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潔
摘 要:在將近15年的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教學實踐中發現,存在著實踐教學開展效果不佳,尤其是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育人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如何提高技能等問題普遍存在。基于此,本文開展了產教融合視閾下高職營銷專業“三工四維”實踐育人模式的思考與實踐。本文就該模式的內容、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問題展開總結和思考。
關鍵詞:產教融合? 營銷專業? 三工四維? 實踐育人模式
中圖分類號:F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0)08(b)--04
1 項目研究的背景
1.1 “三工四維”實踐育人模式提出的背景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存在以下幾個比較突出的困惑和難點:一是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職市場營銷專業如何進行有效地實踐性教學?二是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如何通過“校政行企”實現育人模式的進一步轉變?三是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育人過程中如何創新,使教師和學生共同實現技能和素質的提升?基于此,本文開展了基于產教融合視閾下高職營銷專業“三工四維”實踐育人模式的思考與實踐。
1.2 “三工四維”實踐育人模式依托的上級相關文件和精神
(1)2018年5月2日,這一年的“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恰逢北京大學120周年的建校校慶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來到美麗的北大校園與師生座談,在座談會上做了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說:“大學是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學習知識、增長才干、放飛夢想的地方”。他還說到:“建設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大學建設的基礎性工作。要從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考慮大學師資隊伍的素質要求、人員構成、培訓體系等。”和“學生在大學里學什么、能學到什么、學得怎么樣,同大學人才培養體系密切相關”(https://www.sohu.com/a/230329328_168455?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寄語青年)。
(2)2017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報告。在這一重要報告中,在關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中有一段這樣的講話:“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3)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提“工匠精神”,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8/0705/c1003-30126626.html 人民日報新知新覺:大力傳承和培育工匠精神)。
(4)黨的十九大召開后,為了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這一意見于2017年12月5日發布,自2017年12月5日起實施。作為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等部門共同深化產教融合的具體舉措,形成了推動職業教育提高質量,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組合拳”(http://www.cfgw.net.cn/epaper/content/201805/03/content_24725547.htm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
(5)在《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提到“堅持立德樹人、全面發展”。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關注學生職業生涯和可持續發展需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https://baike.baidu.com/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職業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動計劃(2015—2018年)》提出:職業院校要堅持立德樹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營造以文化人的氛圍,從學校理念、校園環境、行為規范、管理制度等方面對學校文化進行系統設計,充分發揮學校文化育人的整體功能(http://www.moe.gov.cn/s78/A07/A07_gggs/A07_sjhj/201808/t20180821_345744.html 關于開展《職業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動計劃(2015—2018年)》實施工作總結的通知)。
(6)在教育部出臺的《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到“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與產業轉型升級銜接配套,加強行業指導、評價和服務,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推進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校企協同育人(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508/t20150817_200583.html 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
(7)教育部《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17—2020年)的意見》(教師〔2016〕10號)中提到,“各省(區、市)要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合理確定協同提升的專業群,支持牽頭學校整合優勢資源,提供工作室或平臺運行條件保障,支持主持人有效開展工作”(http://www.gov.cn/xinwen/2016-11/15/content_5132788.htm 兩部門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17—2020年)的意見)。
在實踐過程中, 教育部提出了新的“職教二十條”等最新的要求,教學團隊也結合相關的精神進行了工作的調整和改進,以適應最新的職業教育發展趨勢。
2 產教融合視閾下高職營銷專業“三工四維”實踐育人模式的內容
產教融合視閾下高職營銷專業“三工四維”實踐育人模式中,“三工”是指:工匠精神的打造、名師工作室作用的發揮、訓練工坊的使用;“四維”指四個維度:校政行企共同育人、探索營銷專業產教融合下實踐育人的模式、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營銷人才、“與時共進”的教師隊伍。以工匠精神、名師工作室、訓練工坊“三工”為載體,校政行企“四維”為背景,以培養在產教融合視閾下高職營銷專業人才實踐育人模式為目標,建立三段遞進培養模式,形成與時同進課程體系,校政行企共建“共享型”實訓基地,打造“德技雙全”教師隊伍、探索“以人為本”教學管理,從而實現有效地實踐育人模式。
2.1 “三工四維”實踐育人模式的主要內容
(1)形成三段遞進培養模式。利用訓練工坊形成“市場營銷專業崗位認知”“市場營銷專業指定項目實訓”“市場營銷崗位實戰”三段遞進培養模式。在培養市場營銷專業的過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將充滿匠心的文化氣氛營造于專業建設中。發揮專業課程教學的主要作用,引入技能競賽平臺,用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實現技能的提高,培養學生的“工匠”技能和素養。
(2)校政行企構建“與時同進”的營銷課程體系和課程標準。校政行企構建與時同進的營銷課程體系,形成由主要課程及主要實訓項目構建的專業課程框架,多方共同開發和由專業技術人員入校進行相關課程的教學,并由所在的行業協會牽頭,形成規范的課程標準和職業標準,探索“學教相長”教學方法與規律,從而真正實現校企雙育人。
(3)推進“共享型”實訓基地的建設。校政行企多方協同育人,達到實現共同建設“共享型”實訓基地,實現共贏。引入營銷企業真實崗位項目和任務,以課程為依托,訓練工坊為場地,達到營銷各崗位各環節技能訓練的目的,市場營銷的企業可以通過訓練工坊的人力物力資源開展符合其需求的人才培訓;引入企業項目,真正實現產教融合,校企共建。
(4)建設“德技雙全”教師團隊。工匠精神不僅適用于學生培養上,教師團隊也需要在工匠精神的引領下,主動提高教學水平,用匠人精神培養學生。在專業團隊中建立“名師工作室”,工作室的理念是項目化開展和技能比賽相促進、德育與技能同發展、專業教師與學生共成長、教學理念與專業團隊并肩。同時,探索校企、校政、校行互聘教師,優化教師隊伍結構。
(5)探索“以人為本”過程管理。探索在教學管理中的“以人為本”。所謂的“以人為本”,旨在建立規范的教學過程的管理流程和制度,其中包括授課教學團隊管理規范、授課教材和實訓手冊規范、課程規范、教學團隊集體備課規范、課堂和實訓教學規范、校外第二課堂規范、跟崗頂崗實習規范等制度。一系列制度和規范的出臺,可以有利于教學秩序的管理,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師學生的積極性,激發教師教學改革,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接受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實現“結果共評”評價體系。實施校企“過程共管”和“結果共評”,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2.2 課題項目解決的主要問題
(1)探索如何建設“訓練工坊”、結合工匠精神融入教學,進行三段遞進培養、實踐育人和實現產教融合。多年來,一直都在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多種形式的探討,訓練工坊的建立,是學校近幾年在經管類專業中嘗試的“術科”教學模式的延續和創新,打造校政行企共同開發的訓練工坊,開展崗位的訓練,實現技能的提高。
(2)工匠精神體現在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各個方面,在工作崗位中體現了對產品和服務的精益求精,所以在人才培養中,我們也要認真分析如何將工匠精神融入市場營銷專業的各個培養環節,實現匠心育人。將具有工匠精神的學校、企業、行業等教師共同開發課程和授課,開發與時俱進的課程,在課程中從始至終貫穿匠心匠情匠技,從而實現學生走出校園的同時,不僅帶著專業知識和崗位技能走入工作崗位,還會把對產品品質精益求精的追求和完美的服務體驗帶給消費者,成為新時代需要的“營銷工匠”。
(3)研究“校政行業”共同進行“共享實訓基地”建設。實訓基地不僅僅是能滿足教學和學生實踐的需要,專業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政府、行業和企業的扶持,學校的教師有豐富理論基礎和教學經驗,政府、行業和企業的專家具有較強的實踐基礎,雙方有很多共同互補的地方,實訓基地的共享,可以實現資源的共享,互通有無。
(4)提出利用名師工作室和工匠精神,進行教師團隊提升,打造“德技兼修”的師資隊伍。“德技兼修”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作為傳道受業解惑的師者,師德一定是擺在首位的,市場營銷專業教師的教學水平的提高,雙師型素質的實現,合理的職稱學歷結構,青年教師梯隊的培養,都是“德”的加強和培養;二是教師團隊通過掛職鍛煉、到校企合作企業進行員工培訓,引入企業真實項目,共同開發橫向課題,都是在“技”方面可以提升的方法和途徑。
3 “三工四維”實踐育人模式在實踐中的運用
3.1 “三工四維”實踐育人模式實踐效果
(1)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與經營日用品的企業建立“訓練工坊”,在工坊中設置銷售場景,進行真實性的模擬銷售,通過銷售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設計項目進行演練和實操,邀請企業的銷售主管進行培訓和指導,從而形成“營銷崗位認知”“營銷專項任務實訓”“營銷崗位實戰”三段遞進培養模式。市場營銷專業的同學在技能學習過程中,匠心的培養要有有效的方式,例如每一次授課前教師或者學生會進行“課前5分鐘”的專題,通過知名企業家校友專題講座、營銷專家傳奇故事的案例、視頻乃至淘寶上帶貨主播的視頻截圖等內容,傳導營銷工匠精神。
(2)為了讓人才培養更加符合企業用人和崗位需要,與知名的大型連鎖超市和本地企業,共同開發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了《店長管理實務》《商務談判與推銷》和《消費者行為學》等課程的標準。同時在實訓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中,也由企業方共同參與項目的構建和實施,學生反映收獲很大。與本地的大型商業企業共建“訓練工坊”,該實訓基地不僅是學生的實操場地,承接企業的人員和技能培訓項目,企業由于自身的場地相對緊張,在開展大型員工專項培訓的工程中,應利用該共享實訓場所,培養專業化的人才,實現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場地和共贏。
(3)建成了“德技雙全”的市場營銷教師團隊。在開展工匠精神進課堂的過程中,不僅是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也是希望通過匠人精神的導入督促教師主動提高教學能力,成為“教學匠人”。籌備了名師工作室,團隊成員有兩名學校級的教學名師,希望利用名師工作室,促進教師隊伍的成長。同時,近兩年營銷教師團隊通過主動到企業實踐鍛煉,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了73%,師德每年評定均為優秀,團隊教師指導專業學生參加國家級職業技能比賽獲三等獎一次,省級職業技能比賽獲一等獎2次,三等獎2次,指導學生獲市廳級以上各級創新創業比賽三等獎以上共22次,成績喜人,真正實現的“德技雙全”的市場營銷教師團隊。
(4)探索“以人為本”過程管理。過程管理所指向的以人為本,更多的體現在教學過程規范和制度的完善,其中包括授課教學團隊管理規范、授課教材和實訓手冊規范、課程規范、教學團隊集體備課規范、課堂和實訓教學規范、校外第二課堂規范、跟崗頂崗實習規范等制度。一系列制度和規范的出臺,有利于教學秩序的管理,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師學生的積極性,激發教師教學改革,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接受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實現“結果共評”評價體系。實施校企“過程共管”和“結果共評”。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5)健全教學過程管理和“結果公評”評價體系。在長期的教學管理實踐中,筆者也發現要推動和激勵教師主動進行教學改革的嘗試,實現管理的規范和教學質量的提高,要與自身的專業情況相結合,出臺了教學選用規范、課程主講教師規范、集體備課方案、課堂教學規范、校外課堂和網絡課程規范等規定,健全教學過程管理體系。同時,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個別專業課程中實現校企“過程共管”和“結果共評”,課程由校內和企業教師共同授課,設計實訓項目和內容并進行考核,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3.2 育人模式的創新點
(1)模式新。以校政行企共育,育學生,育老師,充分挖掘學生的能力和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創新和改革原有的育人模式。
(2)理念新。以產教融合為基本視野,以實踐育人為目標,將工匠精神、名師工作室、訓練工坊貫穿培養模式,為學生素質能力的提升創造良好的條件,為教師隊伍綜合素質的打造提供了平臺。
(3)方法新。將校企協同育人同工匠精神相集合,將產教融合與訓練工坊相結合,將名師工作室與“德技雙全”師資隊伍的打造相結合,包容性強,可操作性強,特色鮮明。
4 “三工四維”實踐育人模式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和今后的思考方向
4.1 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兩年的實踐,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然存在幾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和還未解決的難點。一是利用訓練工坊形成“營銷崗位認知”“營銷專項任務實訓”“營銷崗位實戰”三段遞進培養模式還未在專業內全面鋪開,設計的課程較為單一;二是“工匠精神”融入市場營銷學生的培養方式不夠豐富,名師工作室的工作開展不夠深入和扎實;三是校政行企構建“與時同進”的營銷課程體系和課程標準,雖然引入了企業的參與,但是還未依托產業和行業開展相關的建設;四是引入企業項目,真正實現產教融合,校企共建還需要進一步探討可操作性的問題;五是“三工四維”立體交叉式的實踐育人體系仍要再思考和打磨,緊跟“職教二十條”的職業教育發展的要求。
4.2 今后思考的方向
一是探索成立依托行業和企業的“產業學院”,從而真正實現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二是建成名師工作室,開展教師團隊項目建設,以項目推動團隊發展;三是引入OBE模式,通過產學對接不斷調整和明確人才培養標準、校企合作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資源。
參考文獻
陶虹.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技能型人才培養現狀分析[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18(04).
李方橋.高職院校教學團隊建設探索與實踐——以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名師工作室為例[J].現代農業科技,2018(05).
許傳華.“校政行企”協同創新金融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7(05).
肖靜.基于“校、政、行、企”四方協同的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7(08).
王麗媛.高職教育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J].職教論壇,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