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一所省級中職院校,縉云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以文化之魂鑄名校之魂,始終貫徹文化興校的戰略方針,在一核、四面、三足的“鼎文化”引領下,不斷深化校園文化體系建設,實現了“一訓三風”的迭代,構建了以“立人至善,立業至精”為核心的辦學理念體系,打造了“三色”制度文化體系和“三園”環境文化體系,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樹立了鮮明的旗幟。
關鍵詞:鼎文化 ? ?校園文化 ? ?中職學校
當前,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校園文化建設被越來越多的中職學校所重視。但是大多數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仍然停留在雕塑小品、校園形象識別系統等一些外在的層面,而忽視了校園文化整個內涵體系的建構。縉云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以下簡稱學校)以“鼎文化”為核心,創新了自內而外的校園文化建設路徑,以詩性解讀重構了校園文化體系,實現了“一訓三風”的迭代、辦學理念的升華、制度文化和環境文化的重塑。
一、“鼎文化”的校本注解
學校“鼎文化”的“鼎”取自“黃帝鑄鼎”的美麗傳說,也源自“縉云燒餅”文化背后的“鼎”之精神。因此,“鼎文化”傳承的是縉云百工技藝,弘揚的是“縉云工匠”精神。與此同時,學校辦學30多年來,自費興校,不斷開拓,在百畝荒沙灘上初步建成了現代化的綜合性農村職業學校。正是這種百折不撓、艱苦奮斗、砥礪創新的精神,一代代師生對“鼎”的那份堅守,沉淀并凝結成豐厚的人文底蘊,奠定了“鼎”文化厚重與堅毅的基礎,激勵師生們用智慧、勤奮詮釋“鼎”文化的真諦。
基于上述“鼎文化”的淵源,學校以立德樹人為導向,以核心素養培育為抓手,將“鼎文化”進行了校本化注解,即“一核、四面、三足”。
(一)一核:穩、精、創、煉的“鼎匠精神”
根據鼎的自有特色以及鼎的功能,學校將“鼎文化”凝練成“穩、精、創、煉”四個字。穩,即穩重、穩健、穩固;精即精致、精細、精進;創即創新、創意、創見;煉即煉德、煉技、煉格。
(二)四面:耕讀立身、慈孝養德、紅色傳承、綠色生活的“鼎心素養”
學校以培養學生“品德優良、人文扎實、技能精湛、身心健康”四大核心素養為出發點,提煉出“耕讀立身、慈孝養德、紅色傳承、綠色生活”十六字“鼎心素養”培育理念。其中,“耕讀立身”要求學生“耕以養身,讀以明道”,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做一個賢達、有知識、有情懷的現代公民;“慈孝養德”要求學生秉承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了解愛的內涵,體驗愛的情感,懂得愛的責任,增加愛的智慧,學會愛的奉獻;“紅色傳承”要求學生增強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繼承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增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綠色生活”要求學生以健康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培養學生的環境素養,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提高學生的環保行為。
(三)三足:立人、立校、立業的“鼎立夢想”
“立人”聚焦學校師生成長,賦予師生價值感和幸福感;“立校”旨在樹立名校風范,打造制造職專、開放職專、魅力職專;“立業”蘊含多元共贏價值理念,即實現生、師、校、社的創新發展。
二、“鼎文化”引領下的辦學理念建構
學校在精神文化方面注重校挖掘園文化內涵,以“鼎文化”理念引領學校發展。全國知名教育專家翁孝川對“鼎文化”的內涵進行了延伸性的解讀:“鼎之恢宏,引領育人之夢想;鼎之氣勢,彰顯師生之精神;鼎之厚重,凸顯辦學之特色;鼎之方圓,契合校園之和諧;鼎之精致,展現師生之技藝。”
在確定“鼎文化”內涵體系后,學校進一步確立了文化興校方略,對辦學理念進行了頂層設計:明確了“現代化農村中職名校”的辦學定位;提出了“立人至善,立業至精”的辦學思想、“文化管人,制度管事”的管理理念、“雙高四能”鼎美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確立了“兩山理論實踐者、鄉村振興開拓者、職業技能傳承者、創業創新孵化者、特色文化推廣者”的辦學愿景。
對于一所學校來說,辦學思想是“風向標”。學校提出的“立人至善,立業至精”辦學思想,是學校實現“十四五”發展目標的指揮棒。其中,“立人至善”提倡的是一種理想道德的取向,這是“鼎文化”的核心所在。“至善”可以理解為“最好”的境界,即不僅僅滿足于較好、更好,而是要努力達到最好、一流、高水平。具體來說,就是做學生,要力爭成為最好的學生;做老師,要成為最好的老師;做管理,要收到最佳的管理效果;辦學校,要辦成一流的學校。“立業至精”強調的是學問和技能要“達”,事業和理想要“成”,唯“精”而已。取“至精”二字,既蘊含了學校“注重實踐、突出能力”的技能教育特色,又體現了學校“精致、精細、精美”的辦學格調。
三、“鼎”文化引領下的“一訓三風”建構
校訓、校風、教風、學風是體現學校品位的文化符號,也是一所學校的標簽和名片。為培養新時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在“鼎文化”引領下,對標“穩、精、煉、創”為精神內核的鼎文化理念體系,傳承和創新原有的“一訓三風”內涵體系,最終形成了以“立人尚鼎”為校訓,以“樂學善思,鼎技強能”為學風,以“博學精研,鼎教求真”為教風,以“創新、和諧、執著、敬業”為校風的“一訓三風”“鼎文件”理念內涵體系。
其中,“立人尚鼎”是核心。“立人”一詞源自《論語》,有“己欲達而達人,己欲立而立人”的意思。“尚鼎”就是崇尚鼎的精神,內含四層邏輯遞進關系。第一層意思即“尚大”,海納百川大道致遠,凸顯學校全人教育、人人出彩的辦學追求;第二層意思即“尚新”,在上述兼容并蓄的氛圍里,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凸顯學校服務區域經濟、專注創新的辦學特色;第三層意思即“尚法”,實事求是依法治校,凸顯學校嚴謹務實、明法致公的辦學精神;最后一層意思即“尚極”,高端引領高位發展,凸顯學校精益求精、鼎天立地的辦學風范。
四、“鼎文化”引領下的“三色三園”建構
學校要從意識層面、精神層面將“鼎文化”的內涵落實到師生的行動層面,“鼎文化”需要建章立制,進行環境渲染,開展動態活動。基于此,學校提出“三色三園”的建設思路。
(一)“三色”即“三色”制度文化體系
學校圍繞學校章程對校內規章制度進行了整合匯編,形成了“紅色+綠色+藍色”的“三色”制度體系,其中紅色指引領性制度,包括學校章程、黨建廉政等制度;綠色指管理性制度,包括學生管理與教學管理兩大類制度;藍色指代發展性制度,包括專業管理與人事管理兩類制度。
(二)“三園”即“三園”環境文化體系
為進一步將“鼎文化”融入到校園環境中,實現環境育人的目標,學校提出構建“三園”環境文化體系的設想。一是打造書香校園,學校打造了“1+8”書吧群和特色文化長廊,使學生浸潤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中;二是打造工業校園,學校將“鼎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和勞動底色嵌入到學校現代化產教融合基地,實施了墻體文化提升工程,建設了具備現代工業風的專業展廳,美化了7S實訓基地;三是打造智慧校園,以人臉識別系統和一卡通平臺為突破口,營造互動、自助、智能的信息化環境,立“鼎”于“云”。
此外,學校還以文化活動為載體,充分發揮“一訓三風”的文化傳承和導向激勵功能,發揮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作用,為廣大師生“樹魂、立根、打底色”。近年來,學校本著“人人參與、共同進步、共同體驗、共同成長、共同快樂”的愿景,開展了以校訓、校風、教風和學風為主要內容的“一訓三風”校園主題文化活動,打造學生興趣發展、技能體驗、專業拓展的活動“部落群”,形成了獨具校本特色的“問鼎社團文化節”。目前,學校根據需要已成立集郵社團、志愿者社團、茶藝社團、書法社團、國學社團等近50個社團組織。
參考文獻:
[1]麻錦霞.中職學校特色校園文化“神”與“形”的建構——以縉云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鼎文化”為例[J].職業,2018(31).
[2]陳炳乾.構建校園文化體系 引領學校特色發展——以甘肅省會寧縣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行動研究為例[J].基礎教育參考,2019(9).
(作者單位:縉云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