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紅纓



編者按:班主任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學校德育隊伍的中堅力量。所以,加強班主任隊伍專業化建設無疑是提高德育工作質量,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著力點。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教育局(以下簡稱“江岸區教育局”)立足新時代德育工作要求,以“美好教育”為價值引領,以“兩室”建設為突破口,以課題輻射全區小學班主任,聚力打造精神境界高、學習能力強、教育技藝精的高素質德育工作隊伍,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十三五”期間,江岸區教育局對全區42所小學的班主任、德育主任、德育副校長等共計1123位從事德育工作的人員進行了問卷調查,內容涉及區班主任隊伍的結構、工作狀態、德育能力及心理狀態4個方面。其要點如下:
從年齡結構來看,23~30歲的班主任占32.59%,41~50歲的班主任占36.51%,年齡處于中間層的班主任有略微斷層。
從工作現狀來看,認為自己較敬業和非常敬業的班主任占比高達95.54%,近3年沒有離開教師行業打算的班主任占比82.46%,說明當前我區班主任隊伍穩定。
從獲獎數據來看,獲得國家級獎勵的班主任占比達2.23%,獲得省級獎勵的班主任占比1.69%,獲得市級獎勵的班主任占比達22.62%,說明優秀骨干班主任向專家型班主任發展的動力與能力還有待激發與培養,班主任高層次發展平臺還不夠。
從工作壓力來看,超過半數的被調研者認為班主任工作的壓力依次來源于工作量、學生成績、學生安全、家長訴求。可見,教育局及學校對班主任的考評標準還有待進一步完善,要適量減負,助力班主任專業發展。
從自主學習程度來看,經常閱讀班級管理和德育方面報刊的教師占21.55%,經常通過網絡與知名班主任交流互動的占6.06%,經常通過網絡獲取班級管理和德育信息的占33.84%,說明班主任自主學習程度尚低,自主學習意愿不強。
從心理狀態來看,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較低的占比54%,說明工作帶給班主任的成就感很低,自我認同度不高。
發展突破點
針對發現的問題,我們在未來兩年將以問題為導向,以創新為突破口,以學生成長需求為著眼點,聚焦區域小學班主任隊伍建設與發展的瓶頸,在變局中開先局,以江岸區小學“市十佳班主任”工作室、“區首席班主任”工作室(以下簡稱“兩室”)建設為突破點,努力構建“135”發展模式,全面打造高素質的德育工作者隊伍,提升區域德育質量。
“1”——打造一支名班主任隊伍
江岸區有4個“市十佳班主任”工作室,6個“區首席班主任”工作室,由江岸區小學已榮獲“市十佳班主任”“市百優班主任”“區首席班主任”“區特色班主任”稱號的班主任組成,均通過“自愿申報——學校推薦——區局審批”的程序產生。在甄選成員時,主要考量4個要素:一是堅守教育一線,因為鮮活的教育實踐是班主任成長的必備土壤;二是覆蓋全區不同發展現狀的學校,拓寬“兩室”引領輻射面;三是年齡結構合理,保證“兩室”的可持續發展;四是思想素質、專業水平處于全區高位,使“兩室”向上成為專家型班主任的孵化器,向下成為培養青年班主任、優秀骨干班主任的專家庫。
“3”——啟動“三高”雁陣工程
全區未來兩年將圍繞教師隊伍建設啟動“雁陣培養行動”,以“三高”為切入點,針對青年班主任、骨干班主任、名班主任梯隊建設精準發力,搭建班主任專業成長階梯。
1. 高起點跟崗培養,支撐“新雁”騰飛
在區級層面和各學校因地制宜,深入扎實開展師徒結對、青藍工程、影子教師培養等新教師培訓的基礎上,將全區新入職教師分派到區內辦學水平較高、學科優勢明顯的學校,進行一定周期的高起點跟崗培養,為新教師打好職業生涯的底色,強力支撐新教師快速成長為骨干教師。
2. 高效能推進項目研究,助力“大雁”凌云
在扎實開展線上線下德育研究活動,學區聯動教研,以研帶訓,做好全區班主任專業提升兜底工作的基礎上,以項目研究為驅動,努力做到“一室一品,一室一案”,助力骨干班主任由經驗型向研究型、專家型邁進。
其一,制訂《江岸區學科工作室章程》《區首席班主任工作室章程》,用制度規范工作室的運行;其二,為工作室命名,編寫工作室座右銘,定位研究項目,凸顯個性化的教育理念,逐步形成工作室文化;其三,共同制訂工作室周期規劃、年度計劃、月進度、周安排,細化階段目標,保障項目研究高效推進。
3. 高品質破土拔節,激發“頭雁”領航
專家型教師是一所學校、一個區域教育發展品位的標志,是教育實力的象征。“十三五”期間,我區班主任隊伍建設中“高位發展、后勁不足”的弊端比較突出。于是,我們緊盯“市十佳班主任”“區首席班主任”,持續供給成長動力,壓擔子、搭臺子、細指導、常激勵,促進拔尖人才再次破土拔節,不斷超越自我,為全區班主任隊伍高品質發展添磚加瓦。
“5”——落實“五力”發展目標,為班主任成長賦能
“美好教育”的核心價值體現在教師身上,是專業發展愿景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江岸教育聚焦班主任專業核心素養,提出“五力”發展目標,為班主任成長賦能。
1. 提升學習力
“兩室”組建后,工作室成員從讀書活動開始,共讀《發展心理學》《理解孩子的成長》兩本專業著作,并在一起交流讀書心得,撰寫讀書感悟。疫情期間、暑假期間,工作室成員還給老師布置了讀一本好書,寫一篇好文的作業,鼓勵老師堅持網上閱讀打卡和開展讀書沙龍活動,結合疫情及時總結實踐智慧,撰寫教育隨筆。通過持之以恒的沉浸式自讀、碰撞式共讀、寫作式悟讀等學習活動,激發教師的學習動力,磨煉教師的學習毅力,提升教師的學習效率,強化教師的學習能力,最終培養教師快速獲取知識、靈活運用知識、有效轉化知識的強大學習力。
2. 修煉研究力
專家型班主任最重要的特質是自覺以研究者的視角、研究者的思維看待教育現象,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遵循科學的研究流程,使用科學的研究方法探尋教育的本質,形成個性鮮明的教育風格。2019年,“兩室”正式成立后,江岸區教育局就建立了“導師制”,聘請湖北省第二師范學院的專家,一個專家承包一個工作室,跟蹤指導,從廣泛調研、問題聚焦、確立專題、規劃實施、行動研究到成果提煉,全程跟進,實時調控,在研究的過程中,培養班主任強烈的問題意識、解決問題的程序能力和方法能力,增強數據分析技術,提升解決教育問題的能力,從而在教育實踐中激活創新思維,提高創造能力,修煉研究力。
3. 培養協作力
一個人可以走得快,而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為了加強“兩室”成員聯動,每個工作室不超過5人。工作室章程中明確規定團隊活動要有相對固定的時間,每次活動有專題,有目標,每個專題之間有延續性;每個成員在活動前做好充分準備;分工協作,各盡所能,各展所長,不允許有旁觀者;每次活動后,對目標達成及時反饋。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10月至今,每個工作室平均每月活動4次,目標達成率為90%以上,網上自主交流、分享和探討時間每月累計約40個小時。
4. 打造影響力
針對我區班主任發展高層次平臺不足的問題,區教育局多路徑搭建平臺,全力打造“兩室”班主任的專業影響力。
第一,以全區6大學區片為基地,要求“兩室”班主任組建宣講團,通過青年班主任培訓活動、教育智慧分享交流活動、班主任工作論壇等形式到學區各校推介自己的課題研究成果,宣講先進的教育理念。
第二,在全區舉辦“兩室”工作啟動儀式,“兩室”課題立項發布會、課題研究成果匯報會,“兩室”班主任專業成長展示會等,邀請省、市知名專家和領導現場點評,展示“兩室”風采。
第三,推薦發表班主任的優秀論文,推薦優秀骨干成員到省、市講學,積極組織班主任參加各級各類專業競賽,優秀班主任評比等,拓展各類區外資源,為班主任高位發展創造契機。
5. 成就發展力
美好教育倡導每一位教師都能享受到職業的幸福。然而,這份美好的幸福感不能靠別人給予,而要靠自己尋找、探索、調適、完善,不斷挖掘發展潛力,豐盈自我。作為區域教育的管理者,江岸區教育局的職責在于不斷喚醒教師的發展意識,為教師獲得發展的能力提供支持,在他們遇到困難時提供幫助,成為教師發展的動力源、加油站、助推器。成就每一位教師,成就每一個學生,這便是最好的教育生態。
下一步設想
2019年10月至今,“兩室”建設成效顯著。夏娟娟、高婷老師均被評為湖北省第五屆“新銳班主任”。同時,夏娟娟老師已通過武漢市教育局“功勛班主任”的考核。“兩室”成員已經組建了5個課題研究小組,《小學生公共責任及公共精神培育行動研究》《學習型班級:學習小崗位制度建設及活動干預實驗研究》成功立項為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其他小組也將先后申報市區課題,10篇論文在省級刊物上發表,18篇論文案例獲得市級以上獎勵。疫情期間,夏娟娟、昌薇、張荃、趙爭老師分別在省、市級平臺上做了4場線上報告,8位班主任在武漢市“抗疫與學生成長”主題班會課案例比賽中成績斐然。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按照工作室“135”發展模式,重點落實“三個堅持”。
堅持讀書活動。每年推薦兩本必讀專著,自選一本專著,在專家的引領下,進行深度專業閱讀,并通過小組分享、心得撰寫、實踐暢想等活動促進專業閱讀向教育行動轉化。
堅持導師制。聘請高水平專業導師,立足研究,以班級活動為載體,構建“教練—班主任”專業發展共同體,每月一活動、一反思、一修正、一案例。通過專家的理論性引領和教練式指導,創新班級活動,改善班級生態,將班級打造成為立德樹人的基地。
堅持成果導向。加大成果提煉力度,在導師的指導下及時提煉成果,讓班主任學有所成,行有所獲,提升自我認同感,增強研究自信心和自覺性。預計未來兩年,每一個專題都能形成一本專著。
班主任工作細、雜、累。正因為有這樣的困境,班主任就愈發要堅定地走內涵發展的道路,厚植專業積淀,提升專業素養,高質量投入,專注地做事、高效地做事,如此才能切實擔負起立德樹人的歷史重任。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教育局初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