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思政是高職院校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將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建筑施工組織》課程專業實踐性強,與工程實際緊密結合,通過整合教學資源,以理想信念為核心,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提煉課程思政元素。
關鍵詞:課程思政;施工組織;思政元素
引言
在高職土木類專業的教學中,《建筑施工組織》課程是一門重要的專業課,也是一門承上啟下的課程,需要對建筑施工技術、建筑工程預算、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等課程知識進行綜合運用。教育部于2020年5月28日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要求:“要深入梳理專業教學內容,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
1課程思政建設現狀
對于大部分專業課程教師來說,與課程結合的思政教學是一個比較陌生的領域,沒有進行過深入的思考和系統的梳理,每個人對于課程思政的理解和思政元素的提煉并沒有一個共識,各專業課程的思政教學開展的深入情況十分懸殊。對大部分老師來說,要把思政元素融入到每一堂課中,讓人覺得無從下手。況且,絕大部分的專業課老師都認為,學生有專門的思政課程,把思政教育融入到每一門課、每一堂課中并沒有很大的必要。綜合各種因素,課程思政的落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課程思政的建設也還在起步摸索階段。目前,各類課題和比賽是課程思政的主要抓手。
2課程思政建設的指導思想
《建筑施工組織》課程工程實踐強,以項目進度計劃編制、施工方案確定、施工現場平面布置圖的繪制為核心內容,還包含施工準備、施工部署、資源配置計劃編制等。要挖掘課程的思政元素,需要有一個核心,一條主線。《綱要》中明確指出,“課程思政建設內容要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重點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系統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可見,課程思政的建設應以“理想信念”為一個核心,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一條主線。
3思政元素之愛國
國家規范在建設項目管理的全過程中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建筑施工組織設計規范》是施工組織編制的大綱和準則,使施工組織設計文本格式的規范和內容的完整有了重要的依據。在施工組織編制依據中也與很多國家規范和圖集有密切的關系。施工合同是施工組織設計編制的重要依據之一,按圖施工也是對工程人嚴謹、誠信的基本要求,而國家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合同能順利實施的強大基礎。我們的職業發展、夢想的實現都是以國家的繁榮穩定為前提的,我們要感恩我們的國家。
《建筑施工組織設計規范》(GB/T50502-2009)是建筑施工組織設計編制和管理的主要依據,《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規范》(GB0300-2013)是對建筑工程各專業工程驗收中的共性要求作出的統一準則,起到協調各專業驗收規范的作用,這兩部規范是建筑施工組織課程的重要依據,需要學生以各種形式結合工程案例進行深入學習、探討和綜合運用,在施工現場管理中,這兩部規范的使用頻率也非常高。學生不但需要熟悉規范的內容,也要熟悉規范在不同案例中的應用,學生對規范、專業和課程的內容了解得越多越深入,才能逐步建立起學生與專業和課程之間的職業情感。
4思政元素之愛集體
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包括團隊組建、團隊文化建設、團隊分工、協調。基本建設項目的組成中,分部分項工程的分類和檢驗批的劃分在學習過程容易出錯,團隊討論可以提高劃分的正確率。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是一項工作量很大的工程,需要團隊之間分工和相互學習,既能提高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的能力,也能提高表達和溝通的能力。
在加強團隊建設、小組共同完成項目任務中融入愛集體的思政元素;通過角色模擬的方式完成項目施工全過程的管理,體會不同管理崗位之間共同合作和協調,完成一份完整的施工組織設計,包括共同討論如何科學合理地劃分施工段和施工過程,確定施工流程,通過計算對比選擇施工方案,分工合作計算工程量和工程造價,最后完成進度計劃和施工平面布置圖繪制,完成人材機需要量的計算。任何一個施工方案的選擇都可能會發生小組成員間觀念、思想的沖突,學生在合作、協調、討論、妥協中實現集體利益的最大化,增強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
5思政元素之人生情懷
以學長寄語的方式,通過學長分享個人成長經歷,談談《建筑施工組織》課程在項目施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對專業課程的認識。以項目經理管理經驗分享的方式,談談《建筑施工組織》的課程內容在項目管理中施工準備、人材機準備、進度計劃的編制和控制等方方面面的應用。
在建筑施工組織課程思政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思政學習,加深學生的專業情感,教師可以自己收集或要求學生收集建筑優秀人物的光輝事跡,了解他們的成長路徑,分析他們成功的原因、動力和方法,對工程修建過程中的難點和技術難題等進行分析,促進學生對大師百折不撓、追求卓越工匠精神的學習。
6思政元素之中國夢教育
認識作業的重要性,要求學生理解并高效執行。做作業是學生通過獨立思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以提高學習能力的過程,是學習的一種重要的手段。建筑施工組織設計中工程概況、施工準備工作的編制,流水施工、網絡計劃原理的安排,施工部署和施工方案的確定,施工平面圖的布置等都需要大量的模仿、練習和糾錯。
幫助學生提高自學能力。知識和技能的更新日新月異,終身學習是生存的基本技能之一。自學能力正是在不斷的練習中提高,結合教師的自身經歷給學生適當的指導以提高學生的獲取資源和學習資源的能力,能使學生終身受益。
培養學生查找和閱讀資料和文獻的能力。通過作業有目的地培養學生通過不同的資源庫和教材進行學習,如何進行知識點的學習,如何進行某一學科的系統學習,如何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行高效的學習。
參考文獻
[1]張一璠.高校課程思政中的思政元素挖掘梳理論析.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0-14
[2]李華京,陳超群.工匠精神培育目標下高職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路徑研究.2020年10月
基金項目:浙江省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課程思政教改項目,“課程思政”視角下《建筑施工組織》教學改革(2020SZ05)
作者簡介:金跨鳳(1980-),女,浙江義烏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式:工程項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