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這些內容的提出,對于在農村工作的基層干部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實現農村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明了方向。這幾年在在鄯善縣農村發展中取得了很多成績,這些成績都離不開各族基層干部和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而大學生村官這股新鮮力量,是農村地區發展的主要力量。
關鍵詞:鄯善縣;大學生村官;農村;作用
一、鄯善縣大學生村官現狀
(一)鄯善縣發展概況。鄯善這個名稱是在漢代形成的,又稱“皮羌”,維吾爾語的意思是馬蘭草。還有一些學者認為也許從維吾爾語里的“必殘”“辟展”轉變過來的,他們還認為鄯善這個名字的由來跟唐代的“蒲昌”有關系。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設鄯善縣,建縣115年,擁有著豐富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底蘊,鄯善縣位于天山東部南麓的吐魯番盆地東側,西距烏魯木齊280公里,東距哈密340公里。
鄯善縣總面積3.98萬平方公里,轄5鄉5鎮,1個國營農場,2個省級工業園區,68個行政村,3個連隊,24個社區。全縣共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50處,其中:國家級2處,自治區級17處,縣級131處。有國家4A級景區—庫姆塔格沙漠景區,國家3A級景區—吐峪溝大峽谷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魯克沁鎮,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吐峪溝鄉麻扎村,是世界人類口頭語言非物質文化遺產—木卡姆藝術發源地之一,2010年8月被中國書法家協會評為“中國書法之鄉”。2008年,境內發現了中國侏羅紀最大恐龍化石、恐龍足跡化石群,發現含有恐龍化石地點29處。鄯善縣的區位優勢明顯。蘭新鐵路、蘭新高鐵、連霍高速、亞歐光纜、西氣東輸管線貫穿全境,有鄯善火車站、高鐵鄯善北站、高鐵吐哈站三座火車站,距離吐魯番機場104公里,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是烏魯木齊一小時經濟圈的重要構成部分。
(一)鄯善縣大學生村官基本情況。2008年以來,鄯善縣累計選聘中央計劃內大學生村官79名。目前,在職在崗52名,流動的27名村官中考錄公務員1名、事業單位(農村“特崗”教師)10名、赴湖南培養11名、主動辭職5名。鄯善縣招聘的大學生村官總人數中,維吾爾族大學生村官共有47名,占總人數的90%;回族大學生村官共有3名,占總人數的6%;漢族大學生村官共有2名,占總人數的4%。女生人數最多,共有41名,占總人數的78%;男生的人數較低,共有11名,占總人數的22%。本科學歷的人數最多,共有35名,占總人數的67%;大專學歷的共有16名,占總人數的31%;研究生學歷最少,共有1名,占總人數的2%。共有39名中共黨員(含預備黨員),占大學生村官總人數的75%;共青團員共有12名,占大學生村官總人數的23%;群眾共有1名,占大學生村官總人數的2%。
二、鄯善縣大學生村官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分析
鄯善縣大學生村官工作上積極,耐勞吃苦,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按時完成上級安排的各類任務,在農村發展、服務群眾、服務民生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使農村工作呈現出新氣象。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強化服務主體責任,提升基層工作能力
1.堅持扎根基層,全心服務群眾。大學生村官上崗前,各基層組織開展為期一個半月的崗前集中培訓,培訓內容涵蓋理想信念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黨和國家有關基層工作特別是“鄉村振興”的方針政策,本地基層工作的現狀、服務單位基本情況,崗位基本要求,基層黨建以及如何當好村干部等近10個專題。通過這種崗前培訓,讓大學生村官快速適應工作環境,發揮優勢,提升村級組織規范化管理水平。
2.改善了基層干部隊伍結構。大學生村官到村任職期間,嚴格按照各自崗位分工和年度確定的工作目標計劃,認真服從鄉鎮黨委、村級黨組織的各項工作安排,認真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大學生村官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充分發揮“參謀助手員”的作用,積極協助村“兩委”圍繞上級黨委的工作重點、工作任務,主動參與村經濟發展、村委會日常管理工作、基層黨組織建設、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以及維護社會穩定等相關工作。對工作中好的思路和典型做法,積極與村“兩委”班子共同商議,主動建言獻策,提出合理化的意見及建議,為推動農村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搭建創業平臺,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1.依托科學技術,發展特色產業。鄯善縣加強對村官的教育培訓,強化創業技能,提升他們干事創業的本領。通過爭取上級部門資金、協調援疆省市支援、縣財政配套等形式,籌集4000余萬元建設了職業教育培訓中心、科技孵化中心(大學生創業園)教學實踐基地,設置畜牧養殖、設施農業種植、手工業等50余個專業工種,累計培訓包括村官在內的90余名大學畢業生。先后舉辦兩次“大學生村官SYB創業培訓班”,申報創業項目26個,截至目前已有9個創業項目陸續啟動。
2.依托政策支持,鼓勵村民自主創業。在國家出臺的各類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以及扶貧政策的號召下,鄯善縣委組織部高度重視和鼓勵大學生村官帶著農民一起去創業致富,鄯善縣也為了支持和進一步發展大學生村官創業工作,成立了專門辦公室。這也使大學生村官帶動農民群眾創業工作得到了進一步的保障。
大學生創業扶持試點工作開展以來,鄯善縣56名大學生村官中申報創業項目42個,14個項目初見成效,預計年收入130萬元,帶動就業70人,轉移勞動力100余人,目前第一批4個項目已發放創業扶持資金18萬元。這些數據充分說明,在創業和帶村民致富的過程當中獲得了很好的成績,他們不僅提高了村民的收入,而且在鄯善縣農村經濟發展中起到了比較重要的作用。
(三)利用自身優勢,引領農村文化建設
1.依托“文化大院”,豐富村民文化生活。文化大院以文化管理服務團隊組成的,通過多媒體、文化體育設施來提高和豐富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科學技術知識,宣傳各類國家政策為目的一種農村文化陣地。大部分文化大院都是大學生村官來負責管理,文化大院的活動室大部分都建立在村委會。文化大院的主要作用是:豐富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宣傳國家的惠民政策、提高農民群眾的科學技術知識等等。
2.促進國家通用語言及相關法律知識的學習,提高村民文化水平。為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教育培訓力度,各鄉鎮黨委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官自身國家通用語言教育的優勢,利用每次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教育夜校和每周一、三集中學習的有利時機,主動讓大學生村官通過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教育授課、結對幫學、督導促學等多種學習形式,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教育知的培訓,提高農民群眾貨物基層干部黨員干部的國家通用語言水平。
三、總結
農村是培養和鍛煉我國黨員干部的基地,是年輕一代必須要親身去體會和學習生活的陣地,在農村工作的年輕的一代不僅能最好的了解我國的情況,還能豐富自己的實踐能力,而在鄯善縣工作的大學生村官們也不例外,作為基層干部隊伍中的新鮮血液,鄯善縣的大學生村官們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自己的最終目標,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為鄯善縣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鄯善縣大學生村官在農村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始終相信,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下,大學生村官將進一步發揮其作用,鄯善縣將在黨和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偉大祖國的懷抱里取得更進一步的發展,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 朱國軍.大學生村官成長為鄉村精英的培養路徑研究[J].科教文化,2018(2).
[2] 辛祚鵬、劉國勇.大學生村官工作現狀與培訓需求研究—以新疆地區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08).
[3] 張佳慧.試論新時代大學生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J].法治與社會,2018(05).
作者簡介:合力力·合威爾(1992.2—),男,維吾爾族,新疆。助教,研究生學歷,民族學,天津理工大學,天津市、30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