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中,德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學生不僅要學習眾多的專業學科知識,更需要培養自身良好品德。教師需要在英語教學內容中滲透德育思想,并對其有效性進行分析,達到英語教學和德育的雙向融合。本文主要介紹德育教育滲透于英語教學中的策略分析,并說明如何友好地將德育教育思想帶入課堂,從而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的全方位發展。
【關鍵詞】德育滲透;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譚信,宜春職業技術學院,助講,本科。
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素質,讓學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英語,并能成為有良好道德修養的高職人才。英語學習是高職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必修課程,作為具有一定比重的科目,英語科目教師更需引導學生正確學習英語、掌握英語技能,并在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有效結合英語知識和德育內容,在不知不覺中感染和影響學生。此外,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重視學生的精神教育。
一、課堂實踐中的德育滲透
高職院校的學生正處于青春向上的年齡階段,雖然已經具有一定的思想道德體系,但依舊會有部分學生存在不成熟的想法,無法用積極正確的理念對待社會上的事與物。所以,教師有必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品質,可以在英語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結合愛國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中英文化差異教育的對比等,引導學生了解正確的道德規范。隨著中國經濟的日益發展,中國逐步走向世界舞臺,英語教學不僅擔負著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的任務,而且還擔負著思想教育的任務。
1.發掘德育素材。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教材由教師決定,教師會根據教學目的準備教學內容。教師需要在課堂實踐之前,充分把握教學大綱,發現值得探究的知識點內容,并深入思考英語內容與德育教育的聯系,以最好的效果呈現在課堂之上。在高效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教師要尋找英語與德育的相關點,再聯系我國國情,將中國社會、文化、科技、教育等發展情況滲透進來,帶動學生在課堂實踐中思考英語問題,并充實和啟迪學生內心,讓學生充分了解英語中的德育知識。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英語,詞匯是十分重要的,這是學生理解英語短文的關鍵。就好比詞組“free lover”,中文直譯是“自由戀愛”,但在英語中代表著“濫愛、泛愛”,可見中文詞語跟英語詞組的理解方式有很大差異。此外,火鍋作為中國美食,是不存在于其他國家的文化背景中的,雖然在中國火鍋是特色美食,但在海外很多國家中,火鍋這一詞語都是不存在的,所以火鍋的英語單詞是直譯過來的,被稱為“Hot Pot”,總之這些現象都是由于文化差異造成的單詞差異??梢娪⒄Z教學中,不僅僅要進行英語知識傳播和能力培養,還要挖掘隱性存在的中西傳統文化差異,這也是學生學習和進步的過程。通過有效地英語學習后,引導學生將中西道德觀念進行對比,在差異中發現中國傳統文化道德的優點和不足,充分思考后,發揚其優點,改善其不足,從而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質量。教師要教育學生注重內涵,告訴學生學習不僅僅是一板一眼的學習知識內容,更多的是從知識引發思考。
2.把握滲透契機。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再像小學生一樣死記硬背,他們已經有著獨立的思考能力,更崇尚趣味學習,在學習中把握技巧,有效學習英語知識內容。教師也不再需要以“過于嚴肅”的態度對待課堂,師生關系更似朋友之間的交流,教師友好對待學生,學生尊重教師,這應該是十分輕松的互動過程。就比如在母親節,教師可以布置一定的任務,讓住校的學生為母親制作賀卡,走讀的學生為母親洗腳。這種意義非凡的日子里,教師的任務安排不只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更是在引導學生用一種方式向母親表達愛意,這對不善表達的學生來說,是積極有效的鼓勵。
3.劃分重點知識內容。學校作為培養人才的基地,有著教書育人的雙重責任。在拓展學生知識內容的同時,還需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讓學生了解努力學習不止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眾多人,為了整個民族。教師區別重點知識內容后,會加強學生對于一些知識的記憶力。以下來探討重點知識內容的劃分所起到的教育效果。第一,學習單詞春節“the Spring festival” 時,教師可以拓展中華文化知識,而且在讀這個英語單詞時,需要飽含愛國情感,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熱情洋溢的狀態。這種學習方法,有利于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于教育事業的熱愛,這是教師良好形象的樹立。第二,教學內容中的章節思考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Talk about your hometown”,學生自由探討關于家鄉習俗和文化,由代表發言講述,這交流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更好地加深對文章內容理解,還可以激發學生對各地文化差異了解的興趣,從而感受到祖國文化源遠流長,疆域遼闊,進一步深化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社會的思想感情。第三,教師可以結合中國古詩或名言,用翻譯游戲來讓學生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借用李白的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英譯“ I raise my head to look at the bright moon and bow my head to think about my hometown”,學生會發現一個問題,無論如何翻譯,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學生會直觀地發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人留下的文化瑰寶,只有在它是漢語時才能閃閃發光。
4.營造輕松、趣味的課堂空間。對任何事物的學習,都是在需要的基礎上實現的,因為不被需要的,是無法引起人們關注的,興趣會幫助學生有效記憶。自愿式的對大腦輸入一些內容,記憶效果會成倍增加。因此,在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需要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使德育教育成為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的契機,促使學生不斷地追求和探索知識的奧妙。就像在學習很多英語對話后,學生會發現外國人是喜歡表現自我的,而中國人說話婉轉,是比較內斂的。教師可以設置問題“為何會造成這種現象呢?”學生就會通過這些問題,對此類現象產生思考,而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就會有學習的動力,從而激發對英語課堂的興趣。除此之外,學生作為教學主體,課堂中心是圍繞學生的,所以,教師需要以合適方式激發學生課堂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無法被老師關注的時刻,也能高效學習,獨立解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中,生活中的時時刻刻也是可以培養的。
5.根據學生自身能力,采取教學手段。德育教育是高職院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德治?!笔墙逃l展的必須,德育的目標是促進學生思想品德上的進步。高職院校學生與本科學生是有所不同的,他們有自己不同的成長經歷,由于學習成績不突出,長期下來會有一定的自卑感,心理世界不同于自信的學生。所以,高職院校的教師教學重心不能只關注學習效益,更要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有著過多的心理負擔,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幫助學生卸掉“學習包袱”,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學習。在發現學生問題的同時,也要以合適的方式幫助學生。在高職院校的德育滲透中,學校和教師要基于學生的真實狀況,結合更多的發展規律,采取一定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實現思想品德教育目的,設計課堂情景,有方法、有計劃地將德育教育帶入課堂。
6.教師應樹立良好的形象。教師在課堂中的形象大多是作為一位傳授者,站在講臺上講述時,教師與學生始終有著一個臺階的距離,而在新時代教育中,教師需要與學生積極交流,單方面的輸出已經無法達到教學目的??傊處熆梢詫⒌掠逃貪B透于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在教師節,師生游戲互動的參加,不僅有益于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還會在相處過程中,讓學生發現教師的良好道德規范行為。這種直觀的視角,讓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教師,從而會從教師的一言一行中獲取信任。就好比在教師隨身撿起垃圾、幫助弱小的學生、語言文明等行為中,學生會發現教師良好的道德形象,從而感化學生,這是極具沖擊力的。對于高職院校年齡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已經聽過太多的思想教育,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聽教師說什么,更需要的是教師是如何去做的,教師從自身的處事方式、儀表態度、語言修養中,給學生做表率,以理服人,讓學生自愿地接受教師的熏陶,從內心中欣賞教師。教師要用人性化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以有趣的方式傳授知識,讓人文精神貫穿于課堂中,這樣教師的形象也會在長期以后,越來越高大,在與學生的日常交往中影響學生,從而為培育學生的道德素養起到關鍵作用。
7.設定德育情境。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營造和諧、民主、舒適的課堂氛圍,以更好的效率教育學生。教師要立足于課堂,時刻審視自己的言行舉止,要克服單純傳授知識的舊觀念,積極挖掘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引導到位。課堂中要設定德育情景,增加教師與學生的英語對話機會,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讓課堂成為學生施展自我的平臺,這也鍛煉了學生的社會能力。此外,還可以分組討論,讓不善于在眾多人中表達的學生,在小場景里展現自我,鼓勵學生分工合作,不要僅僅依賴優秀的學生,能者多勞非常不利于課堂效率的提升。在交往互動中,不斷增強學生的社會能力,尤其是心理素質的提升,使學生自信心在表達中不斷增強,勇敢地表達自我。這種環境,對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有積極的影響,在學生和學生的合作或學生和教師的合作中促進學習能力和社會能力。這種社會能力的培養也是德育教育的目的之一,任何人都不能單獨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用條條框框把自己包圍住。所以,學生需要具備社會能力,能在學校這個小社會生存,便能在更大的社會中施展自我。
二、結語
綜上所述,英語教學中具有豐富的德育內容,教師要調動一切的積極因素,在組織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滲透德育內容于課堂,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德育與智育并重,讓學生在學好英語的同時也能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參考文獻:
[1]郝朝霞.教學策略,“撬動”教學效率的支點——略論提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14):118.
[2]王秀榮.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有效策略[J].華夏教師,2017(03): 90-91.
[3]余麗華.高中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