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秀麗
摘 要:我國精準扶貧戰略的實施方向從一開始的“輸血式扶貧”向“開發式與輸血式”并重轉變,幫助農村貧困戶切實提升創收能力。而產業扶貧作為開發式扶貧的重要部分一定是扶貧的重點。政府如何充分利用扶貧資源,全面激發貧困戶自身的價值潛能應予以重點關注。根據政府扶貧能力建設理論,研究X縣農村農業產業扶貧效果的影響因素,并通過二元Logistic模型展開回歸分析;通過對其產業扶貧的效果和影響因素的分析得出結論,以期為縣級政府產業扶貧的有效開展提供啟示。
關鍵詞:農村產業扶貧;縣級政府;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323.8?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31-0017-02
引言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指出,堅持開發式扶貧和保障性扶貧相統籌,把開發式扶貧作為脫貧基本途徑。產業扶貧是國家戰略,這一國家戰略的實施,必須依靠政府發揮其主導作用,而政府能力建設水平高低關乎產業扶貧最終取得的成效,政府產業扶貧自身能力建設有哪些因素影響其脫貧效果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研究。盡管已有很多學者對于貧困農村產業扶貧進行了研究,但是多局限于模式的選擇、問題與路徑優化、內生動力的激發等方面,對于產業扶貧的成效及影響因素研究較少,且大多采用定性研究,進行主觀分析。本文將從政府扶貧能力建設角度,運用二元回歸分析模型,找出其對于農村產業扶貧效果的影響因素。
一、模型設定
由于本文所選擇的因變量“產業扶貧是否使您家庭收入顯著提高”屬于典型的二分類變量,因此可采取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來量化分析產業扶貧效果的影響因素。該模型的基本公式為:Ln(P/(1-P))=αj+βiXi+βkXk。其中,P表示農村貧困戶參加產業扶貧項目家庭收入提高的概率,Xi與Xk表示各類影響因素,αj與βi分別代表截距參數和回歸系數,用以解釋自變量通過哪種方向對產業扶貧效果產生影響及影響的具體程度。通過公式運算可得到,貧困戶參加產業扶貧項目后收入顯著提高相較于收入未顯著提高的發生比率。
二、分析維度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對農戶及村委會成員的訪談,從政府扶貧能力建設角度最終確定政府扶貧項目與資源的管理能力、扶貧信息溝通能力、政府內部管理能力這三維度來研究X縣產業扶貧成效的影響因素。扶貧項目與資源的管理能力中選取政府是否提供免費或優惠的生產資料(包括種苗、種畜、化肥、農用機械等)、政府是否提供產業發展現金補助、政府提供的小額扶貧貸款數額、政府組織農業科技專家入村指導的次數、技能培訓是否具有實效性、政府是否提供多個銷售渠道這六個因素為自變量。小額扶貧貸款數額取值定義為實測值(單位為萬元),政府組織農業科技專家入村指導的次數取值定義為實測值(單位為次),其余五個因素均進行編碼,是=1;否=0。扶貧信息溝通能力中選取政策宣傳是否到位、產業扶貧專項資金用途是否公開兩個因素作為自變量并對其進行編碼:是=1;否=0。內部管理能力選取駐村幫扶干部受教育程度、是否具有經濟頭腦和致富本領、是否盡職盡責這三個因素作為自變量。對其受教育程度進行編碼:小學及以下=1;初中=2;高中及中專=3;大專及本科=4;碩士研究生及以上=5。對是否具有經濟頭腦和致富本領這一因素進行編碼,是=1;否=0。對履行職責程度進行編碼:非常不負責=1;不負責=2;一般=3;比較負責=4;非常負責=5。
三、模型統計結果及解釋
本文使用SPSS20.0展開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并得到相應結果。在回歸結果中,B為偏回歸系數,若為正值意味著自變量能夠體現出對因變量的正向影響;反之則表現為負向影響。SE表示標準誤,表示實際值與其估計值之間相對偏離程度的指標。Sig為概率值,用于判斷自變量的顯著性。
由回歸結果可知:
第一,政府扶貧項目與資源管理能力中,政府是否提供免費或優惠的生產資料、政府是否提供產業發展現金補助與產業扶貧項目效果之間并未存在顯著相關。從回歸結果來看,二者的Sig值均小于0.05。假設1a是基于政府提供的物質資本后,可以有效幫助建檔立卡戶減少生產的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使其收到得到顯著增加,而回歸結果與之相悖,因此,假設1a并不成立。假設1b是基于政府提供產業發展現金補助這一金融資本后,可以增加農戶在產業方面的投入,使其收入得到顯著增加,而回歸結果與之相悖。因此,假設1b并不成立。
提供的小額扶貧信貸數額與產業扶貧項目效果呈正相關。從回歸結果來看,政府提供的小額扶貧貸款數額對應的B值為0.751,OR值為2.119,統計結果在95%的水平上顯著,故假設1c成立。建檔立卡戶的小額扶貧貸款專款專用,是用來支持農戶產業發展的資金。資本投入在整個農業生產鏈中貫穿始終,是農業生產經營的傳統資源要素,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農戶的收益情況。所以對于符合貸款條件的農戶,政府提供的貸款數額越多,其通過產業扶貧實現收入顯著增加的比例越高。
組織農業科技專家入村指導的次數與產業扶貧項目效果呈正相關。從回歸結果來看,政府組織農業科技專家入村指導的次數對應的回歸系數為0.826,OR值為2.283,統計結果在95%的水平上顯著,故假設1d成立。技能培訓是否具有實效性與產業扶貧項目成效呈正相關。從回歸結果來看,技能培訓是否具有實效性對應的回歸系數為1.651,OR值為5.210,統計結果在95%的水平上顯著,故假設1e成立。建檔立卡戶是否脫貧與其知識程度、技術水平、工作能力息息相關,這些關系到貧困戶的生產觀念,進而影響其所做出的生產經營決策、接受農業技術培訓的效果。
是否提供多個農產品銷售渠道與產業扶貧項目效果呈正相關。從回歸結果來看,政府是否提供多個銷售渠道對應的回歸系數為2.358,OR值為10.568,統計結果在95%的水平上顯著,故假設1f成立。這一結果也契合了調研的實際情況,政府聯合合作社及龍頭企業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可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助農增收效果就可以得到充分發揮。表明政府要支持產業扶貧主體提升市場開拓能力,為貧困群眾提供穩定的產品銷售渠道。
第二,農村產業扶貧信息溝通能力中,政策宣傳是否到位、產業扶貧專項資金用途是否公開這兩個變量的Sig值均大于0.05。所以,二者與產業扶貧項目效果之間并未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
第三,政府內部管理能力中,駐村幫扶干部受教育程度與產業扶貧項目效果呈正相關,從回歸結果來看,駐村幫扶干部受教育程度對應的回歸系數為2.685,OR值為14.657,統計結果在95%的水平上顯著,故假設3a成立。駐村幫扶干部是否具有經濟頭腦和致富本領與產業扶貧項目效果呈正相關,從回歸結果來看,駐村幫扶干部是否具有經濟頭腦和致富本領對應的回歸系數為1.632,OR值為5.114,統計結果在95%的水平上顯著,故假設3b成立。加強政府內部管理能力建設的核心是選拔高素質人才隊伍與提高扶貧干部的經濟頭腦和致富本領。駐村幫扶干部在工作中需要結合自身資源、智力等優勢,推動貧困村產業結構升級、對其特色農產品進行品牌推廣;拓寬信息溝通渠道,利用職業教育、農技培訓等培養有經營意識與能力、有職業技能的新農民,增強其在生產和流通環節中的主導權,這都要求幫扶干部有較強的經濟頭腦和致富本領。
四、結論與討論
對回歸結果進行分析得出,政府農村產業扶貧項目與資源管理能力及政府內部管理能力與產業扶貧效果呈現正相關關系。縣政府在產業扶貧過程中的項目與資源管理能力具體體現在為農村建檔立卡戶提供物質、金融、技術、銷售渠道這四個方面。政府提供的小額扶貧貸款數額、組織農業科技專家入村指導的次數、農業技能培訓是否具有實效性、政府是否提供多個農產品銷售渠道對產業扶貧的效果產生正向影響。完善小額信貸的扶貧機制,可以有效緩解貧困戶因資金缺乏而不能充分發展農業生產的問題;技能培訓的次數及有效性關系到是否可以對先進理念及技術學以致用,政府需優化創新農業技術培新方式,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與服務保障;多渠道銷售當地特色農產品可以解決農戶“生產容易銷售難”的困境,政府應利用政策傾斜,改善投資環境,實行“走出去”戰略,主動開拓新市場、拓寬銷售渠道。政府內部管理能力主要體現了政府的工作效率,駐村幫扶人員的學歷水平及是否具有經濟頭腦和致富本領對產業扶貧效果產生正向影響。在產業扶貧過程中,政府扶貧工作人員與農戶進行直接交流,所以其履行職責的能力直接影響建檔立卡戶對政府效率的評價。駐村扶貧隊員既是脫貧攻堅的主力軍,又是扶貧政策的宣傳員,政府要不斷完善駐村幫扶責任人的素質水平建設,使其熟村情、察民情、解民憂,發揮勇于擔當、善于作為、為人民服務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卓,胡夢珠.家庭稟賦、家庭決策與民族地區產業扶貧效果——兼析鄉村振興戰略中產業發展的路徑與策略[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9,(9):124-130.
[2]? 修興高.產業扶貧模式:運行成效、影響因素與政策建議——福建省產業扶貧模式典型案例分析[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4):188-194.
[3]? 李國青.中國政府能力建設研究[M].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01.
[4]? 周常春,張秀云,張澤辰.扶貧參與主體能力建設對產業扶貧的影響研究[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53-58.
[5]? 唐任伍.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研究[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7,(23):66-73.
[6]? 肖劍忠,吳爽.貧困難題如何解:習近平的智慧[J].治理研究,2018,(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