,用信息化手段展示給學生表決器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地方。其次,要對教學內容用小組合作法、翻轉課堂等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進行趣味生動的講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培養學生積極創新。在三人表決器實踐中,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的芯片實現多人的表決器。
(三)完善“雙創”實踐資源,引導利用合理化
實踐教學是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歐州職業學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中,一方面,鼓勵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競賽及與其他學校或其他國家的學生交流,同時通過校企合作給學生提供更廣大的平臺,開闊學生視野,有利于創新思維的產生。以丹麥技術大學的創新中心為例,該中心與Unibio公司合作,中心提供完備的基礎設施和專業知識支持,企業將技術工程研究人員與學校共同合作,將甲烷轉換為蛋白質,解決全球蛋白質資源稀缺的問題。
另一方面,有著社會各界大力的支持,如創業教育機構、有經驗的商人、企業家以及當地社區等,社會各界參與教育過程。德國非常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不管是在企業接受實踐能力的培養費用還是學生創辦高新技術企業費用都有社會各界的支持。瑞典政府也是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形成了由政府部門、基金組織、企業發展機構等組成的科技創新體系,為創新創業保駕護航。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為Philips及ASML等企業開辦科研實驗室,提供技術團隊解決企業技術上的難題,而企業為學校的科研人員提供助研獎學金以及為學校優秀的科研人員提供工作崗位。
因此,借鑒歐洲創新創業實踐經驗,為更好的完善我省“雙創”實踐資源:1.重視本校實訓室建設,加強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穩固專業基礎知識。2.建立微型創客空間,給予了學生超越學校的真實工作環境,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活動,激發學生“雙創”精神,提高創作熱情。3.拓展校企合作實訓基地,這種合作可以幫助企業節約研發成本及技術支持,同時也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幫助學生和學術界研究與產業間建立了橋梁。4.搭建知識和創意分享的平臺,如舉辦競賽、講座、培訓及與其他學校的創新創業交流活動,擴寬學生創新視野,促進學生創新理念與經驗的交流。5.保障創新創業資金支持,“雙創”教育單純依靠國家的撥款是不夠的,需要社會各界來籌資創業資金,為“雙創”教育的開展提供有效的資金保障。
(四)加強“雙創”師資隊伍建設
組建一支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的專業師資隊伍是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關鍵。德國授課的教師是具有創業經歷及實踐經驗的行業專家,他們從自身創業經歷中分析影響創業的因素,剖析在創業過程中形成的創新理念,充分挖掘創業者的創新潛能,形成創新理念運用到商業模式中。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有龐大的創新創業導師隊伍,除專職教師外有130多位兼職教師,兼職教師有的是自身創業的,也有的是公司創新骨干,他們給學生傳遞著最直接的創新創業經驗,真實的創新創業環境,發散的創新性思維。
因此,我省在“雙創”教師培養過程中,首先,教師應具備強烈的創新意識、較強的實踐能力,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等基本素質。其次,通過校企合作,學校從企業聘請行業專家參與專業課程的制定,以及把教師下派企業參與實際的企業運行,這有利于學校了解企業前沿應用技術及企業對人才需求的知識技能,以便于教師將自身實踐經歷結合“雙創”教育去培養學生創新思想和發掘創業機會,對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同時,校企緊密合作也有利于為企業輸送實用性技術人才,企業專家通過與教師協作也能提高理論知識水平,真正實現互利共贏。
參考文獻
[1] 陳新忠, 王方洲. 荷蘭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與特點——以埃因霍溫理工大學為例[J]. 高教探索, 2019, 192(04):81-87.
[2] 匡瑛, 石偉平. 職業院校“雙創”教育辨析:基于現實審視與理性思考[J]. 職教論壇, 2017(13).
[3] 胡陽. 河南高校“雙創”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8(22).
標題注釋:本文系福建省課題““雙創”背景下中職學生專業技能與創新創業能力融合探究——以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為例”(課題批準號:ZB2018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