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明
摘 要:針對當前技工院校學生的特點、自媒體對學生帶來價值觀沖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對滯后等問題,本文提出守正創新的理念,通過創建“黨建+創新”載體、運用新技術、紅色導師引領、結合學生實際需求等措施,開創技工學校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以期提高技校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新時代 ? ?技工院校 ? ?技校生 ?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守正創新
在新時代背景下,貫徹執行好習總書記“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指示,是每一位學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思考并解決的問題。
一、新時代背景下技工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難題
(一)學生自身特點造成思想教育管理困難
造成技工學校思想管理工作的困難,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技校生與普高生存在差距,前者的學習成績不理想、文化基礎薄弱、素質相對較低,因而教師對其進行思想教育的難度也比較大。
其次,技校生的年齡大多在14?18歲之間,仍處于叛逆任性的時期,他們在成長學習、生活情緒、求職擇業、自我意識、人際交往等方面難免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正確引導,就會成為學生思想健康發展路上的“攔路虎”。
第三,學生在選擇就讀技校時,一般抱著學習一技之長以便盡快就業的目的,他們對專業課程抱著更大的熱情,卻缺乏對未來發展的詳細規劃,認識不到文化課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文化知識也就成了他們的短板。
(二)自媒體的興起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造成沖擊
自媒體在最近幾年里呈現了指數性增長,以微博、微信、快手、抖音等為代表的社交軟件已經被廣泛應用,人們的溝通方式不再受時間、地域限制。年輕人不再滿足于傳統的圖文閱讀模式,更為直觀趣味的短視頻占去了他們大部分的時間。在快手、抖音上面,不少以低俗、博眼球為訴求的視頻被頂到了首頁。技校生的思想尚未成熟,卻十分渴望吸收到來自外界的大量訊息,在無法甄別優劣的情況下,他們很容易被不良信息侵占了眼球和思想。
自媒體內容創作者的理念與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之間最大的區別,在于前者會為了流量和點擊率輸出一些極端負面的思想觀念,吸引急于“標新立異”的技校學生;而后者的思想教育無法像自媒體一樣靈活迅速地傳播,也相對缺乏趣味性。因此,學生更愿意將日常的時間消耗在自媒體短視頻中,不知不覺地接受了良莠不齊的思想觀念,造成自身價值觀的混亂與迷失。
(三)傳統的思想教育手段不能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環境
改革開放40余年以來,我國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國際地位也在不斷提高,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經濟全球化不僅僅帶來國內經濟的穩健增長,也帶來了西方文化對傳統文化的沖擊。在中西方文化的相互碰撞中,資本主義思想觀念在年輕人中形成一股“新興思潮”,西方產品帶來的文化觀念對技校生產生了巨大的沖擊,而在這個過程中,技工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已明顯跟不上經濟發展的腳步。枯燥無味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與不斷刺激青年學生眼球的功利主義、消費主義、自由主義相比,無疑是沒有競爭力的。
二、新時代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守正創新對策
(一)創新“黨建+”載體,開創技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首先,技工院校應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做好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為此,技工院校黨支部應開展以主題教育和主題實踐為內容、以師生成長為目的的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完善自育、互育、他育相結合的德育模式,從而加強黨支部對思政育人工作的領導作用。
其次,技工院校應按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創新“黨建+”理念,推動黨建與各項工作深度融合,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通過“黨建+團建”“黨建+工建”“黨建+師德”“黨建+技能”“黨建+志愿者”等各種形式,充分貫徹總書記“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指示,完善制度措施,創新工作方法;通過“黨建+德育”把好學校德育工作方向,開展豐富多樣、生動活潑的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增強“四個自信”。
(二)運用各類新技術,推動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創新
抖音、微博等應用的流行充分說明了新媒體在傳播領域的巨大優勢。當前,各級黨媒已經入駐微博,并且擁有了大量粉絲,各級共青團也都開通微博、抖音等賬號。官方新媒體上也一改傳統媒體一本正經的形象,將想要傳達的思想以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表達出來,力求做好網絡輿論的引導工作,鞏固和壯大輿論陣地。技工院校作為青少年教育的主陣地,也要充分開發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形式的工作,依靠新技術和新媒體,發揮校園官方微信、新聞櫥窗、校報、廣播站、“百花講壇”的作用,傳播學校主流聲音,潤物細無聲地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細落實。
(三)發揮紅色導師的引領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教師是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技工院校要充分發揮全體教師的作用,調動教師的創造性、積極性、主動性,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再僅僅是思政課教師的工作。因為教師是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面對學生的最終傳播者,一個有信仰、有情懷、與時俱進、信念堅定、人格高尚、善于溝通的教師,在學生中無疑是充滿魅力、具有影響力的。技工院校通過開展“紅色育人導師培養工程”活動,利用黨支部委員與年輕黨員建立導師結對關系,年輕黨員與入黨積極分子建立導師結對關系,入黨積極分子與學生班團干部、學生團員等分層結對方式,充分發揮導師的傳幫帶作用,不斷提高青年黨團員教師的教書育人水平。
(四)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學生的實際需求相結合
在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思考學生為什么對思政課不感興趣的原因。思想政治的教育效果不理想,其中有很大的原因是他們認為思政課內容既不貼近生活,也不貼近工作。因此,在開展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時,不能將思想政治課作為一門孤立的學科,而是要認真引導學生,與學生的實際需求相結合,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將思想政治教育與課堂教育以及日常生活管理融通。
三、結語
做好技工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為未來的技能人才奠定扎實的素質,提高技校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技工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不斷地進行實踐和創新,以獲得持續發展力,取得更好的教學實踐效果。
參考文獻:
[1]李玉潔.關于技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7).
[2]周苗苗.新時代技工院校思政課面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職業,2020(6).
[3]郭素蓮.“大思政”視域下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究[J].領導科學論壇,2019(5).
[4]張迪.中國的工匠精神及其歷史演變[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
[5]王麗媛.高職教育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J].職教論壇,2014(22).
[6]葉暉.淺談工匠精神在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滲透[J].教育現代化,2017(20).
(作者單位:金華市建設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