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蘭 胡穎飛 龍國軍
摘 要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在此基礎上,以吉林省安圖縣為例,總結當地近年來“三農”氣象服務的成功經驗及存在的問題,對照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探索做好公共氣象服務、強化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的改進方向,提出在鄉村振興戰略下開展氣象保障服務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 鄉村振興戰略;“三農”氣象服務;現狀;措施
中圖分類號:S16;F327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0.085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指出“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1]。
1 吉林省安圖縣“三農”氣象服務工作取得的成效
1.1 氣象災害監測軟硬件設施不斷完善
吉林省安圖縣現有國家氣象觀測站36個,農業方向應用氣象觀測站3個,固定式人工增雨防雹作業站4個,移動式人工增雨防雹作業站1個。當地充分利用新一代天氣雷達、雷電觀測網、省市縣三級一體化平臺等先進儀器設備和平臺,加強對氣象災害及其次生、衍生災害的全方位監測。此外,當地還依托基層防災減災“六個一”標準化建設,基本建成縣鄉村三級氣象災害防御體系;通過氣象信息、預報預警等方法,做好常規發布手段并與新媒體相融合,氣象信息與預警發布時效性和覆蓋率明顯提高。
1.2 氣象防災減災公共服務體系日趨完善
1)以重要氣象信息報告、氣象信息、氣象預警以及氣象短信息等四種形式及時將信息發布到地方黨委、政府部門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手中,為全縣及時部署災害防御工作提供決策依據,為農戶減災增收打好基礎。近年來,在抗洪搶險、應對突發氣象災害中,完善的氣象防災減災公共服務體系在事前、事中和事后都扎實做好了氣象服務,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2)氣象信息公眾發布渠道進一步擴寬。據統計,安圖縣每天通過縣電視臺發布未來24 h天氣預報,同時通過鄉鎮氣象電子顯示屏、“安圖氣象”官方微信平臺、安圖縣氣象信息短信發布平臺、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抖音公眾號等手段向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和公眾發布各類氣象信息,實現傳統手段與新媒體的有機融合。3)重點領域防災減災工作扎實有效。高度重視行業安全,對全縣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實行部門聯合監管,保障防雷安全;積極為縣兩江水電站,藍莓、煙葉種植基地提供專業化的氣象服務,與農業農村、水利、林業、應急管理等部門實現信息共享,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雨情、墑情,并在農作物播種、生長、收獲以及災害性天氣來臨前做好相關預測預警和指導工作。全縣建立了涵蓋相關黨委政府部門主要負責人的氣象災害防御指揮部,每年更新調整;建立了涵蓋鄉鎮、村屯、社區等領域的氣象協管員、信息員和鄉鎮氣象工作站在內的基層氣象災害防御隊伍,縣、鄉、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基本建成。同時,有針對性地開展人工影響天氣工作,一定程度降低了氣象災害對農業產生的損失,降低了森林火險等級。
1.3 氣象災害防御科普宣傳力度逐年加大
在“3·23”世界氣象日、延邊氣象災害防御條例宣傳周、“5·12”防災減災日、憲法日等節點開展大型科普宣傳活動,重點針對繁華路段、社區、學校、農村等積極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和氣象防災避險的宣傳。近三年,安圖縣累計舉辦氣象防災科普宣傳活動20余次,吸納中小學校到氣象局參觀1 000余人次,組織開展氣象信息員培訓500余人次,發放宣傳材料20 000余份,有效普及了氣象科學知識和氣象災害防御常識,公眾氣象防災減災意識明顯提高。
2 安圖縣“三農”氣象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
2.1 氣象預報預測準確率和精細化水平仍需提高
在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明顯增多的大背景下,暴雨洪澇、雷電、大風、干旱、冰雹、低溫凍害等氣象災害在安圖縣時有發生,且發生強度明顯偏大,氣象防災減災的壓力明顯增大。目前,縣級氣象部門對一些區域性、災害性天氣的量級準確預測和時間提前量上還不能完全滿足實際需要,高尖預報人才較少。同時,基礎服務平臺多而雜,不能實現集約優化。
2.2 氣象災害信息的發布渠道和覆蓋面還需加強
農村地區經濟基礎薄弱,仍然是氣象災害防御的重中之重,做好鄉村氣象災害防御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鄉村氣象信息覆蓋面積尤為重要。農村對天氣預報的依賴程度較高,受氣象災害的影響較大,是最需要氣象預報的地區。但是鄉村氣象防災減災隊伍素質偏低,能力不足,氣象信息的發布渠道和有效性還需要不斷完善,雖然將傳統渠道與新媒體進行了融合,但覆蓋人群還不夠廣。
2.3 要進一步加強對氣象災害防御機制的重視程度
在國家、省、州氣象部門的正確指導下,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過近年“三農”項目建設,安圖地區的縣、鄉、村三級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基本建立,但氣象災害防御機制中還存在操作性不強、部門間聯動不充分、資源信息共享時效差、重視程度不足等問題。氣象災害的風險管理也應加強,農村應對重大、突發氣象災害的群防群控機制還需完善。
3 鄉村振興戰略下做好“三農”氣象服務的措施
3.1 依托鄉村振興戰略協助政府做好防災減災規劃與設計
鄉村氣象災害防御在源頭上需做好項目總體規劃設計,把鄉村氣象防災減災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同水利、農業農村、國土、民政和應急管理等部門,充分開展災害風險性評估。項目規劃設計應有一定的超前性,對當前農村氣象災害防御現狀進行利弊分析,提出一套系統、符合當地實際、可操作性強的災害防御體系建設規劃。
3.2 加強人才培養
積極爭取氣象行業中央財政支持,以地方政府為主導,強化部門間合作,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做好專業人才、專業隊伍的培養,為氣象災害防御工作夯實基礎。基層氣象部門要針對本地氣候氣象特點,加強科學研究,鼓勵工作人員參加業務技能競賽與培訓,努力提高工作人員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全力建成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基層氣象服務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