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
【摘要】后疫情時代,教育發展已進入新的綜合改革階段,廣大教育工作者,特別是中小學校長,必須與時俱進,認清教育發展大勢,緊跟“國家思維”,從國情出發、從校情出發,以問題為導向,以““五育””培育核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文以東莞市大朗鎮校長競聘學校考察調研為例,探討后疫情時代的學校“五育”并舉。
【關鍵詞】后疫情時代;“五育”并舉;校長
202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不僅是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在大朗鎮黨委、政府的強力推動下,我鎮教育規模實現跨越式的發展,成功解決了辦學的硬件條件。而基礎教育高素質的發展,除了破解辦學條件問題外,還需要解決學生教育發展的核心問題。根據鎮教育管理中心進行的校長競聘中的外校學校調研考察,結合自己的思考,現把對后疫情時代學校教育的理解,闡述如下。
一、學校教育面臨的形勢和發展狀態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學校教育教學的方式。在上級強有力的領導下,我們把疫情防控舉措改變為改革教育的契機,大規模的線上教學實踐,加快了教育現代化的迅速普及。疫情告訴我們,教育的最大挑戰,不是如何增長知識,而是如何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不是確保孩子永遠遠離問題和風險,而是如何教會他們面對危險,解決問題。自主學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思辨探究能力、創新創造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這些更具長線的價值。這就需要校長擇高處立、打開視野、敞亮內心、才能超越管理做教育。
我所調研的Y小學是一所百年老校。學校雖幾度易址,數度更名,多村聯合,但學校對教育的崇高追求,對培養時代接班人的堅定目標,卻從未曾改變。學校目前有21個教學班,學生1032人,教師54人。學校環境優美,設施設備先進,符合現代化辦學的要求。經過多年的發展,在學科特色、教師發展和學校文化等方面存在著發展優勢。
然而,Y小學在學校發展仍然存在著難題,一方面是學生來源將更加廣泛,文化整合將更加復雜;另一方面是后疫情時代的“五育”發展,該如何調整優化和提升。
二、學生發展“五育”并舉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總結了推進國家改革發展的“九個堅持”,對當今和今后一個時期的教育作出了重大部署,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的遵循。這“九個堅持”深刻地回答了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和為誰培養這一根本性問題。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全面促進素質教育,是實現學校發展目標的重要途徑。
1.后疫情時代的學校德育
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關鍵回答好“培養什么人”這一教育首要問題。這場疫情所展現出了人性的真善美和假惡丑,身處危機的學生們,憑借現代信息的手段,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人性的復雜性的同時,還面臨和經歷著諸多道德的選擇和人性的考驗。這成為學校教育,尤其是德育工作需要高度關注的重要問題和現實問題。Y小學在孝親教育、愛家愛國教育方面都落實得很不錯,這在學校的辦學目標、理念和學校文化中都有所體現。新時代,Y小學要大力開展生命教育、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傳統文化、生態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打好中國底色,植入紅色基因。把德育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優化育人內容,創新育人模式,構建長效機制,努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接班人。
2.培育學生核心素養
在培育學生核心素養方面,除了嚴格按照國家課程要求組織實施教學,確保學生達到國家規定的學業質量標準外,還應著力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促進思維發展,激發創新創造力。在調研中,Y小學校長談到這樣一個問題:學校大部分教師的專業能力都不錯,如數學學科有兩位獲得省級賽課和說課的一等獎,一位老師獲得市未來課程設計一等獎,語文學科的海量閱讀評為市教育成果一等獎,各學科論文和其他競賽都佳績累累,但學校的教學質量卻還是達不到期望的標準。我想,這個問題歸根到底,還是要從課堂教學上找原因。學校和教師要契合學生的認知能力、精神需求,構建“深度學習”課堂,深度學習的案件是真正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把準教學的核心內容,創新學習方式,課堂教與學的方式改變了,教學質量才能從根本上得到提高。今后,可以運用多個學科交叉和滲透相結合的方式、知和行統一相結合的方式、課內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探索嘗試構建新的學習模式,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同時,結合學校的文化育人、實踐活動、網絡資源平臺及新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從多角度、多形式、多方位學習活動,推進高質量素質教育。
3.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Y小學堅持實施體育固本行動,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從這幾年學校體育學科師生取得的成績可以很好的體現(市體育學科帶頭人有2人)。但這還遠遠不夠,后疫情時代,校長要把“健康第一”放在學校工作的重要位置,關注點在于:加強體質健康促進,提高學生身體健康素養;加強健康教育課程,提高學生衛生健康水平的提升;加強心理健康的調適,積極重建學生的心理健康秩序等。Y小學要繼續發揚體育學科優勢,拓寬思路,充分與大課間進行大體育項目整合優化,沿著“趣味性、健美性、實用性、安全性”的目標構建快樂體育課程,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4.塑造學生藝術人生
Y小學實施美育提升行動,嚴格落實音樂、美術等課程,廣泛開展校園藝術活動,并積極結合社團活動,幫助學生學會1-2藝術技能。接下來還可以加強硬筆書法教學,完善評價機制,使得學生能寫好一手規范字。鼓勵教師組建特色藝術社團,開展校內藝術展演,搭建學生藝術展示的平臺,推薦藝術尖子生參加各級各類的比賽,完善學校藝術特長學生的激勵評比機制,多措并舉,挖掘學生的藝術潛能,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
5.推進勞動教育課程建設
“把勞動教育納入到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家庭、學校和社會各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和美育相融合。”這是《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提出的明確要求。Y小學在學生勞動教育方面,還可以大做文章,把勞動教育與綜合實踐課程相結合,從目標定位、內容體系、實施途徑、落實方式和保障機制這些方面進行系統設計和整體規劃,形成新勞動教育課程。例如,在家的勞動教育可以設計《1-6年級家務勞動建議》,結合學生年齡特點、能力范圍、涵蓋日常所需,通過制定自評和家長評價等措施去落實;在學校的勞動教育,除了建立班級的勞動衛生要求外,還可以積極利用學校的空間,開辟種植基地,讓學生體驗耕種的快樂、勞動的快樂,從而形成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勞動教育新格局。
相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Y小學定能乘風破浪,毅勇前行,守望幸福家園,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吳恒山.校長治校方略[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01).
[2]洪霞.以禮潤生“五育”并舉 走特色德育發展之路[J].基礎教育論壇,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