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孜凱 林茜
摘要:“網絡+紅色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運用,對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增強大學生的使命感具有重要意義?;凇盎ヂ摼W+紅色文化”的科學內涵,對“互聯網+紅色文化”的重要性和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問題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提出了“互聯網+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互聯網+;紅色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在科技發展浪潮的帶動下,社會各行各業趁勢而起,煥發出了勃勃生機。而“網絡紅色文化”也借助著互聯網的大勢,在互聯網的風口上扶搖而上。正如劉禹錫在烏衣巷中所描繪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那樣,紅色文化已然走進了尋常百姓的家里。因此,作為教書育人的各大高校更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加強紅色文化教育,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挑起當代青年紅色文化教育的擔子。
一、“互聯網+ 紅色文化”的科學內涵
當今大學生群體是伴隨著互聯網和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 發展而成長起來的,具有很強的新媒體運用能力和信息獲取能力,再加上他們不同于任何時代的獨特的成長環境、家庭背景、社會閱歷以及性格特點共同形成了該群體的群體性格特點。因此,鑒于以上分析,可建立“互聯網+紅色文化價值觀教育”新形式的資源開發模式,紅色文化作為黨和人民群眾的精神支柱,不僅僅記載了先賢們那段為民族獨立,為國家富強拋頭顱、灑熱血的光輝歲月,更向我們展示了先烈們寧折不屈,百折不撓,勤勞勇敢,團結一心,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紅色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輔相成,是我國所特有。而“互聯網+”技術可緊緊抓住大學生群體的性格特征,也可幫助思想政治教師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育及輔導,把“互聯網+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從而從整體上提高大學生群體的思想道德及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二、“互聯網+ 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現在正處于信息爆炸的互聯網時代,高校教育者應該趁著互聯網的東風,將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寓于互聯網之中,順應歷史發展的要求,利用網絡技術建立網絡教學平臺。“互聯網+紅色文化”作為當代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重頭戲。一方面,對于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具有重要意義。紅色文化既是一種優秀的文化,又是我國的一種歷史文脈,是先賢烈士們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深度融合互聯網和紅色文化,在大學生中開展廣泛的紅色文化教育,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活動的教育資源,創新教育提供者,優化教育環境。另一方面,它有助于增加他們的“信心”,增加大學生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感。通過將``互聯網''普及和應用到大學的各種任務中,網絡通過大學生的學習和日常管理來運作,紅色文化與互聯網的緊密融合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并將紅色文化帶入了課堂。作為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在接受了全面的紅色文化教育體系之后,學生們深刻地了解了我國和黨的歷史演變和發展,激發了他們珍惜艱辛的和平與幸福生活,為實現中華民族而努力奮斗的責任心。
三、“互聯網+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實現路徑
(1)優化紅色文化交流的內容和表達方式,以滿足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精神追求
大學應始終牢固樹立以大學生為中心的道德教育觀,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加強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的傳播,確保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綜合素質。在新時代,課堂教學和新媒體技術需要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在線問答和在線問答的客觀要求必須完成。在線教育的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互動,需要建立教育機構以滿足學生的個人需求。高校必須不斷優化紅色文化內容的傳播,豐富紅色文化的創新風格,緊密結合紅色文化和時代元素,豐富紅色文化的內涵,賦予紅色文化新的特色。同時,大學正在積極建設紅色教育網絡平臺,以擴大紅色文化傳播途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2)積極創建紅色文化的專屬傳播媒介,為大學生提供優質的思政教育資源
一般來說,無論是紅色文化的學習還是教育都需要特殊媒介來實現。各院校在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文化自信,強化四種意識,繼承和弘揚紅色文化的同時,更要經常通過微信等社交app、抖音等自媒體app發布紅色文化專題信息,營造學習紅色文化的氛圍,讓紅色文化帶動大學發展,大學可以向大學生開放紅色文化,以提供高質量的共享教育資源。大學可以創建一個紅色文化網站,為大學生提供系統,便捷的學習平臺。學院應積極開發創新的紅色文化應用軟件,使大學生復興革命時代,接受現實生活中的紅色教育。高校不斷提高紅色文化傳播的充分性和及時性,創造各種獨特的媒體,豐富紅色文化傳播的形式,增強紅色文化傳播的科學技術特色,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以網絡引領為核心,讓大學生唱響線上線下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們往往因信仰、愛國等話題過于尖銳而不敢談。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做到“勇亮劍、敢發聲!”尤其是在網絡已經成為了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的“互聯網 +”時代,在紅色文化 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互聯網發揮著裂變式的巨大 能量,如果“網絡”與“思想”不對接,紅色文化融入思想 政治教育就難以奏效。從某種意義上講,思想政治教育拒絕“網路”就等于拒絕了出路。“理論一經群眾掌握,也會變成物質力量?!彼枷胝谓逃泻辖逃龑ο蟮膶嶋H才能被學生掌握,變成 物質力量。“00 后”大學生的互聯網基因與生俱來。因此,要充分利用大學生喜歡互聯網的特點,在網絡公眾平臺上進行紅色文化的專題策劃、議題設置和聯動推送,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蘊含的導向作用,唱響線上線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
參考文獻
[1]趙新偉,祁佳博.網絡視閾下紅色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探究[J].河北企業,2015(8).
[2]許真.紅色文化的德育價值與體驗形態探析[J].臨沂大學學報,2017(5).
[3]楊梅.紅色文化的當代德育價值及其挖掘途徑探析[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5(4).
[4]崔睿,胡智林. 深化高校共青團改革背景下創新團課組織方式強化思想引領功能的路徑研究[J].高校共青團研究,2018(4).
課題項目:本文是山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項目編號:YC201916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林茜(1979—),女,山東濟南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旅游紅色文化研究
李孜凱(2001—)男,山東淄博人,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