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立 周才文
【摘要】高職院校人文素養教育課程建設有利于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有利于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技術技能水平、有利于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和競爭實力。本文旨在通過分析高職院校人文素養教育存在重視不夠,面稀量少,氛圍不濃,師資缺乏等問題,提出重視人文素養教育、科學合理設置課程、提升質量工程建設、加大師資隊伍建設等四個方面的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 人文素養教育? 課程建設
【基金項目】2019年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高職院校人文素養教育課程體系構建與實施研究》(項目編號:19C0422)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7-0004-02
一、高職院校人文素養教育課程建設的意義
(一)有利于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高素質的內涵主要包括是政治思想品德、人文素養、理論素養、技能素養、職業素養一體的綜合素質,它體現了健全的人格和具有全面的素質。在當前的社會發展背景下,高校人才的專業綜合素質和能夠創造的實際價值更受人們重視的同時,對于高校人才的各項素質也給予了更高的重視,人們希望通過高職院校人才素質的培養,更好地為社會經濟建設奠定基礎。所以,高職院校人文素養課程建設有利于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也是必要的。
(二)有利于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技術技能水平。科學設置人文素養教育課程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提出的將職業道德、人文素養教育貫穿培養全過程的要求。人文素質教育是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人文知識、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以及人文精神的基本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學會用人文的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所以,人文素質教育有利于提升高職學生的氣質,可以直接提升其在從事管理和服務等崗位的技能水平;有利于提升高職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可以提升其從事藝術設計、建筑與服務等領域的技能水平;有利于提升高職學生分析社會現象,增強其社交能力,適應業務需要的技能。反過來說,一個對于人文素質缺乏比較嚴重的學生在社會上的發展必然又很艱難,技能水平難以滿足社會的需要,所以掌握一定程度的人文素質教育十分有必要。
(三)有利于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和競爭實力。一個民族的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基礎是人文素質,它影響一個國家競爭實力。著力培養人文素養是各級各類學校,也包括高職院校的一項重要任務,從而科學合理設置人文素養課程,切實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質,有利于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文化軟實力和競爭實力,實現文化強國夢,全面促進我國社會可持續發展。而且從國際角度來看,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十分重要。而結合上文,人文素質教育對于國家軟實力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此而言,提高高職教育在內的所有人文素質教育的水平很有必要。
二、高職院校人文素養教育課程建設的現狀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高職人文素養教育課程建設中仍存在一些問題,總結來說,主要存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視不夠,存在認識誤區。高職院校多數管理人員不重視理論教育,過于重視“能力本位,就業導向”的技能教育,并沒有從高職教育與其他的高等教育之間存在的共同性角度來看到人文素質教育的問題。為了呈現出高職教育較其他高等教育的優勢,高職教育多會以訓練高職教育中存在的職業技能為主要目標,本質上來講,確實很大程度上為社會創造了無數的專業性人才,理解上沒有什么錯誤,但實際因為人文素質教育的課程大多數都是注重理論性知識,技術性的內容相對較少,因此得不到大多數高等職業學院管理者的青睞,使得高職對于人文素質教育越來越不重視,進而忽視其人文素養教育,對辦學理念定位不清,存在誤區,無法實現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
(二)面稀量少,無法滿足需要。目前,多數高職院校認為,學生是來學習技能的,所以一般只在一些管理服務類專業開設了社交禮儀、演講與口才等少量的人文素養課程,片面認為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中包含了有關人文素養的內容。面稀量少的人文素養教育無法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很多的高職學校在對于課程的設計上,幾乎只有根據自己想要培養的人才的專業技能培訓課程,還有國家制定必須要開設的課程,除此之外除了上述的幾個人文素質教育課程便沒有其他的課程,因而高職的人文素質教育在整個課程之中都處于可有可無的狀態,并沒有體現出人文素質教育課應該有的地位,因此,大多數高職教育很難滿足對于人文素質教育的需求。
(三)氛圍不濃,學習效果縮水。高職院校學生成績一般是中下水平,其本身的人文知識儲備不足,加之高職院校本身開設的人文素養課程門類少,其人文氛圍不濃,所以大多高職院校學生缺乏對人文素養課程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因此其學習效果大縮水。并且,高職教育絕大部分的學生都是理科生出身,對于理科生而言,除了語文課程對于其他的文科內容很少涉及,很難在教學中較好地接受人文知識,而對于文科生而言,大多數的也都只是中下水平,大多數學生對于這方面的課程并不重視,只是敷衍學習,這也就造成了目前高職學校學生普遍人文素質低下,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學生未來的發展。
(四)師資缺乏,業務素質不高。高職院校大多是從過去的中職學校升格而成的,其人文素養課教師相當少,這些教師都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對于學生各方面技能的培養,加之管理者重技能輕人文素養培養、人員編制緊、辦學經費不夠等因素影響,現有的師資其培訓力度不夠,業務素質難以提升,從而也難以提升人文素養課程教學水平。同時學校管理者對于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并沒有一個清楚的認知,自動忽略了建設人文素質教育教師團隊的工作,因此造成了現在人文素質教師的缺少現象,臨時建設的業務素質也很難滿足人文素質提高的教學目標。
三、高職院校人文素養教育課程建設的對策
想要加強人文素養課程的建設,就需要從根本上轉變思想,在課程的安排上做到合理,加大對于文化素養課程硬件設施的投入,同時也需要打造出一支專業可靠的師資隊伍。
(一)重視人文課程建設,實現全員參與育人。高職院校應組織管理層認真學習、領會國家有關文件精神,明確辦學理念,重視人文素養教育,將人文素養教育課程建設同專業課程建設放到同等重要位置上,著力搞好高職人文素養教育課程建設,實現全員參與育人。一是在全校教職工中廣泛宣傳人文素養教育的重要性,營造一個有利于高職院校人文素養教育的良好氛圍,引導高職學生認真學習人文素養教育課程。二是要將國家對人文素養教育的要求切實落到實處。三是要求專業教師積極、主動地配合人文素養教育,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深度融合人文素養教育的相關內容。四是在著力培養全校教職工人文素養水平,要求在教育教學相關活動中充分體現“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促進人文素養教育課程教學的效果。
(二)科學合理設置課程,優化課程結構體系。相對于普通高校,高職院校的課程時間顯然較短,一般都是只有兩年半的時間,像普通高校那樣的進行文化建設明顯不可行,這時候就需要高職學校在了解學校本身條件,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特點,采取顯性和隱性課程相結合,必修和選修相結合等方法優化課程結構體系。一是在顯性課程中,將最能體現基礎性的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的高職語文、中國傳統文化等顯性課程作為必修課;將能提升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心理健康、社交禮儀、演講與口才、文學欣賞、西方文化概論等顯性課程作為選修課;同時,根據不同專業開設與學生專業相關度較大的相應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如醫藥衛生大類專業開設醫學倫理學、醫學心理學等;文化藝術大類專業開設藝術概論、藝術欣賞、文學欣賞等。二是在隱性課程中,以校園文化建設為契機,營造人文氛圍,通過人文素養學術講座、學生社會實踐等課外形式實施人文素養教育隱性課程。人文素養學術講座內容應結合高職院校專業特點和學生關注的熱點,對顯性課程中內容、形式等方面的不足起補充作用;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檢驗、鞏固學生在顯性課程所學到相關人文素養知識。
(三)提升質量工程建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在對于高職教育的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建設過程中,質量工程是其中關鍵,想要搞好人文素質教育質量工程,教學設備方面非常重要。所以,在高職院校提升人文素養教育質量工程建設,首先應加大經費投入,建設多媒體教室與人文素質教育實驗室等配套的硬件設施,改善人文教育素養教育的教學條件。其次,人文素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互聯網的信息技術,增強學生在視覺、聽覺及觸覺效果,增強學生接受人文素養教育的興趣、互動性,達到提升人文素養教育質量的目標,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四)加大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業務素質水平。加強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建設,提升業務素質水平,需要打造一支人文素養優秀、教學效果優良的教師隊伍。一是通過各種培訓、進修和內部的沙龍等手段提升現有教師的人文素養教育水平;二是加大相關專業的高學歷教師的引進力度,力爭在較短時間內壯大其師資力量;三是著實解決好人文素養教師的待遇和職稱評定問題,使其能安心從事人文素養教育工作。同時,教師是教學的主力,優秀的教師不止能培養出專業性更高的人才,所以為了提升老師的綜合素質,教師招聘方面應該重視考察教師的教學水平,對于教師應該定時進行集合培訓和考核,依據知識的發展,順應時代的調整知識結構,不斷地拓展涉及到的知識范圍。
參考文獻:
[1]周俊.構建體系、激發活力、提高質量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解讀[J].江蘇教育研究:職教,2014(21):5-11
[2]黃奕.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開發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4(27)
[3]蘇蔓.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建設探討[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14):68-70+93
作者簡介:
肖立(1976-),女,湖南婁底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教育教學管理。
周才文(1978-),男,湖南婁底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教學管理、學生資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