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對地方本科高校來說,推進創意寫作存在一些困難:教學體系、方法的陳舊、老化,創意寫作工坊制難以推行,以及科研、教學力量的薄弱等。可采取確立分專業因材施教,借助新媒體豐富創意寫作的方式和手段,運用“以賽代練”的培養方式等加以應對。中文、新聞傳播、藝術類專業建立正式的創意寫作課程教學,將文學寫作、應用寫作、媒體寫作分散的寫作門類統一到創意寫作的課程框架之內。
關鍵詞:創意寫作 地方本科高校 寫作教學
目前,國內開設有創意寫作本科專業的高校日益增多,開始建立起本碩博一條龍的創意寫作學位,創意寫作成為高校文科教育新的增長點。但同時我們也看到,開設該專業本科教育的集中在北上廣等大城市以及層級、實力高的211、985高校,更廣大的非部屬包括地方高校基本沒有開設此專業。那么,對那些未開設創意寫作本科專業的高校,對那些非創意寫作專業的中文類、新聞傳播類、藝術類本科生,是否需要開展創意能力培養,進行創意寫作的教學與訓練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在創新力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文化產業成為重要的新興產業的今天,創意寫作能力的培養就絕不僅僅是北上廣那些大城市的少數重點高校的事,更不只是那些創意寫作專業本科師生的事,而是所有高校在大學生寫作教學、寫作能力培養過程中,都必須勉力踐行的。
一.創意寫作教學面臨的困難與阻礙
“‘創意寫作(Creative Writing)是以文字創作為形式、以作品為載體的創造性活動,它是文化創意產業鏈最重要最基礎的工作環節。創意寫作學科是研究創意寫作本身的活動規律、創意寫作教育教學規律、創意產業管理和運作規律的學科,是為‘創意寫作提供基礎理論支持的科學。”[1]我們理解,創意寫作與其說是一種方法論,不如說是一種教育觀、寫作觀,即相信大學能夠培養作家,相信“創意”乃寫作之本、文化振興之本。具體到大學寫作教學,就是要將寫作實踐作為教學重點,將創意貫穿在寫作教學的始終。但對于廣大的未開設創意寫作專業的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來說,在寫作教學中推進創意寫作確實存在一些困難。
1.現有的大學寫作教學體系、方法的陳舊
傳統的寫作課程在漢語言文學專業開設了《基礎寫作》《應用寫作》等課程,新聞傳播類專業開設了《基礎寫作》《新聞采訪與寫作》等,藝術類廣播電視編導專業開設的《廣播電視寫作》《劇本創作》等,基本都采用了寫作理論講授和寫作實踐兩部分,而尤以教師的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這和創意寫作的重實踐、打通了文學寫作和應用寫作的界限完全不同。“創意體現在該學科的各個方面,無論是詩歌、小說、戲劇、散文、傳記創作等課程的教學,還是創意活動策劃、文學翻譯、創意產業研究、媒體研究等專業課程,課程內容和形式都有別于傳統中文系以知識和理性思維為主導的教育模式,創意寫作學將培養那些能適應創造性要求,能在文化產業鏈條中充當發動機和領軍者角色的優秀人才。”[1]傳統寫作學將寫作理論的識記、閱讀能力的培養作為課程考核的最重要指標,而真正的寫作能力,尤其在這個信息化、創意無界的時代,各種創意文體寫作能力的考核視為可有可無,這實際上錯誤理解了寫作學教學的本質——即是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各種寫作知識、寫作理論的識記。即使作為師資培養的文科大學生,讓他們具有寫作能力且能指導學生習作,才是他們上寫作課的根本目的。
2.創意寫作工坊制難以推行
創意寫作工坊要求一個班10-15名學生,這在地方高校基本難以實現,因為現在高校文科院系 一般班級人數不會少于30人,甚至更多,不少高校為節省師資、減少成本,更是多采用合班上課,因此一個教學班往往到60-80人甚至更多。因此在這樣學生人數的班級是無法采用工坊式教學的。既然工坊制在課內難以推行,那么,在課堂外組織類似工坊的寫作實踐團體,倒不失為一種權宜考慮的有效方法,“可以以目前傳統寫作課堂外的教學實踐為創意寫作教學的延伸和突破口,以高校學院的名義,組織一個或多個以學生為參與主體,以寫作教師為指導,以寫作教研室為支撐的教師與學生共同實踐的教學平臺,招募在校學生中有文學創作潛能及對文學創作、文化產業感興趣的同學,開展多角度全方位的創意寫作實踐教學活動。”[2]但與此同時,我們要明確,這種類似過去文學社、讀書會的課外寫作實踐團體,面對的只是高校極少數有寫作特長和愛好的學生,并不能面對所有學生,因此,這種課外寫作工坊形式的教學活動并不能完全代替對所有學生的寫作教學和能力培養。
3.創意寫作的科研、教學力量的薄弱
首先,和北上廣深等一線及一些沿海發達城市不同,廣大內地二、三、四線城市文化創意觀念并未充分激發,文化創意產業并不發達,這也是現在開設創意寫作本科及研究生專業的高校不多的原因之一。其次,國內目前培養創意寫作專業的博士和碩士很有限,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師資需求。即使有些高校有開設專業的打算,但苦于師資有限也無法實現。第三,地方高校的寫作課教師大多由文學類專業教師擔任,他們沒有經過創意寫作教學的專業培訓和學習,缺乏專業理論和實踐經驗,再加上寫作教學被分為“基礎寫作”、“應用寫作”、“新聞寫作”、“廣播電視寫作”、“劇本創作”等多個細分方向,各方向的任課教師更多是在各自的寫作教學領域各自為戰、閉門造車。以上三個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目前地方高校創意寫作隊伍良莠不齊、各自為戰,教學和科研能力都有待提升的局面。
二.面對困境采取的對策與方法
既然以上困難可能在短期內無法解決,在現有的學科體系、課程設置、師生結構下,高校寫作課教師是否能有所作為?在現有條件下采用哪些創意寫作的具體方法?如何將創意精神貫穿到寫作教學中去?這些都是值得探索的問題。針對以上問題,結合本人在具體寫作教學實踐中的一些摸索,總結出以下幾條創意寫作教學的想法,就教于方家。
1.確立分專業因材施教的方法
對于非創意寫作專業的文科類專業是否需要整齊劃一的教學模式?個人認為是不需要的。不同專業、不同寫作水平的學生應該區別對待,根據專業特點、學生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但不管那種模式,寫作教學中創意為本、實踐第一的精神是一致的。比如中文類漢語言文學專業可采取文學仿寫+媒體寫作的方式。模仿是一切創新的起點和基礎,可以說幾乎所有成名作家都有一個學習和模仿的過程。漢語言文學專業有系統的文學史和作品選課程的學習,因此在文學寫作方面可結合以上相關課程的學習,采用文體仿寫的方式培養學生寫作能力,同時,為了提升該專業就業競爭力,能適應在各類媒體就業的能力,應培養他們的媒體寫作能力,包括網絡推文、影視劇本、廣告文案、創意策劃等文類的寫作。
而對于藝術類的如廣播電視編導、廣告、播音主持等專業,宜采取寫、拍、演、制相融合的寫作教學模式,將寫作融入整個策劃、寫作、拍攝、制作整個過程中。藝術類學生思想活躍,普遍有較強的表現欲望,具有一定的表演基礎,但相對中文、新聞類學生來說,寫作能力整體偏差。針對該專業學生的特點,寫作實踐不應該和整個節目、視頻作品的創作流程分割開來,而是將寫作能力的培養融入到整個創作實踐過程中去。這樣,既將學生作為了這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學生在策劃、創作、表演、制作的過程中不知不覺鍛煉了各類媒體寫作文類的寫作能力,應該是一條行之有效的策略。
2.借助新媒體,豐富創意寫作的方式和手段
在新媒體成為人們生活、學習、交流、休閑的重要方式的今天,新媒體既成為大學生創業、就業的渠道,也應該成為創意寫作教學重要輔助手段。事實上,目前,高校的手機課堂、翻轉課堂、慕課等形式都是借助新媒體的教學手段。而作為注重交流、互動、討論、頭腦風暴的創意寫作,更是應該采用新媒體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超星公司開發的“學習通”APP,就具有課程資料投放、作業布置、討論等功能,教師可以將在課堂上很難實行的比如小范圍互動、討論環節安排在網上,讓同學在網上進行討論和交流;此外,教師也已布置作業的方式,進行小說續寫、類型文體寫作等讓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此外,像“微助教”等一些微信公眾號,也具有討論、答題、互評等功能,都可以作為創意寫作課程的教學輔助手段。
3.運用“以賽代練”的培養方式
所謂“以賽代練”,就是以各級各類與創意寫作相關的比賽作為訓練學生的手段,鼓勵學生參加一些各級創意寫作相關的賽事,比如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簡稱“大廣賽”,至今年已舉辦12屆),還有各類不同級別、種類的征文比賽等。參加這些比賽和征文活動,可以為寫作營造了比賽的緊張、競爭氛圍,激發起學生的創作激情和靈感,將創意寫作能力培養與實戰、實訓將結合。通過我們“以賽代練”的教學實踐表明,這種方式的效果好過教師課堂的講授或者作業布置,可以說對鍛煉學生的創意寫作能力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學習和推廣。
總之,中文、新聞傳播、藝術類專業建立正式的創意寫作課程教學,將文學寫作、應用寫作、媒體寫作分散的寫作門類統一到創意寫作的課程框架之內,這是大學高校寫作專業建設和教學的發展趨勢。而在目前,在建立創意寫作專業和開設創意寫作課程的軟硬件條件都未達到的高校,增強“創意”意識,將創意寫作的“精神”和有效方法融入現有的寫作教學,一方面可以豐富寫作教師的知識結構,為將來的專業開設打下良好基礎,另一方面也符合地方高校培養創新型、應用型復合人才的培養目標,不失為一種學科和教學體系建立之前的預熱和先行,必將為培養更多有創意寫作能力的大學生做出有益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葛紅兵.創意寫作學的學科定位[J].湘潭大學學報(哲社版),2011(5).
[2]賈雨薇.“創意寫作工坊制”在高校本科寫作課堂外的延伸與實踐[J].文藝評論,2019(2):123-128.
(作者介紹:江河,博士,湖北文理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創意寫作)