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軍事理論課在高校課程思政教育中有著其它學科無法比擬的獨特作用。軍事課是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的必修課程,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前沿陣地,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軍事理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軍事課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按照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適應我國人才培養戰略目標和加強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的需要,為培養高素質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保衛者服務。由此可見,軍事理論教學為國家、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人才的教學目標有著明確的指向性,本身即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思想政治教育對于軍事理論教學而言,并不是從課外硬加進來的東西,而是這一課程體系天然的構成要素。對于學生而言,一些軍事理論知識可能會隨著發展而更新,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淡忘,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卻是管長遠、管根本的。
一、鍛造教師隊伍,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更具有主動性
軍事教師要實現軍事理論教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須使自己成為理論知識的傳播者、思想道德的示范者、學生人格的影響者。
一要端正認識。思想決定行動。當前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上存在的不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軍事教師思想認識上的偏差。要解決好這個問題,應采取綜合措施,但是有三點必須特別強調。首先,要用法規引導。要組織軍事教師系統學習《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等法規文件。這些法規中明確規定了軍事課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二要筑牢根基。打鐵先要自身硬。軍事教師自身理論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敗。在軍事理論教學中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其基本依據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這就要求軍事教師必須信念堅定、忠誠于黨、熱愛祖國、熱愛教育。軍事教師只有加強學習,跟上時代發展和理論創新的步伐,才能永葆政治上合格,真正成為大學生思想上的引路人。
二、優化教學內容,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更具有可接受性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博大的科學體系。而軍事理論教學畢竟不是思想政治課:因此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
一要吃透大綱。大綱是開展教學的基本依據。《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雖然幾經修訂,但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卻始終如一。這不僅在課程性質、課程目標等部分有規定,在各章的教學目標中也有明確的要求。如《大綱》在軍事思想一章的教學目標中就明確要求“樹立科學的戰爭觀和方法論”,這無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要求 只有從根本上了解、掌握、吃透大綱,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選取教學資料,做到有的放矢。
二要挖掘整合。與高校思想政治課教材理論觀點鮮明、體系脈絡清晰的特點不同,軍事理論教學內容中雖然蘊涵著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價值取向等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內涵,但這些教育內容并沒有在教材中直接表述,而是滲透潛藏在各章節的內容之中。這就像一塊璞石,只有經過量料取材和構思琢磨,才能成為美玉。如國防歷史的內容,就涵蓋了古代中國國防建設的輝煌史、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屈辱史,中華民族百年的抗爭史、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英勇斗爭的光榮史,是鮮活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只有對這些潛藏的素材進行深入的挖掘,才能從軍事理論知識中提煉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把一個個散落的珍珠串成美麗的項鏈。
三要及時充實。國際戰略形勢、軍事理論和科技是在動態發展的,而再優秀的軍事理論教材一經出版,其內容也就固定下來,也就意味著可能落后于現實。教學時,教師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必須根據理論發展和形勢變化、政策調整及時補充新知識、新材料。如講授國際戰略環境時,就要時時關注國內國際時事變化,把大學生最關注的熱點問題納入教學,使教育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與學生關注的問題密切相連。
三、講求教學方法,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更具有針對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人、轉化人、完善人、塑造人的過程,其特殊目的性要求觸動學生的心靈。一些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吸引力不強,實效性不好,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傳統教育方式的呆板。那種居高臨下的理論灌輸,從理論到理論,從概念到概念,高則高矣、深則深矣,卻引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甚至被視為“空洞的說教”引起學生的反感。這樣的教學,即使教師的理論水平再高,內容再對,也只能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因此,在軍事理論教學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應該采取案例式、啟發式、研討式等教學方法,尤其要與社會現實和學生的思想需求結合起來。只有解決了學生愿意聽、喜歡聽的問題,教育內容才能“入腦人心”。
一是要把講理論與教方法結合起來。在教學中,必須改進教育理念,不僅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讓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和辯證的思維方式。引導學生以辯證唯物主義去分析現實,使之能夠透過錯綜復雜的國際風云了解和認識世界,能夠面對多元化價值觀正確地判斷和選擇,把黨的方針政策放在全球安全的大視野中觀察,放在世界發展的大趨勢中思考,放在國家利益的大格局中衡量。
二是要把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結合起來。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人們羞于談利。然而,利益是人類一切社會活動的最終動因,離開實際利益的思想政治教育很難撥動學生的心弦。況且,追求個人利益與實現偉大理想并不矛盾,通過正常途徑獲得個人利益的行為應當得到尊重和承認。在教學中,必須充分考慮大學生實用主義觀念較強、渴望實現自身價值的心理,既要講清國防建設對大學生的要求,又要考慮他們個人發展的現實需要。只有從學生最關心、與學生聯系最密切的問題入手,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真正為學生所接受。
參考文獻
[1]江澤民.同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和北方交通大學負責人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1996-03-29.
[2]曾孚.外國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177.
[3]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90.
作者簡介:
付強(1977—),男,遼寧岫巖人,武漢理工大學碩士,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防教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國防教育、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